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中大(深圳)兩研究院在前海掛牌成立
作者: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 金永勝   來源:市前海管理局、南方日報    2021-01-07 14:02
去年12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掛牌儀式暨“前海發展與時代重任”主題論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視頻致辭,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發表書面致辭。

【識港網訊】去年12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掛牌儀式暨“前海發展與時代重任”主題論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視頻致辭,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發表書面致辭。

林鄭月娥王偉中致辭

林鄭月娥表示,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也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成立10週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6年,已成為港深合作的成功典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強強聯手,一定會成為一個港深合作的優勢平台,研究院的成立必將帶來具有啟發性的政策創新。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寄予厚望,對港深合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香港會用好“一國兩制”獨特優勢,與深圳在更多領域探索合作空間,共同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深深度融合發展作出更多積極貢獻。

王偉中表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深圳高等教育的一張靚麗名片,是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合作典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前海掛牌成立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必將在“雙區”建設中發揮重要智力支撐作用。希望前海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牢牢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發揮各自優勢,深化戰略合作,攜手打造前海國際高端智庫集聚區,以高質量研究成果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深圳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在致辭中說,兩個研究院掛牌成立標誌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前海的合作邁出了堅實一步。未來雙方將繼續共同探討深港兩地在教育、醫療、法治、創新等領域的深度交融,為深港和前海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助力前海形成國際化程度高、輻射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探索形成更多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助力前海提升國際化程度和輻射能力”

“從簽約到兩個研究院掛牌,僅花了短短25天時間,這是前海的魄力與效率。”徐揚生認為此次掛牌是在新的歷史關口開展新的先行實踐、開拓新的想像空間、開創新的發展格局。

徐揚生說,深港合作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頭戲和突破口,前海作為“特區中的特區”肩負著打造粵港合作、深港合作新平台的歷史使命,前海在戰略上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

“兩個研究院的掛牌是雙方合作的良好開端,未來還將進一步做深做實,繼續共同探索深港在教育、醫療、法制、創新科技等領域的深度交融。”徐揚生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中外合作辦學的佼佼者,也是深港合作的成功典範。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有這種交融的基因、經驗和能力,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此次合作能助力前海形成國際化程度高、輻射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為深圳和內地貢獻更多可推廣複製的成果。”徐揚生說。

據前海管理局介紹,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秉持“研究世界、探索前路、體認天理、經世治平”的理念,是一個兼容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政策研究的綜合性、智庫型社會科學科研機構,也是兼容港深融合、國際形勢、乃至全球發展研究為一體的國際性學術交流平台,研究院的首任院長由鄭永年教授擔任,以他為核心的研究團隊將專注於全球研究、公共政策、互聯網治理、海洋事務、當代中國、大灣區發展等方向的研究。

高研院擬在5年內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型國際性高端智庫;在10年內,打造成中國的“蘭德公司”,成為世界頂級的戰略研究機構。其中,到2022年底前,該院將依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前海設立獨立辦公區,籌集3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基金。

數據經濟研究院則致力於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聚焦數據的隱私保護和商業化邊界、數據的產權歸屬、數據資產化以及數據交易機制、大數據分析和區塊鏈應用研究等領域,結合理論研究開展數據經濟領域的實踐探索,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數據經濟研究平台,研究院首任學術院長由熊偉教授擔任。

  “未來的前海必定是中國的窗口”

“我對這些項目有信心,對我們的合作有信心,對前海更有信心。未來的前海,必定是中國的窗口,是世界的焦點!”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掛牌儀式上做了“第三次開放”的主題演講。

鄭永年表示,2021年是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端,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這將是國家發展的一個新起點,預示著中國的第三次開放。

“第三次開放的目標不僅僅是傳統上投資貿易的數量和質量、技術升級和創新問題,更重要的是方方面面的話語權和規則問題,對規則制訂權的競爭是今天國際競爭的核心。 ”鄭永年認為,如何結合雙循環來考量規則的競爭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內循環的核心是統一國內的規則,外循環則是中國規則的國際化。

“第一,在和現存國際規則接軌的同時改革現存不合理的國際規則。第二,制訂內部規則的時候充分考量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和關切。第三,要有意識地把龐大的市場力量轉化成為規則。”鄭永年說。

“本次疫情證明了人類必須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即生產力,數字產業的深入發展推進人類智慧產業和共享產業的發展。”復旦大學六次產業研究院院長、科技部原副部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張來武認為,未來的全球研究,如果不研究數字產業、智慧產業、共享產業,將無法真正把握時代進程和命脈。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網絡正在形成且日益發展,它主要體現出’雙核城市引領、社交網絡擴充、創新主體並進、龍頭產業領導’四個特點。在一個最密集的城市群裡,前海應該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國務院參事,深圳市委宣傳部原部長王京生則針對如何發揮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引領作用和粘合作用提出建議。

王京生認為,首先,前海有很多創新要素正在轉化,建議在創新創業中走在前列,在珠三角包括大灣區創新中起到核心作用。其次,建議前海成為各種流動要素資源的集聚地。

“一是鞏固和優化物流優勢,不斷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程度;二是推動更多行之有效的國際化人才政策,打造國際人才高地;三是加強與深港深度合作,為創新創業提供融資便利,推動大灣區跨境金融合作和金融市場的深入聯動;四是暢通國際科技合作和信息交流渠道;五是主動擁抱數字時代全球化,塑造市場法制化和國際化營商環境。”王京生還希望前海成為新時代文化觀念引領地,成為思想解放的先行者。

原文鏈接:http://qh.sz.gov.cn/ehub/gg/content/post_8393029.html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