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祭灶神」背後的習俗你了解嗎?
作者:蕭國健   來源:橙新聞    2019-01-28 11:38
祭灶就是祭祀灶神,起源於原始人對火之崇拜,及對發明用火者之感激。

【識港網訊】祭灶就是祭祀灶神,起源於原始人對火之崇拜,及對發明用火者之感激。

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灶王爺」、「老灶爺」、「灶公」等。在農村,幾乎每家每戶之廚房裏,都設有灶君神位,一般為一張紅紙條,上書「司命灶君」或「司命神位」來代替,兩邊或有配上對聯,常見者有「上天言善事,回宮降吉祥」。

據傳說,灶君為玉皇大帝委派到各家各戶之特使,被封為各戶之「一家之主」或「司命主」,任務為觀察及記錄各家各戶之言行,每年臘月二十三日上天庭匯報一次,供玉帝作為賞善懲惡之依據。

灶君雖為小神,因傳其有向玉帝匯報之權力,故人們對之十分敬畏。

每逢臘月二十三,人們便用糖、餅、蔬菜、水果等作為祭品,亦有供奉雞、鴨、魚、肉,並剪一匹紙馬、一碟稻草和一些米、豆,作為「馬糧」一起供上,然後焚香點燭。

祭祀一番後,把供奉一年之灶君神位紙條揭下,連同紙馬及「馬糧」一道焚燒,表示隆重歡送灶君上天,面奏玉帝。祭祀者還要祈禱一番,央求灶君上天後,多說好話,少說壞話,即「上天言善事,回宮降吉祥」,以求在新之一年中,全家平安。

到了新春初一五更,再舉行儀式,把灶君從天庭接回家裏,即所謂「臘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來」。人們如此隆重迎送灶君,目的為討好灶君,上天後多講好話,多給自家謀福。

秦漢以後,祭祀灶神成為了一種純粹迷信之活動。魏晉至唐宋,祭祀灶神受到道教之影響,愈加隆重。明清間因受佛教影響,祭品開始改用素食。

從祭灶天起,家家戶戶進行掃塵迎春,清除垃圾,打掃門庭。家裏之被褥、生活用具,也洗刷一新,裏外進行大掃除,以迎接新春到來。(本文摘自蕭國健《香港華人傳統文化》)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1/07/010107305.shtml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