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新石器女》:永生沒有想像的好
來源:橙新闻    2020-08-03 10:25
在人與人互相依賴的關係裡,人與人之間會產生出責任,於是,死亡便不再是自己的問題,他人的死亡也屬於自己需要關注的問題,因此,關懷他人,也成為了自己的義務。

【識港網訊】哲學家維根斯坦曾指:「死,不是生命的事,我們沒有體驗過它。」確實,人在生時不曾死亡過,但當死亡正式降臨,亦不會有任何對此的理解和記憶。即使我們每一個個體其實不曾體驗死亡,但所有人都懼怕死亡,亦是不少人希望迴避的事。動漫作品中也多有迴避死亡的情節,例如《龍珠》的笛子魔王、《風雲》的徐福、《龍虎門》的老祖宗。假如我們可以長生不死,真的會覺得幸福嗎?

《新石器女──長生不老少女》(Jaeha編,Garam繪)是一部韓國的Webtoon漫畫,主角姜淑姬就是個長生不死的人,成長至女高中生,就不再變老。這個已經生活了一萬年的女孩,一直活到現代,遇上了患末期癌症的醫生李載申。由於姜淑姬擁有透過親吻對方而產生治療或緩減癌細胞繼續活躍的神秘力量,作者便藉二人的特殊關係,寫出一個以愛情為主線的戰鬥劇。李載申並不想死,他對自己快要死亡感到懼怕,姜淑姬的願望偏偏是平凡地死去。很多人都懼怕死亡,不死的人卻想死亡,這種差別讓讀者反思死亡的意義。

【看見動漫】《新石器女》:永生沒有想像的好

《新石器女──長生不老少女》中的男女主角 圖:《新石器女──長生不老少女》漫畫截圖

雖然我們無法體驗死亡,但卻知道即使再長壽,都難逃一死。因為人會死亡,令我們失去可享受的一切經歷,令我們與這個世界「剝離」,令我們變得孤獨,所以我們才會感到害怕,才會知道生存的意義,活着可以與世界保持扣連,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發生,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若以「剝奪論」來說明永生是有意義,而且是幸福的,似乎又有很多可爭議之處,因為我們很多時都認為生命是痛苦的,正如漫畫中李載申的爸爸,曾經對兒子說:「我們必須要互相幫助扶持,哪怕只有一點點,才能在這個辛苦的世界活下去啊!」(漫畫第7話)

再說,即使不死,我們可以永遠幸福嗎?姜淑姬經歷了一萬年的生命,她感到自己活得不耐煩,正如英國哲學家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指出,做再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直至某一個地步都必然會令再做這種事情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會感到痛苦,苦到想擺脫這種狀態,經濟學中的邊際遞減定律為這種說法提供了另一個簡明的理論基礎,永久地做着你喜歡的事終究有一天會令你不再喜歡。(雪萊‧卡根:2016;472-476)如果我每天都在看動漫畫,在一個無限無盡的時間內永久地在做這件事情,終有一天自己可能也想死。

【看見動漫】《新石器女》:永生沒有想像的好

姜淑姬已生存了一萬年,她的願望是平凡地死去 圖:《新石器女──長生不老少女》漫畫截圖

從姜淑姬的故事,或者從我們的推想可見,永生應該不是一件幸福的事,然而死亡固然也不是甚麼好事,那麼,最好的「死法」,可能就是按自己希望的時間死去。但現實不會有這種「好事」發生,我們只知道「死亡可能性」,卻我們不能控制之、不能逾越之。透過人會死這件事,我們明白作為人的有限性,從而思考如何變得更好,這種不作其他考慮的思考和探索,再折返到現在的生活,就是所謂令到生命變得一個整體。(陶國璋:2004;162-163)雖然姜淑姬長生不老,她卻因此失去有限性,變得不知道自己渴望怎樣的生活。卡根舉例,長生不死的人雖然有無限的時間,但這個人可能到了某個時間,終於對原本的興趣感到沉悶,然後換了品味、興趣、習慣或想法等等,那麼,即使後來有所轉變的這個人與未轉變之前的那個人,都是同一個人,但後來的這個人已不會在乎「另外一個人」。(雪萊‧卡根;486-489)當你已經與另一個自己完全無關或者毫不在乎,那麼這種永生可能也沒有甚麼意義,例如漫畫《GS美神極樂大作戰!!》中同樣擁有長生不死能力的卡奧斯博士,他不會老死,但身體機能有限,其腦部無法記憶千年來的事,只能將舊有記憶排除(即是忘記),如此下來,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生存又有甚麼關連呢?

【看見動漫】《新石器女》:永生沒有想像的好

因為長生不死,姜淑姬(中)這個角色成為不同時間的故事的連結點 圖:《新石器女──長生不老少女》漫畫截圖

生命無限,或會令人感到一切枯燥乏味,相反,生命的有限性,則令我們對追求真、善、美有更多可能性。《新石器女》中姜淑姬與她的同伴──另一個長生不老的人──金秀哲,他不會因為受傷而死,因此從不怕被襲擊。我們可參考學者郭柏年引用美國哲學家瑪莎‧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的例子,他指出不死人因為不死,所以在拯救別人時不曾擔心犧牲性命而有任何猶豫,然而,這卻無法凸顯其勇敢這種美德。(郭柏年:2020)

上述的討論,多集中於生命對自己的價值,但人生在世,總是害怕孤獨的,因而難免要與他人共存,與其他人一同生活,自然會與其他人產生關係、發生感情。在各種有長生不死角色的漫畫中,不死身都會說自己見過太多死亡,不斷在獲得關係的喜悅與失去關係的痛苦這個過程中輪迴。萊維納斯(Levinas)就認為,在人與人互相依賴的關係裡,人與人之間會產生出責任,於是,死亡便不再是自己的問題,他人的死亡也屬於自己需要關注的問題,因此,關懷他人,也成為了自己的義務。(張燦輝:2019;200-201)

透過《新石器女》姜淑姬的想法和以上分析,似乎得出了「永生非好事」此結論。不死身角色一般都是痛苦不堪的,「永生可消除恐懼、破除不安」這種說法,對於擁有永恆的他們來說其實毫無意義。但是,人皆貪生怕死,因為人人都有慾望,文首提到的笛子魔王和徐福希望統治世界、支配武林,老祖宗則希望以不死追求飛昇去尋找已死的戀人,但當這些目的都達到了,他們又會否像姜淑姬那樣感到沉悶而想尋死?

【看見動漫】《新石器女》:永生沒有想像的好

圖:《新石器女──長生不老少女》漫畫截圖

參考資料:

陶國璋:《哲學的追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燦輝:《悟死共生》(香港:中華書局,2019年)。

羅雅駿主編:《漫畫與哲學》(香港:中華書局,2019年)。

郭柏年:〈死不足惜?〉載《三松閣》(香港:明報)2018年2月4日。

雪萊‧卡根著、陳信宏譯:《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台北:先覺出版,2016年),電子版。

胡淑琴:〈試論死亡在生命中的意義 由海德格及拉內觀點出發〉載《神學論集》(台灣:輔仁大學神院學神學論集編輯委員會)第146期,2005年冬,頁579-599。

橙新闻: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20/07/31/010157061.shtml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