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昨日,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CBS)發佈第四屆「香港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Hong Kong Business Sustainability Index / HKBSI)。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上市公司日益重視業務可持續性和企業社會責任,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消失」的趨勢。據此次數據,中華煤氣(003)奪得HKBSI企業排名第一位。
由於本港公司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因此排名靠前的公司進步空間有限。數據顯示,此次50家恒生指數成分股公司(截至2018年6月6日止)在今屆指數的總平均分為56.01分(總分100分),比去年7月公佈的第三屆HKBSI上升10%;而首20名企業的平均分則為75.57分,上升約4.29%。
公司可持續發展現「馬太效應」
即使同為上市公司,在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表現也有不同。綜觀過去幾年表現,本港公司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消失」的「馬太效應」。CBS主任盧永鴻教授指,HKBSI四屆結果公佈以來,見證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表現不斷進步。然而,最新一屆指數的總平均分雖有所上升,但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亦達到18.99分之高,反映高排名與低排名公司的表現有相當大差異。
以今屆排名前20的企業為例,整體平均分比第一屆的57.25分顯著進步,升幅達32%。另一方面,成績被評為「探索者」級別,平均分數在50分之下的公司卻大幅減少。更具體一點,總分達80分或以上,即成績被評為「前驅者」級別的公司有8家之多,表現媲美國際水平。在今屆HKBSI企業十強排名中,奪得第一名的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更是指數設立以來,首家達90分以上,即成績被評為「典範者」級別的公司,其商業可持續發展表現已達到國際水平。其後排名依次為:匯豐控股(005)、港鐵公司(066)、新鴻基地產(016)、中電控股(002)、中銀香港(2388)、恒生銀行(011)、華潤電力(836)、新世界發展(017)和太古(太古A:019)。
中華煤氣(上)、匯豐控股(中)、港鐵公司(下)分獲三甲。
企業「價值觀」進步顯著
在VPI所評估的各項因素之中,比較第三屆HKBSI的評分,接受評估企業在全部四個範疇包括「價值觀」、「管理」、「實踐」及「影響」。在「價值觀」一項更取得66.34之最高評分,增長率高達22.67%,進步顯著,是各評估範疇之冠。在「過程-管理」(61.36分)及「過程—實踐」(62.35分)方面的表現亦相當出色,分別錄得20.38%及66.98%的升幅。至於在「影響」方面,分數雖然顯著上升達20%,但仍然是表現最遜色的一環,平均只有39.23分。
首20名公司在「價值觀」和「過程」兩方面的評分均取得80分或以上,表現相對平穩,證明這些公司在這兩個範疇的表現成熟。與此同時,這些公司在「影響」一項的表現亦有改善,由第三屆的50.75分上升至今屆的57.66分。
今屆HKBSI的結果,反映更多公司愈益重視企業可持續發展,因而更為致力實踐企業的社會責任。盧教授指,今年發表獨立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指數公司達86%,而去年僅為72%,亦有2%公司甚至沒有發表任何相關報告。
商界日益關注社會責任
盧永鴻教授認為,「價值觀」體現的是商界是否願意採納有關持續性和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並且日益關注各方持份者的要求。「價值觀」成績好,顯示企業領袖們對於相關概念較為認同。另外,企業日益以策略性眼光來看待企業社會責任項目,並根據其業務發展來制定優先次序,讓公司能夠發揮優勢來令對象獲得更大效益。
「影響」是企業在VPI模式中表現最遜色的一環,盧教授解釋說,許多公司仍以項目為主導的方式來實踐企業社會責任項目。雖然很多企業已開始認真看待「影響」,但仍無法從「質」與「量」兩方面來評估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實踐後所產生的結果和影響。他表示,許多企業對實踐有關項目的評估和檢討未夠成熟,若要有所改善,須採用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相關,又可量度關鍵影響指標和比較的數據,這些評估不僅有利於企業改善其內部管治,亦可增強對外的問責性。
內企HKBSI進步明顯
非香港公司方面,現時逾半(52%)的恒生指數成分股,包括H股、紅籌和其他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在第四屆HKBSI的平均分為48.44(總分100分),對比第三屆的升幅為14.43%,升幅比香港公司的7.02%為高,顯示它們在業務可持續性方面進步明顯。值得一提的是,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更成功打入十強企業之列,而另外三家則在榜單第11至20名。
高踞第五的中銀香港發言人葉麗麗表示,很高興獲選為「香港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首十名企業之一。中銀會致力回饋社會,其中對外捐款已超過5億港元,範圍包括扶貧濟困、環保減碳、文化教育、體育藝術等多個領域。隨著區域化發展,捐助範圍已擴展至東南亞地區,體現中銀香港在當地的社會責任擔當。
何以上榜企業多為大藍籌?
中大商學院發佈第四屆「香港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的上榜企業中,除了排首位的煤氣(003)外,還有匯控(005)、港鐵(066)以及中電(002)等大型企業。觀乎上榜企業大多是大型企業甚至是藍籌,究竟他們有何特質,使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獲得較高評價?
所謂企業可持續發展(Corporate Sustainability),也就是企業經營的長遠方針,目的是為企業、社會、消費者和員工締造最大價值,同時將社會、經濟和環境等要素融入企業自身發展的策略之中。據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指,企業可持續發展表現卓越者,是能夠訂立合適的企業策略和管理,為股東創造價值之餘,更可充分發揮公司潛力,並且降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成本和風險。
一般人的理解是,除社企和公營機構等非弁利企業,大多企業不論上市與否皆是「盈利為本」,不願做「蝕本生意」,至於社會責任方面,如非迫不得已,只會放於較為次要位置。不過,為何個別企業,特別是從事公司事業的公司,在積極做好自身業務之餘,又肩負起所謂的社會責任?
以每日錄得數十萬計乘客的港鐵為例,連年要求加價之際,卻不忘提供適當優惠於乘客。這樣做,一來是為兼顧企業形象,好在市民心中塑造「關顧」他們利益的形象;二來是礙於政客的壓力,不得不向反對加價的聲浪低頭。隨著近年投資者提升對企業在環保和社會責任方面的要求,企業對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投入變得更為重要。故此,企業在盈利最大化之餘,也兼顧盈利以外的社會責任,以提升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