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近期深圳、珠海等城市已撤去港人在有關城市的限購令。
早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在北京召開第三次會議,會議上通過16項惠港新措施,主要包括惠民措施、協助專業界別進入內地城市措施以及協助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措施。其中,豁免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物業的限購安排引人關注,此項舉措是否真能加快港人灣區置業步伐?
大灣區新措施有吸引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過去數月香港雖受修例風波困擾,但政府一直積極跟進大灣區建設工作。林鄭指,是次會議通過落實16項惠港措施,分為三大類,包括惠及港澳居民措施、協助專業界別進入內地城市措施,以及配合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措施。
其中7項惠民政策包括便利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房屋、支持香港居民在內地便捷使用移動電子支付、在大灣區試點推出香港居民異地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結算帳戶、保障在粵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享與內地居民子女同等教育、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為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往來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便利,以及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
大灣區城市相繼放寬限購
當中的豁免港人在大灣區9個城市購買物業的限購安排,為一項新的政策方針。目前,港人於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房屋,須買社保、居住內地等條件才符合內地置業的要求。新措施推出後,港人可享與內地居民同樣的待遇,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以及退休後在內地生活。
除早前惠州及肇慶無明確限購要求外,近期深圳、珠海及中山等已先後撤去港人在有關城巿的限購令,今次大灣區新政再豁免港人置業須繳交內地居住證明,以及繳納個人利得稅及社保條件,大灣區物業將更受港人追捧。
區內交通成本須降低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該政策會刺激大灣區地產發展,料未來一至兩個月會有較明顯數量上升,但分攤到每個城市,帶動數量實際有限。他指出,目前很多香港人在大灣區置業更傾向於自己居住,而不是選擇收租,那麼到香港是否交通便利則成為港人選擇大灣區樓盤的重要考量標準。
莊太量談到,若要吸引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置業,政府首要解決的應該是大灣區內的交通問題。他認為,目前由香港到大灣區交通成本太高,雖然高鐵開通後,往返速度大幅提高,但對於當日往返香港和大灣區的港人來說,成本依然較高。政府可考慮推出一些月票來降低來回成本。
需要給年輕人時間體會
中大工商管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接受記者訪問時亦談到交通問題,他指出,很多香港年輕人沒有到大灣區參觀過,政府應該給予一些香港到大灣區的交通津貼,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參觀,感受大灣區內地城市與香港距離並不是那麼遠。
李兆波亦指,此次惠港政策的推出是一個好的開始,但短期內效果可能不會太顯著,需要給年輕人一些時間去體會大灣區的好處。他談到,大灣區中產階層增多,個人服務要求提高,在美容、汽車、餐飲、旅遊等行業方面需求很大,在港年輕人可以考慮到大灣區發展,增加自身服務的競爭力。
為人民幣跨境流動拓新渠道
惠民政策中亦有一項為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政策列明,為滿足兩地居民的跨境財富管理需求,中央政府同意,探索建立雙向理財通機制,在風險可控和適切保障投資者的前提下,為兩地業界開闢更廣闊的市場和業務空間,為兩地居民提供跨境理財產品的選擇,並為人民幣跨境流動開拓新的渠道,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兩地金融合作。
對此,銀行公會對措施表示歡迎,期望當局盡快落實細節,加強大灣區內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香港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表示,歡迎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公布更多發展大灣區措施,推動大灣區的金融業發展,將異地開戶試點推展至更多銀行,並且探索跨境「理財通」雙向機制。
禤惠儀指,公會支持有序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在大灣區內實現金融理財產品如基金和保險等的跨境交易,擴闊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的投資渠道和選擇。因應大灣區內人流來往越趨頻繁,相信有關發展將滿足兩地居民的跨境投資理財需要,為香港金融機構帶來新的商機,並促進人民幣的跨境使用。
深港合作區建設應更有針對性
除惠民政策外,政策中亦有列出配合香港建設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措施,包括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對進境動物源性生物材料實行通關便利、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港澳的限制。
莊太量指出,兩地創新合作區建設或應更有針對性,可考慮設立具體主題,例如「生物科技」,打造區域創科研究特色,形成獨特性創新合作區。另外,他呼籲政府關注香港創科人才缺乏創業資本的問題,給予適當補助,鼓勵其進行創科研究。
拆局解碼:豁免港人灣區置業限購 有望助推內房股?
本月初,豁免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置業的限購安排推出,港人購買大灣區物業數量增加,是否會帶動內房股上揚?
交銀國際聯席董事(房地產研究)謝騏聰接受媒體訪問時指,一直以來港人都可以到內地購置一套物業,加上港人的購買力有限,故即使放寬港人到大灣區置業,都不代表會引發大量港人即時到大灣區置業的趨勢,相信有關措施對內房股的提振力度相當有限。
內房股有得淘
銀河聯昌證券中港房地產研究主管鄭懷武則指,港人要到大灣區置業,除樓價外,還有很多考慮因素,包括教育及醫療問題等,相信今次放寬港人到限購城市買樓,可以增加部分港人到大灣區置業,但不會出現大批港人北上買樓的情況。
鄭懷武續稱,內房股近月走勢淩厲,在大灣區擁有較多土儲的內房發展商包括時代中國(1233)、龍光地產(3380)、中國奧園(3883)及佳兆業(1638)。其中,時代中國在大灣區的土儲高達80%至90%,項目在區內分布均勻;龍光及佳兆業則以發展深圳項目為主;中國奧園亦有40%土儲在大灣區。
除此之外,雅居樂集團(3383)早於上世紀90代已將內地樓盤銷售至香港,可算是港人最熟悉的內地房地產品牌。碧桂園(2007)在粵港澳大灣區土地貨值約為5700億元,惠州佔比最大,去年單城市權益銷售貢獻超200億元,亦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