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
古時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佳作得以流傳,便按作品原樣勾勒出空心字體,然後再填墨得到近似真蹟的作品,成為他人學習書法的一種方式。今天年輕人常出現「提筆忘字」的尷尬,雙鈎書法承傳人張保聲先生以字會友,讓更多人體會書法與漢字的趣味。
張保聲先生,廣東汕尾人,著名雙鈎書法家,現為香港孟子學院書畫院院長;大風堂中國畫學研究會理事;張大千再傳門人施雲翔先生入室弟子;中國國際書畫家收藏家協會副主席;美國琴棋書畫協會會員;香港書法協會會員;香港書畫筆藝會會員;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基金會會員,雙鈎書法傳承人。
張保聲先生出生於古建築世家,家鄉歷代書畫名人輩出,在此藝術氛圍中,自幼喜丹青,尤其擅長書寫雙鈎書法。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修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施雲翔青綠彩墨山水高級研究班。作品多次於美國紐約、香港等地專場展出,引起轟動,廣受歡迎及收藏。張保聲本人曾接受紐約世界週刊、紐約中文網、紐約僑報、香港無線電視、傑出人物雜誌等傳媒專訪及專題報道,深具影響,廣受讚譽。其畫作色彩靈動,構圖嚴謹,氣象萬千,傳神地再現張大千先生青綠彩墨山水的神韻。其雙鈎書法作品更是構思巧妙,揮灑自如,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中國書法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雙鈎書法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必然產物,以其獨特的手法呈現別具意境的漢字之美,所需功底之深厚,且需字形了然於心,難度頗大,致使其一直處於傳統書法的「邊緣」地帶。張保聲先生忘我的痴迷於雙鈎書法,從童年至今幾十載歲月堅持,鑄就了如行雲流水般飛舞而出的墨韻,每件作品都寄託了他對這項藝術的深沉情感。
妙墨雙鈎 千年神韻
華夏文字,博大精深,燦若星河;中國書法,冊冊卷卷,浩如煙海。延綿數千年的中國書法史,蘊藏中國傳統文化最錦繡的篇章,猶如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以深遠的墨韻感染觀賞者。
這其中,雙鈎書法便是書法寶庫中別具特色的一個品類,據史料記載,其以單線直接書寫出某種字體的空心字,始於唐代,受當時印刷技術的限制,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佳作得以流傳,便按作品原樣勾勒出空心字體,然後再填上黑墨,以使得觀者得到近似真蹟的作品,順其自然地成為人們學習書法的一種方式。史載唐初馮承素是雙鈎書法的第一高手,他奉唐太宗之命用雙鈎技術臨王羲之《蘭亭序》真蹟填墨,比傳世石刻《蘭亭序》更飄逸脫俗而成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神龍本,此雙鈎技法盛行於北宋。悠悠千餘載,歲月流轉,因實用與難度,至今卻瀕臨失傳,幸得張保聲先生將妙墨雙鈎的神韻再次呈現世間。
當代使命 意致廣大
隨着現代化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經歷「提筆忘字」的文化本能的退化。對於此,張保聲先生則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年輕人能夠接觸並認識到雙鈎書法的文化之美,並學習和練習這一傳承千年之久的華夏瑰寶。
張保聲先生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經常通過高端的大型展覽、展廳,精緻的書法切磋、名帖專研等各種形式,以字會友,讓更多的人能夠親臨雙鈎書法的燦爛境地。
為此,他還拜師求藝於張大千再傳門人,現任大風堂畫學研究會會長著名畫家施雲翔先生,研習中國潑墨、淺降、青綠山水等畫藝手法,由於其自小承傳古建築文化,因而在施雲翔先生的點撥之下,愈發的技藝精湛。
香港孟子學院為本港文化機構,旨在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孔孟道德文化精神,挖掘中華藝術瑰寶。張保聲先生作為香港孟子學院書畫院院長,肩負傳承中國雙鈎書法與張大千青綠彩墨山水國畫藝術文化的使命!香港孟子學院創始人黃祉穎博士獨具慧眼,重視並欣賞張保聲先生所具有的這一中國書畫獨特藝術潛質,推薦其加入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進而成為中國雙鈎書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雙鈎書法,弘揚孔孟道德文化精神,意義極為深遠和重大!由黃傑力先生任會長的中國國際書畫家收藏家協會,將於2018年3月3日至3月6日在香港上環文娛中心展覽廳舉辦慶祝香港回歸21週年《海峽兩岸書畫名家巡迴展》,張保聲先生有字畫參展並負責為該畫展以雙鈎書法構寫了宣傳海報及畫冊封面。屆時,歡迎各界蒞臨指導!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隨着香港孟子學院的發展壯大,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的雙鈎書法,不僅在香港,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承,並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