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維港看雲 高士存千古
作者:郭一鳴   來源:大公網    2019-07-19 10:37

七一有三天長假,到揭陽出席郭之奇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小時候在老家揭陽棉湖鎮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過一年,對上一次到揭陽是十七年前隨香港新聞界一行到潮汕三市採訪。說來慚愧,我以前只知潮州有韓文公,不知揭陽有郭之奇。對郭之奇這位先賢有一些瞭解,是因為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一九九一年在中文大學新亞學報出版的《郭之奇年譜》。據郭偉川先生介紹,這份年譜,是饒公一九四二年逃避日寇,從潮州到揭陽居住期間所寫,由研究到公開發表相隔五十年,在饒公心目中,郭之奇的歷史地位如何,可想而知。

郭之奇於崇禎元年(一六二八年)高中進士,從揭陽到北京、福建做官,政績卓著屢獲升遷。清兵入關後,郭之奇作為南明朝廷的重臣,官至大學士兼禮部、兵部尚書,率軍輾轉於閩粵桂滇各地抵抗清軍,歷盡艱辛,其子曾致書勸其回鄉,郭之奇回覆“光復則掃壟有日,陸沉則望鄉無期”,意志堅定擲地有聲。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郭之奇遭誘捕,翌年慷慨就義,年僅五十六歲。郭之奇一生,就是一部南明的悲壯史詩。一百多年後,乾隆評價郭之奇“始終不屈,從容就義,洵為一代之完人也”,特賜諡“忠節”。

郭之奇一生留下《宛在堂詩集》共二千八百四十首和《宛在堂文集》三十八卷等大量著述,是一位文才武略兼備、立德立功立言成就卓著的傑出歷史人物。吾潮雖地處南方一隅,但人傑地靈,英雄輩出,海濱鄒魯之稱,並非浪得虛名,其深厚人文底蘊,不讓中原和江南一帶專美。也許這就是饒宗頤教授當年寫《郭之奇年譜》,事隔五十年後將年譜公開出版的原因吧。

成立大會儀式結束之後,來自北京、香港、廣州、深圳各地的幾十位郭氏後人、教授專家等,前往位於舊城東門的郭之奇故居參觀。郭之奇故居主體建築為太史第,坐北朝南,屬官方府第四馬拖車式格局,牆基全部墊石條,牆體用青灰磚砌成,整座建築均用木柱支架屋頂,廳堂地面鋪設的紅磚典雅古樸,後廳左右兩根石柱上留有郭之奇親筆手書的對聯:“尊聞行知自是高明廣大,正道修理何須勝利急功”。太史第連同附近的金馬玉堂、郭氏祠堂,構成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郭之奇故居”。可惜故居周圍的蓮花蕊池和麒麟照壁等,已不復存在。我撚三炷香,敬拜於先賢靈位之前。當地宗親介紹,每年祭祖時,來自潮汕地區和海內外的郭氏宗親代表數百人齊集太史第,追思先賢,弘揚祖德,儀式十分隆重。

歷史名人是一座城市的風景,更是靈魂。研究郭之奇,我認為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意義,首先,有助於更全面深入認識揭陽這座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粵東古邑的文化底蘊,有助於進一步瞭解潮汕族群與中原的歷史人文淵源。潮汕郭氏的始祖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故有“汾陽世澤”之說,郭子儀後人入閩,而潮人多從福建遷移而來,近四百年前的郭之奇家族已是揭陽書香世家,我很好奇,當年郭之奇上京做官,是說潮州話還是中原官話?曆朝潮州人做大官的不多,是否與潮人不會說官話有關?其次,郭之奇的民族氣節,忠勇感人,堪比文天祥、陸秀夫,是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郭之奇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更可以成為凝聚海內外揭陽及潮汕鄉親的文化平臺。

我在會上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是對郭之奇故居進行全面修繕保育,規劃建設“郭之奇廣場”,打造成揭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標,讓揭陽市民共用先賢郭之奇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其次,把郭之奇研究與潮學研究結合起來,與國內外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定期舉辦相關學術研討活動。第三,鼓勵揭陽籍企業家和有心人出資,將郭之奇文功武備壯懷激烈的一生拍成電影、電視劇,寓文化傳承於大眾娛樂,借助郭之奇歷史人物的故事,提升揭陽的城市知名度。

大文豪沈從文曾經問:誰的生命可以不受時間限制?我想,先賢郭之奇的生命已融入滔滔榕江和練江之水,哺育一代又一代揭陽人民,千古留芳,又怎會受時間限制呢,正如郭之奇詩曰:“但存高士節,尚得古人名”。僅以此短文,祝賀郭之奇文化研究會成立,祝願家鄉繁榮、國泰民安。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