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包括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透過簡化行政措施拆牆鬆綁,以便利引進企業、發展產業。同時將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例,爭取明年內完成立法工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表示,北都發展現時是出擊的時間,當土地成熟,企業就可進駐。北都將採取公開招標、限制性招標或直接批地等發展方式,政府會綜合考量就業、經濟價值及長遠貢獻,強調監督與進度兼顧。
施政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北都,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聯合電台節目時表示,北都佔香港面積約三分之一,加上有四個區塊,發展的產業不一,亦有很多類別的產業進駐,因此要成立不同園區公司,「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的工作組,會按實際情況作研究。他形容現時是北都發展出擊的時間,當土地成熟時,企業就可進駐,以免荒廢土地。
對於政府推出「按實補價」機制,考慮容許發展商分階段補地價。李家超表示,過去要求開發商建滿地積比率,但現時需注重整體效益,舉例一條不需要高大廠房的生產線能創造1000個高端職位,並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這種綜合效益遠比僅追求樓面面積的入駐率更重要。至於是否需設置補地價下限,李家超表示政府允許企業靈活建設,平衡財政與發展,一切決策都以香港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
李家超亦提到,北都將採取公開招標、限制性招標或直接批地等發展方式。政府會綜合考量就業、經濟價值及長遠貢獻,保持資訊透明並由立法會充分討論,而簡化程序不代表繞過立法會,而是透過框架法例加快審議效率,確保監督與進度兼顧。
「按實補價」適用全港工商業用地
在昨日的施政報告推動北部都會區和產業發展措施記者會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若採用直接批地,必定會有政策局參與,而批出土地時,會在獲授權範圍之內行事,包括根據法律的授權,以及以行政會議定下的參數作為依據。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直接批地非新提出,過去也有向大學及產業等直接批地。批地會經過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審批,並透過土地註冊處公開。北部都會區有很多產業用地,政府要留有彈性,在合適情況下採用直接批地的做法,會考慮企業的優勢、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等。
甯漢豪又提到,施政報告提出的「按實補價」,適用於全港私人土地業權人擁有的工商業用地。有關業權人如認為其資金緊張,不希望一旦興建便用盡地積比率,可按實際興建樓面及實際用途釐定應繳補價。措施的好處是令發展成事,若沒有這項措施,業權人可能根本不會修訂地契和重新發展用地。
爭取明年完成專屬法例立法
至於在北都新發展區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發展」模式,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具先導性的低密度設施,再落實長遠發展。甯漢豪表示,首批試點將在近洪水橋鐵路站附近,涉及約10多公頃的商業用地。部分用地現正商討原址換地安排,政府會與有關業權人商討,詢問其是否有興趣。她透露,施政報告公布後,市場反應很正面。政府會揀選合適的產業或商業用地,容許開始時先建設一些臨時、低矮的構築物,例如展銷場或室內溜冰場。
至於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例,陳茂波表示,法例通過後可適當授權簡化法定程序,讓發展步伐走得更快,例如加快建築圖則的審批、放寬規劃的限制、處理土地的賠償等。甯漢豪表示,政府明年初將就立法進行公眾諮詢,明年中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爭取明年內完成立法工作。
按實補價安排
•先導計劃為期三年,地契修訂過程中,容許業主按實際興建的樓面面積及實際用途釐定應繳補價
•適用於全港的非住宅發展(主要為商業、工業)的契約修訂及換地
•項目首期發展的樓面面積必須達到整個發展最高總樓面面積的六成(按六成樓面和實際用途以及當時地價進行改契和補地價)
•六成樓面落成後的十年內,決定是否進行餘下發展(按四成樓面和實際用途以及當時地價進行改契和補地價)
•設保障措施,加入轉讓機制,除整幅地塊轉讓外,不得賣散
資料來源:發展局
北都設專項撥款 政府主導產業方向
施政報告重點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包括成立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領導「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為不同產業園區度身成立一間或多間園區公司、法定或非法定專門機構,制訂公私營合作模式。政府會為園區公司設立專項撥款渠道以注入資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園區公司一定是由政府主導產業方向,符合政府招商引資方向。專項撥款的首筆款項須先得立法會批准,園區公司會成立董事局,起到監察作用。
首筆撥款須獲立法會批准
陳茂波表示,預計專項首筆款項,仍須先得到立法會審批,取得資金後再注入園區公司,讓公司自行運用。園區公司會有管治體系,董事局會適當加入政府、業界及公眾代表以作監察。園區公司每年都有年報表,確保財政透明度。
被問到專項撥款涉及的金額上限,陳茂波表示,企業有商業秘密,在招商引資時,希望預留一定的彈性和空間,與企業作個別商討,認為現階段定下具體相關條件,未必是最聰明的做法。
陳茂波表示,政府有多種方式確保政府主導產業方向,例如設有服務合約,規定公司可做及不可做的業務,甚至規定某些事項必須徵得政府同意才能執行;如透過股權方式,政府可以持有小股權,但賦予更大的投票權,甚或否決權等。
至於園區公司如有收益會否「分紅」,陳茂波表示,公司由政府全資擁有,如有盈利會否分派給政府,會保留彈性,取決於其後續的發展計劃和資金需求。他舉例,機管局原本亦有給予政府分紅,但之後要發展三跑、機場城市等,當局就毋須機管局再提供。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發展局傾向就洪水橋約23公頃產業用地設立產業園公司,今年底前會向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提交建議,期望公司可在明年成立。
度身制定優惠政策包 引進高增值企業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統籌相關部門制訂「優惠政策包」,涵蓋直接批地、優惠地價、資助或稅務減免優惠等,吸引高增值產業及高潛力企業落戶香港。陳茂波昨日表示,政府會根據企業規模、技術含量、創造就業機會及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度等,為企業「度身訂造」合適的優惠政策。
AI及醫療健康等行業重點受惠
陳茂波表示,政府將提供具吸引力的落戶政策,包括投資優惠政策包和土地資金優惠包。重點受益行業包括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醫療健康與生命科技,其次為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以及金融科技。
陳茂波說,現時不會「定死」一定會提供的稅務優惠或資金上的支持,政府會保留彈性,在與不同企業磋商時,因應個別情況度身訂造,包括會考慮相關產業及企業的技術、是否可帶動中下游產業、可帶來的經濟貢獻等,再善用土地、資金、技術人員入境等不同工具。他又表示,相關企業要作出一定承諾,當局會定期跟進及評估。
北都將設立「專案監督辦公室」,督導北都項目審批與執行效率。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設立專案監督辦公室是希望從頂層設計上做得更嚴謹和有組織,項目審批進度受阻,有時可能涉及不同政策局的工作先後順序,「比如你完成某件事,我才能開展下一件事」,專案監督辦公室的職能是聯繫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推動解決問題。若問題相對簡單,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就能解決;若問題複雜、涉及範圍廣,就會由發展局局長或他親自聽取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