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上半年港漂生被騙逾6000萬
作者: 劉鴻霖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9-12 10:29

【識港網訊】近年騙案猖獗,不少騙徒更以學生,尤其是內地來港學生為目標實施詐騙。警方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首7個月,警方共接獲24644宗詐騙案,總損失金額達43.4億港元;案件數量較2024年同期微升1%,但損失金額下降15.6%,顯示警方反詐措施初見成效。

 

本地生與內地生受騙類型有別 有騙徒利用學生「以騙養騙」

香港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近日舉行記者會,公布今年上半年詐騙案最新數據。在整體騙案損失金額下降的同時,針對學生的騙案數量及受騙金額卻有上升趨勢。今年1至6月,共有957名專上院校學生被騙,當中本地生有644名,佔比67.3%;內地生有313名,佔比32.7%。針對學生的騙案中,今年1至6月警方錄得174宗電話騙案(即假冒官員及假客服騙案),佔整體騙案數量的18.2%。電話騙案佔比不到兩成,但損失金額達到了6989萬港元,佔整體騙案損失金額的64.4%,顯示了警方打擊騙案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加強青少年的防騙教育。

 

香港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近日舉行記者會,公布今年上半年詐騙案最新數據。(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鴻霖攝)

 

雖然從案件宗數上看,有較多本地學生被騙,但內地學生的損失金額較多,內地學生的受騙金額達到了6031萬港元,佔學生群體受騙金額的55.5%。數據顯示,內地學生每宗電話騙案平均損失約83.16萬港元,遠高於其他騙案類型,亦為本地學生平均損失金額的4.5倍。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羅國凱表示,今年4月,一名25歲內地碩士學生被假冒內地公安騙取1097萬港元,創單宗最高損失紀錄。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羅國凱。(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鴻霖攝)

 

羅國凱指出,內地學生主要因網購、求職及租樓騙案等受害,其中租樓騙案在今年初出現,94.4%的受害者為內地學生;本地學生則多因投資受騙,佔比達85.7%。

他還透露,部分騙徒在誘騙受害人轉賬後,還慫恿其參與所謂「特務行動」,聲稱可取回損失,近期更有內地學生因參與詐騙被捕。該名19歲內地來港的大學生,替「假冒官員」詐騙集團做跑腿,冒充廉署人員向受害人派發「公函」,警員到場後於該名大學生身上檢獲偽造的廉政公署證件及假公函,相信涉及3宗騙案,涉及金額共約879萬港元。羅國凱強調,知情協助騙徒可能構成「串謀詐騙罪」,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監14年。

 

兩成受騙學生未求助 網上學習降五成受騙風險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徐鑫在記者會上公布「大學生詐騙認知調查」首階段結果,涵蓋3189名學生。調查顯示,82%的學生曾遭遇詐騙,6%蒙受金錢損失,內地生平均損失為本地生的5.6倍。

徐鑫指,數據中僅有八成金額受損的學生選擇求助,有兩成因損失金額小、求助麻煩或感尷尬等原因而選擇沉默。他建議相關機構降低求助門檻並加強資訊保密,鼓勵受害人主動求助。他還指出,曾接受網上防騙教育的學生,受騙及蒙受金錢損失的機率較其他學生低58%,建議未來防騙宣傳可利用資訊技術定製化推廣。理大將自本月起進行「大學生詐騙認知調查」第二階段。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徐鑫。(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鴻霖攝)

 

銀行數據監控可疑賬戶 案件平均損失降逾三成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清洗黑錢)陳景宏介紹,金管局與警方及銀行業合作,推出動態詐騙交易監控系統,聯通銀行與警方防騙伺服器數據,並將在未來允許銀行透過安全平台共享可疑賬戶資料。他表示,銀行可查閲客戶過往紀錄與賬戶關聯信息對其進行評估,若賬戶較新且入賬異常或使用電話曾涉及詐騙,可能會識別為可疑賬戶。

陳景宏指,在金管局的措施下,今年首7個月,銀行及警方透過實時偵測及預警識別的詐騙案件已從去年同期的700宗增至2200宗,佔比從2.9%升至9%,平均每宗案件損失從115萬港元降至76萬港元,跌幅逾三成。他舉例指,有一名25歲內地大學生收到假冒內地公安的電話要求轉賬40萬,而銀行利用防騙伺服器識別出收款人賬戶可疑,成功阻止交易,受害人「一毫子都沒有損失」。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清洗黑錢)陳景宏。(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鴻霖攝)

 

他補充指,近期本地學生詐騙案上升,金管局已要求銀行提升針對學生賬戶的監控能力。六間設有大學分行的主要銀行已建立針對學生客戶的攔截規則,可通過查核雙方資料,主動識別高風險交易。

 

青協支援受騙學生 降低再次受害風險

香港青年協會代表陳文浩介紹,青協與警方合作推出先導計劃,為受騙或因騙案被捕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及家庭支援。至今,已有8名學生(5名受害人、3名被捕者)獲轉介,有個案涉及高達300萬港元的損失。

陳文浩指出,青少年誤入詐騙陷阱的原因包括缺乏防騙知識、情感脆弱、渴望被接納及生活壓力大等。青協希望透過心理及家庭輔導,緩解學生壓力,降低再次受害或重犯的風險。

 

香港青年協會代表陳文浩。(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鴻霖攝)

 

「防騙月」活動多多 冀提升學生防騙意識

為提升青少年的防騙意識,警方於本月推出「防騙月」活動,針對本地及內地學生宣傳反詐。在開學季期間,警方舉辦32場防騙講座,覆蓋逾4000名學生;「乖巧寶寶」主題車走訪17間大專院校,派發防騙宣傳品。警方亦與支付寶香港合作,在十間大學派發手打檸檬茶,鼓勵學生參與「大學生詐騙認知調查」,進一步提升防騙意識。

 

四位代表與「乖巧寶寶」新主題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鴻霖攝)
「乖巧寶寶」主題車內部。(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鴻霖攝)
「乖巧寶寶」主題車派發的防騙宣傳品。(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劉鴻霖攝)

 

羅國凱最後表示,警方將與青協、金管局、理大及中學等合作,整合資源為學生提供全面的防騙教育及支援,保護青少年免受詐騙侵害。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