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中式酒樓在香港曾盛極一時,但近年面對港人北上消費、租金高昂以及食材與薪酬成本持續上升等挑戰,傳統酒樓經營越來越困難,不少酒樓結業。要扭轉形勢,尋求出路,必須創新求變。
傳統酒樓如何留住顧客,吸引年輕人願意「行入酒樓飲茶,吃一盅兩件」?老字號酒樓有什麼經營之道,能夠多年來屹立不倒?業界能否靠創新招式殺出重圍,摸索出成功之道?《大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探討酒樓生存及轉營之道,希望能給業界帶來啟示。
餐飲業競爭激烈,有傳統酒樓積極變革,以不同新招數吸引顧客,包括推出限時點心任食放題、「一蚊菜式」優惠、創新口味點心搭配等,甚至以明星表演作招徠。《大公報》記者近日體驗其中一間酒樓的午市點心放題,午市生意火爆;有首次光顧的食客認為,點心放題性價比高,但認為味道和品質有保證才能留住食客。
有業界人士認為,香港傳統中式酒樓正處於「汰弱留強」調整期,除透過新經營模式、新口味吸客外,必須兼顧品質與消費者對新鮮感的追求,才能在調整中存活。
近年本港各類新式食肆層出不窮,傳統中式酒樓及茶樓面對競爭,紛紛變招吸客。有酒樓在午市及晚市時段,推出限時點心放題,食客可在三個小時內任叫點心,人均消費約百元,晚市放題入座更即送每人半隻乳鴿。記者近日前往親身體驗午市放題,感受當傳統的「一盅兩件」變成放題任食後,食品及服務質素是否有變化。
推海鮮兩餸飯吸外賣客
該酒樓午市放題時間為上午11時至下午3時半,放題餐單提供近30款點心,還有自助吧,供食客自取例湯、糖水、涼菜、鹹水角及春卷等小食。記者一行兩人下午近2時半落單,下單八籠點心,服務員會主動提醒時間有限,食品已不多,但上菜時間較慢,約下午3時所有菜品才上齊,菜品質素普通,蝦餃有破皮情況。
大公報記者觀察發現,午市時段的放題區域約20多張枱全部坐滿,其中八成都是長者,但每張枱叫的點心不多。第一次光顧的食客劉先生說,整體菜品沒有太大驚喜,但自助吧品類豐富。他認為這類放題形式,若一兩人光顧不錯,可以多叫幾款,「我也是被放題三小時任食吸引而來,但若味道不好就不會再來第二次,相信普羅大眾還是更看重味道和品質。」
大公報記者留意到,有連鎖酒樓把本來只限堂食的即蒸海鮮,改作外賣餸菜發售,最低98元即可任選菜單內兩款海鮮,包括清蒸黃腳鱲、豉油皇海蝦、金蒜蒸開邊蝦、金蒜蒸元貝、泰式烏頭魚等,再加配15元白飯,結賬113元,便可以買到兩餸飯菜形式的高檔海鮮外賣,吸納晚市外賣家庭客。
近年不少酒樓會在服務及感官體驗上下功夫,早前有新開張酒樓,晚飯時間有店員表演民族舞蹈,加上店內懷舊復古風的裝修設計,讓網民直言「好似回到七八十年代的香港」。
除經營方式外,近年不少迷你茶樓在點心口味上作出創新,包括在燒賣中融合黑蒜、黑松露、龍蝦,甚至冬蔭功等新口味,食客叫一籠點心,就可品嘗到四至六種不同口味。有食客反映,這些都是當下較流行的味道,能夠吸引年輕人嘗試。
業界:存活要靠品質服務
倫敦大酒樓在港開業近半世紀,副總經理蘇萬誠向大公報記者表示,面對新派茶樓競爭與經營壓力,不少酒樓嘗試點心放題等招式,但這種方式未必適合所有酒樓,「我們有很多長者熟客,但長者通常吃不下太多,如果做放題就唔抵食。」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當下香港傳統中式酒樓正處於「汰弱留強」的調整階段,若不主動求變,恐面臨淘汰。近年市民消費力下降,加之消費者偏好轉變,對餐飲的新鮮感與多樣化需求日增,「日日食乾炒牛河誰都會厭」,傳統模式已難以吸引大眾。
面對經營困境,部分業者嘗試轉型,如主打宴會場地、推出點心放題或創新菜式,楊位醒表示,預計調整期還需兩至三年,但若未能解決高租金、高人工等成本問題,效果有限。他認為從業者需回歸核心競爭力:「企得住的酒樓,都靠出品靚、服務好、環境乾淨」,唯有兼顧品質與消費者對新鮮感的需求,才能在調整中存活。
藝人登台助興 食客專程光顧
以往不少中式酒樓設有中央舞台,並邀請歌星表演;隨着時代發展,「酒樓歌壇」已逐漸式微。然而在餐飲業的激烈競爭中,部分酒樓近年再次用歌星或團隊表演招徠,並透過裝修等營造懷舊氣氛,希望吸引顧客消費。
魯振順:菜式品質更重要
近日有市民見到從事演藝行業逾40載的藝人魯振順在中式酒樓表演,大受街坊歡迎。魯振順向大公報記者表示,觀眾多時,有50至60枱,以12人一枱計,共約有逾700人到場。表演以演唱懷舊金曲為主,很多觀眾會專程到來光顧及看演出,「我會與他們互動,大家都很親切,會對我說『一直鍾意你』、『好開心見到你』之類鼓勵的說話,我就盡力表演讓大家感到賓至如歸。」
他表示,酒樓表演在中秋等節日最多,平日亦有不定期表演。他坦言,藝人表演只是酒樓的推廣宣傳方式,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繼續生存就必須轉型,找到自己的出路,核心還是要做到菜式品質到位、服務到位,滿足顧客多樣化的要求,「大家不可能每次都因為有歌星表演才去酒樓,你保證好自己的菜式品質,做到精益求精,自然有人幫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