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此承前啟後的重要節點,香港多個教育相關機構聯合編制並正式發布《抗日戰爭十四年》中英雙語對照抗戰歷史漫畫教材,以高小、初中學生為主要讀者群,供全港學校、家長及青少年免費開放下載。教材「以漫畫破圈、以雙語搭橋」的方式,填補本地中英對照抗戰教材的空白,期望引導新一代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同時傳遞「自立自強方守家園」的時代啟示。
該雙語抗戰漫畫教材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李浩然牽頭,學友社、基本法基金會及價值觀教育推廣中心聯手編制,因應傳統以文字為主的教材,較難引發生活在和平年代學生的情感共鳴,《抗日戰爭十四年》捨棄嚴肅的史書體例,採用色彩鮮明、場景生動的漫畫形式,重現盧溝橋事變、武漢會戰、日本投降等重要史實,協助學生具象化理解,拉近與歷史的心理距離。
對應香港「兩文三語」教育體系,讓非華語學生亦應理解歷史細節,並鼓勵更多人嘗試以英文掌握歷史,是次教材以中英對照呈現,方便不同語言背景學生同步學習。

校長:閱讀中自然連結國民教育
教材早前並邀請多所學校試用,其中獲今年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價值觀教育)的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校長王淑芬表示,通過看英語漫畫認識中國抗戰歷史,可讓學生在閱讀中自然連結國民教育,提升興趣並理解保家衛國的重要性。
亦有試用學校指,教材有效推動學生主動接觸抗戰歷史,尤其有利非華語學生直接掌握史實,減少翻譯成本,專注於歷史思辨。
議員:堅信並教導孩子包容可貴
李浩然強調,出版教材不在延續或激化往昔仇恨,「我們堅信並會教導孩子包容的可貴,希望他們能夠懂得寬恕別人。」
他強調,真正的原諒在於以誠實與反省為基礎的歷史教育,唯有錯誤一方承認並負起責任,才能讓歷史翻篇,讓和平真正開始;惟時至今日,日本政府仍未就侵華暴行正式道歉,部分政治人物甚至否認南京大屠殺等暴行的存在,不斷篡改歷史教材、修改和平憲法、增加軍費、輸出武器。
他期望透過是次教材還原事實,成為下一代認識歷史的一扇門,「讓他們從中學會尊重、珍惜和平,勇敢面對世界上的不公與挑戰」,同時明白到今天和平生活來之不易,學習為人類的和平、公義作出貢獻。
教材現已於學友社及基本法基金會網站免費提供電子版下載。編制團隊歡迎全港中小學、家長與關心抗戰歷史的公眾取用,共同推動抗戰歷史教育在香港普及。

學生「與抗日戰士AI對話」 教育局:拉近與歷史距離
抗戰勝利80周年,香港學校持續以創新方式開展抗戰相關的教育。特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昨日到訪九龍真光中學,了解該校如何運用人工智能(AI)推動抗戰歷史教育。他指出,該校學生前日收看在北京舉行的閱兵活動,記憶猶新下再藉昨日的課堂配合延伸學習,有助加深對抗戰歷史的認識並鞏固所學。
隨着數字教育及AI應用發展,施俊輝昨日在社交平台提到,適逢抗戰勝利80周年,局方開展「AI抗戰志士」到校巡展,為中學提供「與抗日戰士AI對話」互動一體機、專題展板及學習小冊子,支援課堂學與教。
他表示,在昨日九龍真光的中史科課堂中,學生透過互動裝置與三位虛擬抗戰老兵(陳炳靖、林珍、黃光漢)進行對話,並與同儕分享學習體會;其後朗讀抗日將領謝晉元及抗日烈士趙一曼的家書,並撰寫「給抗戰志士的一封信」,表達對先烈的敬意。
施俊輝說,教學活動兼顧知識與情感培育,從與學生交流中,感受到同學對先烈的由衷敬意及對國家歷史的深厚情感。他認為,學校把人工智能融入教學,結合具人文關懷的活動,讓學生與「抗戰志士」近距離「對話」,有效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提供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