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金融優勢 吸引資金人才企業
作者:鄧宇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8-25 10:02

【識港網訊】近年香港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發展創科產業和生態圈,大力推行引資引才引企計劃,加快建設完善開放、安全、穩定、高效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匯聚國際人才及企業投資。香港經濟穩健增長,資本市場與創科雙輪驅動,共同推動香港成為亞洲和全球極具潛力的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

香港扮演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發揮「內引外聯」優勢,既是內地企業出海和投資的首選目的地,也是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資本市場重要通道,這為香港資產及管理市場注入更多資金。

一、堅持資本市場與創科雙輪驅動

香港資本市場表現持續向好。2025年首7個月,香港IPO市場共集資約1270億元,按年升逾6倍,居全球首位。股市交易量持續活躍,2025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額保持在2400億元以上。之所以有如此表現,關鍵在於香港在全球資本市場所扮演的角色,具體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央對港資本市場支持措施加快落地。國家明確支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各方面惠港政策加快出台,2024年5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的5項對港資本市場的合作措施具有標誌性意義,其中包括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這一政策掀起了「A+H」上市熱潮,包括美的集團(00300)、順豐控股(06936)和寧德時代(03750)等在內的龍頭企業紛紛赴港上市。

上市改革 便利融資

二是香港創科發展對資本市場形成有力支撐。香港全速推進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陸續發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等政策文件,明確香港創科發展遠景目標,推動設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及促進香港科學園、數碼港擴容,成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資金、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等,2024年底香港初創公司由2014年的約1000間增至4700家,香港創科生態圈不斷擴大,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提速,為港股注入新動能。

三是支持創科企業上市的政策優化完善。港交所(00388)於2025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為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提升香港作為創新企業上市首選地的吸引力。生物技術與製藥產業受益顯著,截至2024年12月,港交所在第18C章下有3家特專科技公司,在第18A章下則有67家生物科技公司,到2025年6月,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量增至73家。

創科和資本市場的融合發展呈現巨大效應。香港創科產業及投資生態日益活躍,大量初創公司在港設立,包括內地獨角獸在內的全球科技企業將香港視為科技投資的沃土,根本上在於香港具有對標國際的規則制度優勢和「內引外聯」的連接優勢,配套的稅務、法律及金融、諮詢等專業服務,更加賦能香港創科發展,激發資本市場活力。

二、引資引才引企政策全面發力

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引資引才引企,包括建設國際人才高地,通過各類人才引進計劃匯聚國際頂尖人才,以建設總部經濟及發展創科為導向,吸引包括內地和中東等企業赴港設立全球及亞洲總部,充分利用香港的平台,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

一是各類人才輸入計劃穩步推進。香港全力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特區政府自2022年底推出一系列的「搶人才」措施,成效顯著,截至2025年6月,所有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近50萬宗申請,當中近33萬宗獲批,其中近22萬人已到港。通過各類人才引進計劃,一方面補充香港在創科等高端人才及專業領域的人才空缺,另方面也活躍了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市場。測算顯示,「高才通計劃」每年預計可為香港帶來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

二是引資引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香港在公司註冊及稅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比如公司註冊流程及稅收政策簡化,且有較多便利措施,擁有成熟的金融和專業服務支持。尤其作為跨國企業及初創公司而言,在港設立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更為理想,不但有助充分利用香港國際化的人才及法律、金融服務資源,而且也是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跳板。香港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自成立以來表現亮眼,目前已公布四批名單,成功引進84家從事前沿科技的重點企業。這些企業預計在未來數年將為香港帶來約500億元的投資規模,創造逾2萬個就業機會。預計第五批名單公布的企業有十多家,屆時自2022年底成立以來所引進的企業將達約100家。

財管增長 勢超瑞士

三是資產及財富管理資金持續湧入。香港為國際資本提供穩健增值的理想平台和豐富的投資機會,增強了香港的財富管理樞紐地位。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的《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將香港和瑞士並列為2024年全球兩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其中香港的跨境財富總值增長為各地區之冠,達2310億美元,其9.6%的按年增幅勝於全球平均水平,並預測到2027年,香港將以3.1萬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反超瑞士(約2.8萬億美元)。

三、內地和香港互聯互通持續深化

國家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並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香港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一系列互聯互通機制,既便利兩地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資金融通,帶動兩地資本市場穩定向好,同時也促進兩地投資及貿易發展。

一方面,兩地投資及經貿往來更加密切。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調研結果顯示,2024年內地保險資金投向香港的金額為388.1億美元,佔香港境外投資的51%。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存款資金池,截至2025年4月,其存款資金超1萬億元人民幣,在所有離岸人民幣存款中佔逾半。香港也是首要的離岸人民幣結算樞紐,處理全球約80%的人民幣支付。此外,香港還與內地簽署CEPA,最新修訂內容更升級至涵蓋服務貿易、貨物貿易、投資及經濟技術合作共四大範疇,為推動兩地貿易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效益。2024年內地與香港的雙邊貿易總額達3097億美元,佔內地對外貿易總額5%。

另一方面,「A+H」雙平台優勢更加突出。中資企業通過「A+H」雙資本市場,既是提升上市企業國際影響力、吸引國際投資者關注的抓手,也是提升估值水平、擴大融資規模並走向國際的關鍵。截至2025年7月,港交所主板排隊企業已突破200家,其中超過90%來自內地。南向資金持股和交易佔比續擴大,2025年6月,港股通日均成交額佔大市日均成交達52.5%。兩地的政策協同效應正在凸顯。中國證監會「對港合作5條」實施至今,有86家內地企業登陸港股,2025年上半年有31家企業完成上市,募資1067億元。「A股+港股」同步上市已成為企業的標配,預計仍有50家A股公司籌備第二上市,潛在融資規模介乎1500億至1800億元,借助香港國際化資本加速「出海」。

四、前景展望

內聯外通 外企湧港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吸引國際金融機構和資產管理公司駐足,近80家全球100強銀行,以及約70家排名前100位的資產管理公司都在港設有業務,而中資機構管理規模以15%的增速攀升至3.09萬億元,連續五年跑贏行業平均水平。未來「A+H」雙平台優勢、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深化,以及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市場擴容,將為中資保險、資管及投資銀行的能級躍升帶來新的機遇。

香港擁有極具國際競爭力的投資和營商環境,新業態、新優勢顯現,迫切需要中資金融機構全面融入香港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深度參與香港的創科、數字資產及資本市場業務發展,健全服務網絡及產品體系,深化境內外聯動,大力支持香港「八大中心」建設,支持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者為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