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昨日(8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旗下自動駕駛軟件公司斑馬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斑馬」)正在尋求於香港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而據斑馬智行招股書顯示,斑馬此次港股IPO,募投項目分別涉及研發、市場拓展、資本運作和營運資金補充等。
2015年11月,由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共同發起,斑馬網絡成立,最初名為斑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是互聯網汽車基金投資創建的科技企業。其專注於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及解決方案研發,核心產品為自研的AliOS操作系統,並逐步擴展至智能座艙全領域,提供三類解決方案:一是系統級OS解決方案,為車企提供底層操作系統支持;二是AI全棧端到端解決方案,整合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智能交互體驗;三是車載平台服務,整合支付、導航、應用生態等數字化服務,構建「人—車—場景」互聯生態。
2018年9月,斑馬宣布完成首輪16億元融資,國投創新領投,雲峰基金和上汽投資旗下的尚頎資本跟投,資本層面迎來外部股東。
阿里為主要股東
目前,阿里巴巴持有斑馬網絡約44.72%的股份,為其主要股東。自2024年12月27日起,斑馬不再納入集團併表範圍。分拆後,阿里巴巴將繼續持有斑馬超過30%的股份,斑馬仍作為阿里巴巴的權益法被投資方進行會計處理。這一持股比例,既保證了阿里巴巴對斑馬的戰略影響力,也符合港交所對分拆上市母公司最低持股比例的監管要求。
斑馬網絡在文件中表示,該公告並不保證一定會上市。此次分拆旨在提高斑馬網絡的運營和財務透明度,使其能夠獨立融資,並更好地反映其市場價值。此外,分拆計劃已獲得聯交所豁免,允許阿里巴巴毋須向現有股東提供股份配額權利。分拆將通過全球發售方式進行,包括在港公開發售和國際發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將深化與寶馬在中國的合作,利用「阿里巴巴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提供商」斑馬網絡打造的解決方案,為汽車打造人工智能引擎。分析人士指,阿里巴巴選擇此時分拆斑馬股份,或與集團整體戰略調整密切相關。
三年虧損26億
2024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設立六大業務集團,提出「輕資產、高毛利」的轉型方向,而這可能是阿里決定將斑馬股份拆分的原因。
從斑馬智行上市申請文件來看,財務表現雖顯示其處於成長期,但尚未實現盈利。作為最早將系統搬上量產車的公司,斑馬藉助上汽集團股東資源,迅速在上汽榮威自主品牌落地。
數據顯示,2022至2024年斑馬收入分別為8.05億元、8.72億元和8.24億元人民幣,2024年收入按年降5.4%。同期,斑馬年度虧損分別達8.78億元、8.76億元和8.47億元人民幣,三年虧了約26億元。
按2024年收入計算,斑馬智行是中國最大的以軟件為核心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按解決方案搭載量計算亦排名第一。但從客戶構成上來看,上汽集團仍是斑馬最大客戶,2024年貢獻了主要收入,客戶集中度較高。
阿里競對眾多
依據公告,斑馬拆分完成後,阿里巴巴仍是持有逾30%股份的大股東。目前,斑馬的合作夥伴或供應商也大多有阿里系的參與,淘寶、支付寶、阿里雲、高德地圖都在其生態夥伴中。
阿里巴巴擬分拆斑馬網絡香港上市。
作為曾經的「阿里系」企業,斑馬CEO戴瑋就是阿里出身。戴瑋目前是斑馬首席執行官,也是公司早期的創始成員之一,在互聯網及科技行業擁有近20年的豐富經驗。他於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擔任副總裁,期間深度參與了淘寶、支付寶及操作系統等多個核心業務的建設與發展。
據港商記者了解,阿里和上汽當年的大聯姻還有一位「紅娘」——高德。2014年,高德被阿里收編後有了更多資源和機會在汽車行業施展拳腳,其積極撮合阿里和上汽聯姻。同年6月,在高德作陪之下,阿里和上汽在太極禪院舉辦了戰略合作啟動儀式。
「斑馬的野望」
其時,大多數人對車聯網的理解是,把互聯網裝在汽車上,讓原本離線的功能可在線使用。而阿里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也是斑馬的早期牽頭人王堅則提出了一個犀利觀點:「我們要做的車聯網不是把互聯網裝進車裏,而是讓車跑在互聯網上。」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
外人不知,斑馬的願望是觸及更多國際主流的主機廠,從成立YunOS的第一天起,王堅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這一套操作系統能夠支撐不同行業,真正成為一個平台。「雲端一體」這4個字更是被寫進了重構YunOS白皮書的第一頁。
發展至今,做難且正確的事,正是阿里與合作夥伴遇到的問題——目前,李書福旗下的Flyme Auto是由內地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億咖通科技(NASDAQ:ECX)與星紀魅族聯合打造的車載操作系統;另外,2021年4月起,華為已通過與重慶賽力斯(601127.SH)合作,讓鴻蒙操作系統上車。
發展至今,鴻蒙智行的適配車企數量和規模已在實際總量上趕超阿里,而另一家手機廠商小米的操作系統,當下也跟隨雷軍的快步下場布局於小米家族的車輛之中。
小飛推出比特幣及以太幣現貨ETF
小飛資產管理(「MicroBit」)昨日宣布,旗下兩隻虛擬資產現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正式於港交所(388)上市,分別為 MicroBit 比特幣現貨 ETF(港元櫃台股份代號:3430;美元櫃台股份代號:9430)、 MicroBit以太幣現貨ETF(港元櫃台股份代號:3425;美元櫃台股份代號:9425)。小飛集團行政總裁馮家勝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是亞洲區規管虛擬資產最清晰的地方,有了這個基建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虛擬資產交易的風險。
馮家勝指出,是次推出ETF不僅是MicroBit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亦標誌着香港虛擬資產市場的重大發展。他表示,相信虛擬資產正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資產類別,而公司的ETF正是為了讓投資者能以簡單且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把握這個充滿潛力的新興領域。
香港是亞洲規管虛資最清晰地方
MicroBit今次推出兩隻ETF的管理費均為0.5%,為目前於香港上市的加密貨幣現貨ETF中最具成本競爭力的產品之一。馮家勝指,該公司是次推出比特幣及以太幣ETF的過程均獲包括證監會等多個監管機構的支持。對於虛擬資產市場的競爭,他指出,競爭當然大,但因有關市場是跨越地區,故有足夠空間發展。
小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總監姜振宇則指,現時上述兩個ETF的認購以機構客戶及高增值人士為主。
澳洲會計師公會倡研推「新股通」
澳洲會計師公會昨就《2025年施政報告》向特區政府提交政策建議書,針對5大範疇提出建議措施,包括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推動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及綠色經濟發展,推動經濟多元化,以及培育、吸引及挽留人才。其中,引人矚目的是希望政府更積極推廣香港作為海外企業雙重上市首選地,鼓勵監管機構研推「新股通」機制可行性,以滿足回應內地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全球資產配置需求。
該會指出,儘管全球存在不確定性及貿易緊張局勢持續,香港資本市場仍保持強韌,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辦事處,亦進一步鞏固其作為集資首選地的角色。投資者選擇香港進行投資及財富管理,正是看中香港的國際連通性、法治基礎及對市場需求的高度回應能力。
該會注意到,香港穩健的金融體系及資金自由流動持續為資金流入提供穩健基礎,有望於2025年重返全球IPO市場領先地位。該會指出,政府應更積極推廣香港作為海外企業雙重上市首選地,並鼓勵監管機構研究推出「新股通」機制可行性,以滿足回應內地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全球資產配置需求。
為提升私募市場流動性,該會建議在受控環境下試行私人公司「間歇性交易平台」,此機制將為處於成長期的企業提供邁向公開上市的過渡性平台。
制定RWA代幣化清晰發展路線圖
在虛擬資產發展方面,該會指出,香港推出「LEAP」框架以建立可靠及創新的數字資產生態系統是重要的發展里程碑。該會歡迎特區政府在適度監管制度下推動穩定幣的負責任發展,同時建議制定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的清晰發展路線圖,務求在創新與投資者保障之間取得平衡。
該會亦就加強中小企網絡安全提出建議,包括推出「中小企網安資助計劃」及「CyberSafe HK」認證。同時,建議參考其他發達經濟體,增加產假及侍產假日數,以吸引及留住人才。
另外,該會建議政府考慮為海事服務及商品貿易行業的跨國企業引入「合資格可退還稅收抵免(QRTC)」計劃,提供更具彈性及成效的機制,有助推動相關行業發展。該會指出,實施合資格可退還稅收抵免,將有助香港在吸引跨國投資上更具競爭力,加強鞏固其作為國際貿易及航運中心的領導地位。該會亦建議擴大商品貿易的半稅率優惠制度,範圍包括服務境外集團公司的內部商品貿易,並涵蓋金融商品如衍生工具的交易。
該會亦高度關注低空經濟、現代化公共服務等領域,提出香港具備將創新轉化為實際應用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