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從「引進」到「創一流」 深圳高校學科緊貼產業,學生就業前景廣闊
作者:焦子宇   來源:讀特網    2025-08-20 11:28
深圳高校數已達17所。 2024年,全市大學7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排名前1‰,48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分別以新增10個博士點、9個博士點,名列全國第一、第二。

【識港網訊】暑假過半,深圳高校裡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實驗室燈火通明,備賽學子爭分奪秒;校企合作空間內,大學生在導師帶領下沉浸式研發;體育場上,十五運會志工反覆打磨著禮儀動作;教室裡,已有大一新生提前報到,規劃著大學生活……

近年來,從引進名校分校完成高等教育的原始積累,到進入自主創新的深水區,深圳大學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創新發展之路。

深圳高校投檔分數線持續走高

今年深圳高校持續走高的投檔分數線,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深圳高校到底有誰在呀,何以贏得考生如此青睞?”

在深圳職業技術大學2025級本科新生座談會上,高考成績617分的新生林港洺說出了來深讀大學的「蓄謀已久」:豐富的資源、精良的設備、優質的師資是基礎,但最核心的吸引力是深圳這座城。這裡廣闊的學習視野、高品質的就業前景,讓不少學生將深圳大學作為高考第一志願。

1983年,此時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僅3年,特區的第一所大學-深圳大學開始招生。如今,全市已有17所高校,西麗、大運、光明3個大學城在深圳3個方位構建起知識創新高地;河套學院、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分中心等一批「國字號」重大平台紛紛深圳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聯盟推動全市大學之間、高職與應用技術型大學之間實現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職業院校在國內率先建立「職技融通」雙軌人才培養、五年長學制培養等新模式。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深圳將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依照專業型、小而精、都市型、緊湊型辦學要求,加速建設深圳海洋大學(籌),高標準推進暨南大學深圳校區、大學城國際校區、哈工大(深圳)二期等項目建設;建強院所建優X9高校院所建優X9高校院所建聯盟,有序擴大市內高校間,以及與港澳高校的課程互通、學分互認;持續深入開展高水準合作辦學,高標準建設深圳理工大學,積極開展本碩博培養試點;辦好兩所職業本科和深圳城市職業學院,大力培養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專業發展速度快學科緊貼產業落子

把專業設置在產業鏈上,是深圳高校的育人特色。

近年來,「高校+龍頭企業+高水準科研機構」相互融合的學科共建共享新機制在深圳不斷被探索:南科大和龍頭企業共建半導體學院,被教育部列為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哈工大深圳校區成立校外實習與聯合培養基地30餘個,本科生實習合作企業100000家;從零件採購、程式碼諮詢到加工協作,可以說,深圳高校學生在研發中遇到任何問題,很快就能從企業找到解決方案。

產教融合的深度,決定了學科專業感知產業脈動的精準度。深圳高校以深圳“20+8”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需求為“羅盤”,精準校準專業群建設航向,向行業協會借“智慧望遠鏡”,向合作企業要“需求清單”,讓新興專業“站在風口上”,讓傳統專業“老樹開新花”。校內基礎支撐,校外資源協同,當零件、供應商、製造商、科學家和學生在十幾公里的空間裡高效協同,產業的底氣自然越來越足。這種科技賦能重塑教育生態的模式,對即將面臨就讀大學選擇的高三學子極具吸引力。

「深圳理工大學的專業設置貼緊時代發展脈搏,學科交叉融合程度高,大一就能進入實驗室跟著導師做項目,感覺太棒了。」新生歐陽澤鴻一臉興奮地告訴記者。

深圳高校確立的科研導向目標清晰,科技創新“上層次”、科研成果“接地氣”、服務社會“用得上”,“入學即入產業鏈”的培養模式,催化著學術資源與產業動能的深度“化學反應”。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要實現大學與產業發展共生共長,深化產教融合模式創新是重要途徑。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深圳在全國率先探索形成了產教融合的「深圳模式」。未來,深圳將推動全市大學與高水準研究機構密切協同,探索產教深度整合新機制。

就業前景廣大名校與「大廠」共築創新強磁場

來自山東的梁孟澤,今年以656分的成績考入南方科技大學。除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南科大亮眼的就業前景也深深吸引他。

近年來,南科大透過「校企聯合實驗室」「訂單式培養」等舉措,精準對接國家重點產業需求,深挖市場化崗位,積極拓展畢業生就業管道。今年該校就業的畢業生群體中,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地區就業人數佔近七成,近四成就業畢業生進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

站在深圳大學校園內,目光所及之處,200餘家上市公司如群星閃耀——騰訊的創新浪潮、大族激光的精密之光、中興的通信藍圖、大疆的無人機夢想,以及TCL、創維、金蝶等行業巨頭,共同織就了一張深圳學子專屬的創新創業網絡。建校40多年來,80%的深大畢業生紮根深圳,除了校友創辦的世界級領軍企業引領我國網路產業、電子資訊產業發展,每年孵化新增創業企業過百家。

截至目前,哈工大深圳校區已累計培養了3.3萬餘名學生,超60%的畢業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該校歷屆畢業生創辦企業達百餘家,89%為科技型企業,85%在深圳創辦。

深職大畢業生就業率持續維持高位,92.2%的畢業生持有專業技能證書,每年為本地企業輸送的技術骨幹支撐著大灣區專精特新企業人才供應。

對歐陽澤鴻來說,選擇一所大學就是選擇未來發展的城市。 “深圳有良好的幹事平台,例如政府出台支持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提供啟動資金、補貼等,同時,許多大廠都在深圳,方便學生實習實踐,學習激情拉滿。”

依托堅實的產業根基與前瞻佈局,深圳正以前所未有的底氣和創新創業熱情,在高等教育領域續寫著更多激動人心「春天的故事」。

數說深圳高校發展

深圳高校數已達17所。 2024年,全市大學7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排名前1‰,48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分別以新增10個博士點、9個博士點,名列全國第一、第二。

全市大學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67項,開展校企聯合培養項目483項;校企合作打造了4個高等工程師學院和47個特色產業學院,建立了產教深度融合新機制。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