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从「四屍命案」看不容忽视的「隱形殺手」
作者:安心   來源:識港網    2025-07-30 16:11

香港荃灣悅來酒店發生的「四屍命案」震驚了整個香港社會,一名37歲男子疑因情緒病折磨,在殺害妻兒後跳樓自殺。這起悲劇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一記響亮的警鐘,提醒我們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中不容忽視的「隱形殺手」。當男死者生前在社交媒體留言「情緒病真系好可怕」「慢慢俾佢吞噬咗」時,他實際上是在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但遺憾的是,這個信號沒有被及時接收和重視。

這起案件揭示了心理健康問題的極端破壞力。情緒病,尤其是抑鬱症,絕非簡單的「心情不好」或「想不開」,而是一種複雜的生理心理疾病。正如員警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所言,抑鬱症會「無聲無息地影響病人的行為甚至思考能力,令其對生命感到無助甚至絕望」。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也指出,情緒病「並非一般的不開心」,患者往往自我封閉,不願尋求幫助。男死者半年前就曾因情緒問題求醫,本月中更因抑鬱困擾請辭海關督察職務,這些跡象都表明他的心理狀態已亮起紅燈。

心理健康問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多重壓力源。案件中,男死者一家原計劃移民英國,卻因幼子腳患手術被迫延遲,這種生活計畫的突然改變可能成為壓垮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更值得關注的是,男死者曾任職多個紀律部隊(海關督察、消防處、懲教署),這類高壓職業人群本就是心理健康問題的高危群體。當社會期待這些「守護者」堅強可靠時,社會是否忽略了他們同樣需要心理支援?

這起悲劇凸顯了社會支援系統的不足。男死者生前在社交媒體表達了對無法照顧家人的擔憂,這種求助信號本應被及時捕捉並干預。香港心理學協會會長劉英健建議:「親友若留意到身邊的人有情緒病症狀,可主動關心和聆聽,給予對方支持,不要輕視或批評他們的感受。」 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人面對心理困擾時選擇自我封閉,正如精神科醫生所指出的,男士更傾向「收埋」情緒。當個體拒絕敞開心扉時,外界往往難以察覺其心理危機。

荃灣命案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時的悲痛,更應是持久的反思與行動。首先,我們需要建立更敏銳的社會支援網路——家人、朋友、同事都應成為心理健康「守門人」,學會識別情緒困擾的信號(如持續情緒低落、失眠、失去動力、自我封閉等),並以非評判的態度提供支援。其次,需要更多使用大資料綜合分析,利用好AI等科技手段進行研判預警,更加高效,更加精細的專業手段提前介入、事中防護、事後跟蹤。此外,對於高壓職業群體和面臨重大生活轉變的人群,更應提供針對性的心理支援。

荃灣命案是一個極端案例,但它反映的心理健康問題卻是普遍存在的。讓我們從這起悲劇中汲取教訓,共同構建一個更加關愛、理解和支持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每一顆受困的心靈都需要被看見和拯救。預防下一次悲劇發生,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行動。

本網評論員 安心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