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的香港與內地商貿代表團,昨日已抵達卡塔爾首都多哈,展開卡塔爾和科威特中東兩國訪問行程。本屆特區政府積極開拓中東新興市場,成果豐碩,打下良好基礎。海灣等中東國家經濟蓬勃,近年產業轉型需求殷切,如今在美國挑起關稅戰、貿易戰陰霾下,特區政府聯手內地企業拼船出海,進一步加強與中東國家合作,努力發掘新機遇,推動香港和內地金融、科技等產業與中東對接,達至互利共贏發展,對於香港深化國際合作化危為機、鞏固內聯外通獨特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2023年李家超首次率團訪問中東,為香港擴闊發展新網絡、尋找新商機。香港、沙特和阿聯酋的企業和機構共同簽署多份高質量的合作協議,之後政府和民間的交往保持頻密,不少香港企業在中東落地並接單,成績顯著。有香港巴士公司向阿聯酋提供氫能巴士、建設加氫站;有香港建築公司、物流公司及人工智能公司在沙特和阿聯酋開展項目;有香港金融公司在沙特協助沙特政府和沙特阿美完成了超過100億美元的股票發售,並協助沙特政府發行20億美元的主權債券。
沙特、阿布扎比及杜拜的交易所被納入港交所認可證券交易所名單,當地上市公司可以在港交所第二上市。另外,沙特和香港都有追蹤對方市場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上市。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共同出資設立一個目標規模為1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投資與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有聯繫的企業。去年中東國家駐港公司數目按年上升超過20%。特區政府計劃增加在中東的經濟貿易辦事處數目,除現時的迪拜經貿辦,現正積極籌劃在沙特利雅得開設另一經貿辦。事實證明,香港與中東互惠合作進展良好、前景可觀。
當前,美國單方面挑起關稅戰、貿易戰,中美貿易面臨巨大不確定性,香港亦無可避免受到衝擊。持續開拓中東市場、深化與海灣國家合作是內地和香港抗衡貿易戰、實現新突破的重要出路之一。香港已經同沙特、阿聯酋發展密切關係,李家超此次率領商貿代表團出訪兩國,為增強內地和香港與海灣國家經貿合作再邁出新一步。
卡塔爾和科威特都是中東經濟蓬勃和增長快速的國家。卡塔爾人均GDP為海灣國家之首,而且是中東的重要航空樞紐之一。科威特是海合會的輪值主席國,人均GDP在海合會國家中排名第三,擁有的主權基金是全球資產總值最高之一。科威特亦是首個與香港同時簽訂投資協定和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的海合會國家。
更要看到的是,卡塔爾和科威特近年有強烈願望改變經濟結構單一、過分依賴石油能源的情況,銳意推進經濟多元化發展,拓寬投資渠道。卡塔爾在2008年推出2030年國家願景,訂明專注國際投資、航空、教育;科威特也發布2035年國家願景,大力推動私營經濟和打造區域性金融和商貿中心。李家超指出,中東除發展迅速、資金充裕,更積極尋求分散風險,尤其分散投資到中國和香港特區。這亦配合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大趨勢。卡塔爾和科威特購買力強,大力推動金融、航空、旅遊會展和科技的多元化發展戰略,而相關產業正是內地和香港的優勢產業,內地和香港企業開拓中東市場迎來寶貴機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又是實行普通法的自由貿易港,一向扮演着聯通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橋樑角色,對促進內地與中東國家的商貿往來發揮着重要作用。今年全國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港澳部分,首次提出支持港澳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此次特區政府中東訪問團,除了本港的商業和專業領袖之外,還邀請了20多位內地企業家,涵蓋金融、工商、貿易、基礎建設、創新科技、能源、運輸物流等範疇。本港與內地的工商界、專業界代表各展所長、拼船出海,攜手拓展國際經貿的合作空間,顯示香港正在以積極作為和具體行動踐行中央要求,發揮內聯外通獨特優勢,助力國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增強國家和香港應對關稅戰、貿易戰的實力,充實香港「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