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昨日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近日有媒體稱,長和獲准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以外的港口時表示,這一報道沒有根據,重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經表示,高度關注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中國政府將依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市場公平公正。企業商業行為應遵守相關法律,不能損害國家利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黃英豪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美國悍然發動全球性的關稅貿易戰,甚至聲言要對中國籍及中國製造的遠洋貨船徵收天價通行費,「顯而易見,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關稅和貿易的博弈,更涉及到中國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對全球產業鏈的穩定以及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也將導致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格局發生劇變。」
沒有國安托底 商業利益如無根浮萍
在全球地緣經濟格局劇烈震盪的背景下,長和計劃出售有關的港口,涉及全球航運命脈的資本運作,引發了圍繞國家戰略安全、國際商貿規則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廣泛爭議,更涉及中國與拉美地區年貿易額超6,000億美元的「海上生命線」,和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息息相關。
「面對這樣的局面,一個真正愛國愛港的工商界人士,應該和國家站在同一陣線,絕不能因蠅頭小利而讓反華勢力輕易得逞。」黃英豪強調,如果將屬於戰略資源的碼頭等重大基建設施拱手讓人,會對國家「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一帶一路」倡議的長遠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歷史反覆證明,如果沒有國家戰略安全托底的商業利益,終將如「無錨之船」,難逃傾覆命運,唯有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大局,才能避免成為「無根浮萍」。
黃英豪呼籲香港工商界人士應根據二十屆三中全會以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香港的定位及要求,努力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鞏固和深化國際交往,進一步強化國際金融、貿易和專業服務樞紐地位,既為國家抵禦外部風險提供戰略緩衝,亦為自身開拓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徐莉表示,港口作為全球貿易的「咽喉」,是國家經濟安全與戰略防禦的雙重命脈。當前中美摩擦已從貿易戰延伸至基礎設施控制權爭奪,商人若僅追求短期利益,實質是將國家戰略資產「武器化」拱手讓人。社會輿論已多次強調「商人須站穩國家立場」,正因涉及國家安全的交易絕非純市場行為,而是「資本邏輯」與「國家邏輯」的終極碰撞。
以「負面清單」思維 設置交易紅線
「資本無國界,但個人有國家,真正的愛國商人,需要建立『負面清單』思維,對涉及數據安全、供應鏈命脈的資產,設置交易紅線,將企業命運嵌入國家發展軌跡,在時代變局中書寫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她強調說。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美國的極限打壓,香港企業家不僅要以智慧與實力駕馭國際商海的種種挑戰,更應挺起胸膛,堅守國家利益底線,這才是中國企業家應有的格局與擔當。」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表示,香港與國家命運相連、休戚與共。歷史一再證明,國家興衰直接關係企業成敗—國弱則商艱,國強則業盛。香港工商界必須自覺將事業與香港繁榮、國家發展緊密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