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2月18日,2024「科學與中國」灣區行—「千名院士·千場科普」暨深圳第十三屆院士專家巡講活動開幕儀式在深圳理工大學舉行。16位兩院院士齊聚深圳理工大學主校區,帶來一場科學的盛宴。
「科學與中國」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國科學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服務公眾科學素質提升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白春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武向平,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中國科學院院士活動基地主任、深圳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能源工程學院院士工作站教授成會明,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中國科學院院士活動基地顧問沈保根,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會長郭仁忠,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副會長周玉,中國科學院院士支志明、中國工程院院士范滇元,中國科學院院士鄭耀宗,中國科學院院士任詠華,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愛克,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碩賢,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奉思,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非,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書宏等16位兩院院士齊聚深圳理工大學主校區,為深圳帶來一場科學的盛宴。
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三級職員(正局級)周德進,深圳市光明區委書記蔡穎,紫荊文化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胡賢政,深圳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朱迪儉,深圳理工大學校長樊建平,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副書記、駐會副主席石興中等出席開幕式。
白春禮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千名院士·千場科普』猶如一座橋梁將前沿科學知識與廣大民眾緊密相連。粵港澳大灣區是一片充滿活力與創新的土地,期待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強區域科技創新協同合作,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的優秀人才,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貢獻更大的力量。」
周德進表示:「『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於去年9月正式啟動,在廣大院士的積極響應下已開展活動2000餘場,成為引導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強化科普責任、參與社會公益的一面旗幟。希望未來在廣東省、深圳市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廣大院士專家的參與下,「科學與中國」活動能夠切實帶動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業,為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樊建平介紹了深圳理工大學作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堅持「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建設開放的第四類大學的探索實踐。他表示:「深圳理工堅持以科學家精神和深圳特區精神為引領培養學生。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千名院士·千場活動』讓學生們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了解科學家事跡,以科學家精神為引領在世界的科學大道上繼續前進。」
啟動儀式環節,白春禮、成會明、武向平、周德進、蔡穎、胡賢政、郭仁忠、朱迪儉、樊建平共同為2024「科學與中國」灣區行—「千名院士·千場科普」暨深圳第十三屆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揭幕。
報告環節,白春禮、俞書宏和魏奉思分別作題為《人工智能促進化學研究範式的變革》《仿生材料 — 交叉科學的前沿》《建設「數字空間」、打造「空間大腦」》的特邀報告。
白春禮以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為例,指出AI已經從科學研究演變為影響各個行業的賦能技術,強調推動AI與各學科領域深度融合對於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推動社會變革至關重要。俞書宏從人體骨骼等自然界中典型的生物礦物結構材料研究引入,介紹了受凍豆腐多孔結構的啟發採用雙向冷凍法首次成功礦化合成人工珍珠母等案例,分析了自然材料的啟發給與材料科學研究的機遇與挑戰。魏奉思介紹了數字空間的概念及其相關研究應用,闡述了建設「數字空間」、打造國之重器對於搶占科技制高點的戰略意義。
未來兩天,院士們還將走進大灣區的黨校、高校、中小學、企業等開展系列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