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2018年11月30日,在英國倫敦,一項嶄新的投資原則浮出水面,它結合了當今世界的兩大熱詞:“一帶一路”與“綠色金融”。
這份《“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是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綠金委”)與“倫敦金融城綠色金融倡議”在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第三次會議期間發布的,旨在在現有責任投資倡議的基礎上,將低碳和可持續發展議題納入“一帶一路”倡議,以提升投資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水平,進而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的綠色化。
“倫敦金融城綠色金融倡議”主席Sir. Roger Gifford在發布會上說:“中英兩國一直是綠色金融領域的倡導者,此次綠色投資原則的發布,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兩國致力發展綠色金融的決心。該原則將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應對環境影響。”
5年多來,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交流互鑒,掀起了全球化的新浪潮,沿線國家的基建項目建設也如火如荼。對全球許多國家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投資地。但考慮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需求和沿線國家的環境壓力,綠色的“一帶一路”成為目標,而綠色金融則被認為是有效的推進手段。
“目前全球正面臨着嚴重的環境和氣候挑戰,未來幾十年,全世界大部分基礎設施投資將投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基建項目將對環境和氣候產生重大影響。”綠金委主任馬駿指出,“希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業務的世界各國金融機構和企業能夠簽署並遵守《‘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在投資過程中充分考慮對環境的影響,及時披露環境信息,利用綠色金融工具,採納綠色供應鏈。”
綠色“帶路”刻不容緩潛力巨大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至今已在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普及。從當前情況來看,大部分“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社會經濟水平發展低、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經濟水平不高等等。雖然這些國家在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整體上依然沒有取得良好的成果,有些以資源消耗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導致了這些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根據中科院對3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研究,發現這些經濟體的增長方式較為粗放,單位GDP能耗、原木能耗、物質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高出世界水平50%以上,單位GDP鋼材消耗、水泥消耗、有色金屬消耗、水耗、臭氧層消耗物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或2倍以上;另一方面,他們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其中有不少國家處於乾旱、半乾旱環境,森林覆蓋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些國家在不同程度上都面臨着環境惡化、自然資源成本上升的趨勢,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是及其不利的。
“要扭轉這種趨勢,不僅要依靠強有力的末端治理措施,還必須採用財稅、綠色金融等手段從投融資前端改變資源配置的激勵機制,讓更多資金流向綠色產業,嚴格控制污染性投資。”馬駿在歐亞經濟論壇發言時說道。他在出席達沃斯論壇時也談及,加快推動“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低碳投資對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改善生態環境和強化全球發展的可持續性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他認為,國際社會至少應該從兩個方面合力推動“一帶一路”的綠色投資:一是國際資本在“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的綠色化;二是幫助“一帶一路”國家建立其綠色金融體系,綠化當地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至於在倫敦發布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他則透露目前正在組織多國大型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簽署工作,籌備中的GIP秘書處計劃開發一系列方法和工具為參與GIP的機構提供能力建設服務,並對GIP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計劃中的工作包括開發投資項目的碳排放和其他環境影響評估工具、“一帶一路”綠色項目庫和環境法律法規庫,以及“一帶一路”綠色投資案例等。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中英“‘一帶一路’倡議與綠色金融”論壇上亦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5年來,中國一直在積極踐行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激發了巨大的綠色投融資空間,為新一代綠色產品和綠色技術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使“一帶一路”建設蘊涵了巨大的綠色機遇和潛力。
作為 “一帶一路”的發起國,中國在幫助沿線國家完善基礎設施、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將綠色金融的要素融入到“一帶一路”的投資中去,體現了中國投資機構對“綠色化”的承諾,也將有利於消解一些合作國的顧慮,維護責任大國的形象,提升中國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
綠色理念融入“一帶一路”
“綠色金融”與“一帶一路”表面上看起來並沒有着很多的重疊因素,但實際上兩者有機結合卻能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那麽,如何讓綠色金融的要素滲透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去?
“綠色金融”就是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和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共建綠色“一帶一路”正是“一帶一路”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2017年4月,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發布的《中國綠色金融政策2016年度報告》顯示,着力深化環保合作,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的潘家偉認為,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高昂的環境代價,應建立相應的綠色金融體系,讓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之間保持平衡。如對生態環境發展而言,綠色節能產業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護作用,但其弊端也不可忽視:週期長、收益低、成本高。因此,在對綠色節能產業進行大力發展的同時,政府還要重視並加強對綠色金融體系平台和創新機制的建立,讓綠色產業可因此獲得較高的收益和回報。此外,他提出要在國際設施建設合作中保證建設工程環境的資源節約性和環境友好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和產品貿易往來中,要對綠色環境標準進行強調。他還建議要讓國內的綠色環保產業在國際合作中具有優先權,以讓國內環保綠色企業獲得更好、更多的發展機遇。
“對於‘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的發展應當大力推動。”潘家偉續指,比如,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情況設立與綠色沿線產業有關的產業基金,設立像亞洲專項基金和基礎設施銀行之類的綠色金融機構,並且正對具體的區域制定多變環境管理指南,重視生態資源的節約節能和保護;從治理環境着手,減少“一帶一路”沿線綠色資本交易量和碳金融,一步步成立“一帶一路”沿線綠色經濟帶,鼓勵並呼籲產業朝着綠色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既有利於沿線生態環境的建設,同時也可以對不同的應變能力進行加強。”
全球標準有待建立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動綠色金融無疑被認為是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國際上對於“綠色”的標準和定義並沒有統一界定。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缺乏相關的標準和法律,給綠色融資帶來了困難。
據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地區綠色基礎設施融資面臨的障礙,包括缺乏對綠色資產的明確定義、缺失綠色基礎設施和項目融資標準,政治風險較高,缺乏債務融資渠道等。
對此,英國綠色投資集團負責人Edward Northam表示,如果能夠形成統一的全球規範、全球標準,了解哪些標準是大家能夠有信心去滿足的,以及他們目前在投資什麽東西等,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進一步去探討目前所擁有的產品和投資機會到底是不是綠色的。
在倫敦金融城亞洲事務特別顧問Sherry Madera看來,“一帶一路”倡議也給了全球一個好機會,有助於逐步推進綠色定義和標準的全球一致以及綠色金融的發展。“‘一帶一路’需要大量資金,這些資金不可能僅來自政府,還需要很多民營領域的投資,所以‘一帶一路’國家取得綠色定義和標準的統一非常重要。”Sherry Madera表示,這也是倫敦金融城設立“綠色‘一帶一路’投資者聯盟”的原因,希望能夠讓各方分享觀點,達成標準和定義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金融。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絲路研究規劃中心理事長陳元也表示,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中國五大新發展理念之一。不僅要在國內積極踐行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也要在推進“一帶一路”中,將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建設的全過程和各個項目中,形成“一帶一路”建設與綠色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共同局面。他更提議,應制定詳細的綠色金融激勵機制,建立一套適用於“一帶一路”、符合國際規範的綠色金融標準,推進相關標準、技術和經驗的共享。
事實上,“一帶一路”作為新形勢下中國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如能與“綠色金融”更緊密結合,不僅有助於落實此前的“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的發展戰略,更將體現出中國日益突出的領導力和國際貢獻,推動改善全球的投資質量,為復甦全球經濟發揮積極的作用,最終塑造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的負責任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