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西夏瓷:中國瓷器秘藏珍品
來源:文匯網    2023-03-16 16:01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舉辦,寧夏賀蘭山蘇峪口瓷窯址從全國43項考古發掘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作為全國6項重要考古成果之一,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又稱「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據了解,蘇峪口瓷窯址位於寧夏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內約10公里處,佔地約4萬平方米,有窯爐13座。

【識港網訊】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舉辦,寧夏賀蘭山蘇峪口瓷窯址從全國43項考古發掘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作為全國6項重要考古成果之一,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又稱「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據了解,蘇峪口瓷窯址位於寧夏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內約10公里處,佔地約4萬平方米,有窯爐13座。

據寧夏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李進增介紹,「建立於公元1038年的西夏,疆域範圍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陝西北部以及內蒙古西部地區,地處中西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上,形成了一種受中原漢文化影響為主的多元文化,西夏滅亡時文物、典籍等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西夏文化湮沒在歷史的塵沙之中,直到20世紀,隨着各類文獻、文物的大量出土,使凝聚了西夏人智慧的一批批珍品再現於世人眼前。

2021—2022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復旦大學進行了正式發掘,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揭露了包括兩座窯爐在內的完整作坊遺跡,出土了大量全新的精細白瓷產品和各類窯具,並在窯場周圍發現了開採瓷土、煤、石英、石灰等製瓷原料與燃料的礦坑。根據出土文物判斷,遺址為西夏時期,始燒於北宋中期(西夏早期偏晚),西夏滅亡後廢棄,具有西夏「官窯」性質。作為西夏瓷窯場,在北方傳統窯業技術的基礎上,大量吸收南方湖田窯、越窯等先進窯業技術,創造了別具一格的窯業類型,反映出兩宋時期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隨着寧夏蘇峪口瓷窯址的不斷升溫,寧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西夏瓷器也展現在遊客們眼前。

中華瓷器百花園中一枝獨秀

李進增介紹本次特展以西夏瓷器為主題,集中展示了寧夏考古發掘的西夏精品瓷器,通過實物全面、真實地展現了西夏時期的文明發展及其創造的獨特文化。同時也讓市民更深入了解「一帶一路」的歷史背景,以及探討「一帶一路」在現、當代發展的重大意義。瓷器自古以來被譽為「國之瑰寶」,宋代就有「黃金有價瓷無價」的盛譽。我國名窯奇珍百花齊放,寧夏主打的西夏瓷器,如同神秘王國的藝術奇葩日益綻放光彩,在繼承前代和吸收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基礎上,西夏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手工業生產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冶煉、製鹽、磚瓦、陶瓷、紡織、造紙、釀造、金銀器製作等手工業生產也有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尤其是瓷器的燒製技術也相當先進,西夏的瓷器工藝,一方面繼承了中原地區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另一方面也盡可能地體現北方民族的粗獷性格,這使它缺乏中原地區官窯生產的細膩、柔和、艷麗的特性,這是一種差距,也是一種獨特風格的體現,也使西夏瓷成為中國瓷器史上秘藏的珍品,近年來國內外西夏瓷漸漸走出「深閨」,將那段神秘殘缺的歷史展示在世人面前,西夏瓷受中原磁州窯、耀州窯影響,紋飾簡潔,粗獷質樸,色澤瑩潤,明快典雅,極具北方民族特色,在我國蔚為大觀的瓷器百花園中一枝獨秀。

完整的西夏剔刻花瓷器不到100件

寧夏收藏協會常務理事、銀川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米向軍對記者說:「西夏風情扁壺、四系瓶、高足碗、帳鈎及剔刻釉裝飾藝術,極大豐富了我國的陶瓷器形及裝飾內容。」米向軍被業界認為是西夏瓷民間收藏大家,他收藏的西夏瓷器質量與數量頗為可觀,他收藏的白釉剔刻花三開光折枝牡丹紋罐、褐釉剔刻折枝牡丹紋梅瓶等均是西夏瓷精品。他說,「西夏瓷主要燒造地在寧夏靈武瓷窯堡鎮,特別是白瓷及剔刻花瓶、罐等器物極具收藏價值,西夏瓷器作為寧夏收藏的一張靚麗名牌,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影響深遠,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與收藏價值。」據專家統計,現有完整的西夏剔刻花瓷器全世界不到100件,部分流失海外,部分收藏在我國各地博物館,民間藏量稀少,普通瓷片的行情也水漲船高,可謂「一片難求」。存量稀少,加大保護力度,讓西夏瓷發揮更大作用是各界的迫切願望。寧夏一些交流研討會不斷推出,靈武窯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瓷收藏研究熱度日益高漲。民間收藏也如火如荼,寧夏數量眾多的瓷器研究團體定期組織沙龍,點評揣摩,互相促進。「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是眾多藏友的共識。「個人只是文物暫時的保管者,就像中轉站、寄存點,文物最好的歸宿是博物館,也能給更多愛好者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米向軍說。

堪稱中世紀陶瓷代表作

從1974年寧夏靈武窯的挖掘開始,對西夏瓷器生產基地的探究一直是西夏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在西夏王陵挖掘過程中,出土的建築物附件中的琉璃鴟吻龍頭魚尾、琉璃摩羯、妙音鳥等,也體現了西夏燒製陶瓷的高超工藝。專家稱讚這些文物「既是實用的建築構件,又是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其中不少可列為中國中世紀陶瓷的代表作,即使把它同現代的優秀瓷製工藝品相比,也毫不遜色」。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境內的伊金霍洛旗、準格爾旗境內,寧夏考古工作者在賀蘭山東麓的缸甕井、插旗口等地也發現了西夏瓷窯遺址。從鄂爾多斯高原到祁連山下的河西走廊東西近千公里,從寧夏海原到內蒙古額濟納旗南北上千公里的西夏境內,都發現了西夏瓷器甚至窯址。西夏之瓷遍布當時的西夏帝國境內。而這些地方出土的一些西夏瓷器,走進了「國寶」行列,完全可以和當時宋朝境內的窯址生產的瓷器媲美。

宋代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與宋朝同時,中國北方並立的3個少數民族政權,即契丹人建立的遼,黨項羌人建立的西夏和女真人建立的金,也都有各自的製瓷業。這些地區所生產的瓷器除具有本民族的特點外,還有明顯受到唐、宋北方諸窯影響的痕跡。寧夏韓小忙先生在《西夏美術史》中明確表達了西夏瓷器和宋代瓷器的關係:「回民巷窯受陝西耀州窯的影響較大。瓷窯堡窯以盛產白釉瓷和黑釉剔刻花瓷為自己的特色,可能與山西北部諸窯生產的剔刻花瓷有關。」

责任编辑:yang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