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7日上午分別參加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澳門代表團審議。在認真聽取香港、澳門全國人大代表發言後,趙樂際表示,過去5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港澳保持長期穩定發展良好態勢。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趙樂際強調,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澳門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努力開創港澳繁榮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中央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希望香港同胞弘揚包容共濟、求同存異、自強不息、善拚敢贏的優良傳統,共同創造香港更加美好的生活。支持澳門堅定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大力促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實現澳門更好發展。香港、澳門全國人大代表要認真履職盡責,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帶頭維護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法治秩序,匯聚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強大力量。
代表引述趙樂際提「三點希望」 守正創新 拚搏自強 團結奮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昨日上午到人民大會堂香港廳,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審議。據參加會議的人大代表引述,趙樂際會上對香港發展提出「三點希望」:守正創新、拚搏自強、團結奮進。他又希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做到「四個帶頭」,帶頭認真履職盡責,深入了解中央大政方針,將中央的精神宣傳及講解給香港市民,將各界聲音及時反饋給中央;帶頭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帶頭支持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特區政府施政的新理念、新作風,希望達至良政善治;帶頭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拓展新空間、新動力。
高度評價特區政府工作
趙樂際昨日上午到人民大會堂香港廳,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審議,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劉俊臣、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等亦有出席,會面進行了約一小時。
據參加會議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團長馬逢國,及副團長陳勇等引述,趙樂際會上談到香港過去幾年經歷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重大轉折,是過去五年國家工作突出亮點之一,他高度評價特區政府工作,並指中央政府在處理香港事務時,向來是以國家戰略高度和香港長遠利益做考量,要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以民生福祉為基礎。
他們引述,趙樂際指出,未來五年是香港實現由治及興新階段的關鍵時刻,要拚搏自強,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作出新貢獻。趙樂際對香港未來工作提出「三點希望」:希望做到守正創新,即全面貫徹「一國兩制」,破解治理和發展難題;希望做到拚搏自強,在實現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作出香港的新貢獻;希望做到團結奮進,包括爭取團結、實現團結,將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調動所有可以調動的力量去做發展工作。
勉勵代表要「四個帶頭」
他們引述,趙樂際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四個帶頭」,要帶頭認真履職盡責,深入了解中央大政方針,將中央的精神宣傳和講解給市民,亦要做到將香港各界聲音反饋給中央政府;要積極帶頭宣傳好二十大精神,提高治理水平和國家意識、國家觀念;要帶頭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反對所有干擾和破壞「一國兩制」及大局穩定的言行,要匯聚愛國愛港的強大力量;要帶頭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特區政府施政新理念、新作風,希望達至良政善治;要帶頭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拓展新的空間,創造新的動力。
趙樂際提出「三點希望」和「四個帶頭」
「三點希望」
守正創新、拚搏自強、團結奮進
「四個帶頭」
◆帶頭認真履職盡責,深入了解中央大政方針,將中央的精神宣傳及講解給香港市民,將各界聲音及時反饋給中央
◆帶頭堅決維護國家安全
◆帶頭支持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特區政府施政的新理念、新作風,希望達至良政善治
◆帶頭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拓展新空間、新動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沈清麗、黃子龍 兩會報道)
代表:更好實踐「一國兩制」推動港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昨日參加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審議,一眾與會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其後舉行了線上記者會。他們表示,感受到中央非常關心及支持香港發展,未來更好地鞭策、督促香港做好「一國兩制」的實踐,為香港、為國家出力,推動香港發展。
堅持以法治維護港穩定繁榮
葉玉如表示,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而中央亦繼續支持香港保持這種優勢。「在國家的支持下,未來5年香港開展了新篇章,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香港應該以二十大報告作為指引,守正創新,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吳秋北表示,「一國兩制」的實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人大會議、每一次重要文件,都會提到「一國兩制」,證明中央重視香港,將香港放在「國之大者」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好地鞭策、督促香港做好「一國兩制」的實踐。
「中央領導在多次的重要發言中,都重申堅持一定要依法治國、依法落實『一國兩制』,也對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憲制秩序推廣及教育寄予厚望。」梁美芬表示,中央領導人的每次講話都堅守香港法治,以法治維護香港的穩定繁榮,對此非常欽佩。
「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趙樂際常委重申了國家對於『一國兩制』的支持。」作為金融界專業人士的陳振英認為,金融業最重要的就是給人信心,只要外界對香港「一國兩制」的信心愈強,香港復常後,就會有愈多外國投資者來到香港,「這個信心會令香港在經濟恢復過程中有更好的步伐」。
以香港所長 服務國家所需
來自能源業的林至頴提到,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及國際航運中心,能源行業要繼續用好香港優勢,為國家能源安全作出貢獻發揮作用,同時也要創新,未來幾年在綠色低碳及雙碳發展目標中,香港都能參與其中,為國家貢獻技術、資金和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
冼漢廸表示,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堅定支持和殷切期望,亦對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時代機遇、實現更大更好發展提出新要求新任務。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未來五年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更要全力以赴,做好「四個帶頭」。
【代表建言】增強發展動能 鞏固良政善治
昨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審議,認真聽取馬逢國、吳秋北、陳勇、李慧琼、朱葉玉如、霍啟剛6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分別就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香港發展動能;加快解決基層民生問題,鞏固香港良政善治新局面;貫徹實施香港國安法,堅定維護特區憲制責任;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團結建設香港積極力量共同奮鬥;鞏固香港獨特地位優勢,加快打造創科中心;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打造中外文化交流藝術中心6個方面為主題發言。
吳秋北:兩地緊密合作 改善基層民生
身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我有以下四點思考:
第一,解決基層民生問題與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要推動特區政府樹立大局觀,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內地緊密合作解決民生問題。
第二,以香港「八個中心」新定位,積極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
第三,提前部署好包括香港青年在內的大灣區勞工及高端人才的引流和培訓,支援中年勞動力升級轉型,為他們投身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寬泛和低門檻的吸引政策。
第四,以更開放的思維推動改革。通過溝通協商,推動香港與內地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陳勇:時刻保持警惕 防黑暴死灰復燃
我們將全力支持特區法院依法審判,讓所有違法者承擔罪責。同時更要全力支持中央駐港國安公署、香港警務處國安處等執法部門繼續嚴厲打擊黑暴活動。同時,特區政府要嚴防外部敵對勢力繼續打「香港牌」。面對外部蓄意抹黑,必須嚴正反駁,堅決反擊。特區政府亦要加緊對青少年進行固本培元的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育,傳承中華文化教育讓新一代百毒不侵。
李慧琼:發揮制度優勢 助力國家發展
香港和內地已實現全面通關,為香港重振經濟活力、融入國家發展創造了更有利條件。未來香港將全力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內地龐大市場的規模優勢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勢,讓創新科技更好地推動金融及其他產業的發展,加快科研成果商品化,利用創新應用推動產業發展。
在實施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後,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是完善特區的基層治理體系。這項工作必須同樣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特區管治有穩固的基層支撐。這樣才能有效抵禦外部勢力干預,防止反中亂港分子破壞。
朱葉玉如:灣區協同發展 建設創科高地
我覺得香港未來要繼續發揮好三方面的優勢,加快將香港建設成國際創科中心。
首先,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香港創科要把握好國家戰略規劃帶來的機遇,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要將自身「國際化」的獨特優勢發揮出來,為國家培養和引入急需的高端科技人才和技術。
其次,發揮好香港高校在推動創科發展中的引領優勢。最後,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優勢。香港可結合自身優勢,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形成雙向、互通的高科技產業鏈;積極連接國際資源,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霍啟剛:兩地相互配合 增文化影響力
內地和香港應從3個層面互相配合,包括採取「灣區共享」策略,支持內地與香港聯合創作,促成更多具中國特色的國際化作品供巡演,以及在互聯網傳播。
同時,促成國際文藝組織落戶香港,提升我國在國際文化圈的影響力。特區政府應主動出擊,為具影響力的組織提供便利和優惠,製造條件讓他們開設香港分部。
善用高效市場的力量,推動兩地文藝團體「拼船出海」。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國家,可以實現長期巡演,培養更多喜歡中華文化的海外觀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