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預算案前瞻】60%中小企盼財案增支援 全面通關帶動前景信心
作者:莊程敏 梁悅琴 康敬   來源:文匯報    2023-02-21 08:53

【識港網訊】特區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周三公布,儘管全球逐步從歷時逾3年的新冠疫情中走向復常,香港與內地亦已恢復全面通關,但中小企對經濟前景仍有擔憂。有調查發現,不少中小企都對即將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帶有期盼,冀政府能對企業提供財政支援。星展銀行昨日公布一項調查指,76%受訪的香港中小企認為今年將出現全球經濟衰退,近六成(58%)受訪者希望獲得政府增加資助及財政支援。

星展銀行昨發表的調查還發現,除近六成受訪中小企期望獲得政府的財政支援外,中小企還急切期盼其他方面的支援,包括在商業配對和聯繫方面獲得支援,達30%;而在期盼品牌發展和推廣方面的支援,則達18%。星展銀行企業銀行主管劉勇表示,雖然大多數(76%)中小企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將步入衰退,但他們仍有意通過商業規劃,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致力推動業務增長。

全面通關帶動前景信心

雖然香港面對全球經濟衰退,但在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下,大部分香港中小企對未來12個月業務前景仍充滿信心。調查中有75%受訪者認為這將對他們的業務收入帶來正面影響。香港中小企也越來越看好大灣區前景,52%中小企渴望在未來12個月內加快進軍大灣區的擴張計劃。

星展銀行商業銀行主管王美寶表示,隨着與內地恢復通關,兩地的跨境業務將逐漸回常。該行將繼續加倍於大灣區投資,並利用在該地區的優勢,幫助香港中小企擴大在大灣區發展。

至於中小企最關心的問題,有44%受訪者將通脹列為首位,其次為勞動力成本和供應(43%)以及全球利率上升(39%)。36%受訪者將營銷和品牌推廣列為今年首要業務重點,緊接為電子商務和市場擴張,分別各佔25%。結果反映這可能與企業漸走出疫情,並逐步回復營銷和品牌活動的趨勢有關,務求在經濟不確定性中以達到營商目標。

◆本港中小企最關心的問題,有44%受訪者將通脹列為首位,其次為勞動力成本和供應(43%)以及全球利率上升(39%)。 (資料圖片)

劉勇指出,該行會深入了解中小企的需求,通過數碼化來不斷開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尤其在目前充滿挑戰環境下,協助他們渡過難關。上述調查於2023年1月16日至2月1日訪問470家香港中小企。

地建會稱樓市「必須撤辣」

另一方面,地產業界一直希望政府能盡快為樓市「撤辣」。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表示,樓市「辣招」已名存實亡,直言「阻住地球轉」,早前商會已經發信向政府表達意見,要求「撤辣」。他又指,「無論即時撤、分段撤,都必須撤辣。」梁志堅指,樓市辣招在十多年前推出,認為若政府不撤回「辣招」,將會影響地產市道發展。

黃光耀期望再派消費券

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也期望政府可以為樓市「減辣」,以吸引更多投資客入市。他又期望政府可以調低稅額,積極招商推動經濟,並建議再派消費券,令全港市民開心消費。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港澳)布少明昨亦期望財政預算案能夠推出一些有利本港經濟活動發展的措施,經濟向好將對樓市帶來支持作用。他相信,2月樓價將有1%至2%升幅,未來數月將會按月上升,近期買家入市意慾亦明顯增加。

研究報告籲撥20億發展跨境電商

財政預算案發布在即,民建聯立法會(進出口界)議員黃英豪昨日聯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聯合發布《把握跨境電商機遇,拓展貿易新格局》研究報告,提出5項政策建議,籲特區政府將推動跨境電商發展作為鞏固香港國際經貿中心的戰略性部署。

◆香港立法會議員黃英豪聯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和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舉行記者會,就促進香港跨境電商發展提供建議。 (中通社)

5項政策建議包括:

第一,政府在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之下,設立電商發展專員和專責小組,負責推進數碼網絡和電商平台建設,協助進出口界中小企業往電商升級轉型。

助首批2萬企業接入平台

第二,撥款10億元推出「跨境電商助推計劃」,向每家合資格企業提供最多5萬元資助金,鼓勵業界將現有銷售渠道接入現有跨境電商平台,預計首批可有2萬家企業受惠。

第三,撥款10億元成立「跨境電商專項發展基金」,其中8億元資助本地中小企進行產品宣傳推廣,另外2億元作為「跨境電商支援和普及基金」,展開多輪宣傳活動。另外,擴大「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的申請資助範圍。

第四,政府為每家中小企通過跨境電商所得的利潤設立50萬元免稅額。

促進設立大灣區標準

第五,政府主動加強香港與內地政府層面(G2G)的合作,具體內容包括主動向中央政府爭取,擴大國家《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覆蓋門類,推動更多具有香港知識產權(IP)認證的產品進入內地市場,以擴大跨境電商產品種類,發揮香港品牌協同效應;以大灣區為試點,合作發展大灣區統一的產品認證和質量檢測標準,並推廣成為內地與國際認可的優質標準;以指定商品種類為試點,爭取與內地政府達成協議,讓香港特區政府認可檢測機構可以直接為產品進行符合內地標準的認證;以及兩地協商合作,在大灣區現有的保稅倉庫開闢相應的「香港倉」存儲一般的香港貨品,從而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內銷市場的成本。

廠商會提三建議「搶企業」

◆新加坡政府會為入駐外企提供配套,促進全鏈條產業體系形成。 (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搶人才」、「搶企業」建議,相信在明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將有進一步的配合措施。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政策研究部早前就全球多個地區經濟體進行研究,分析各方「搶企業」政策和措施,廠商會結合香港情況,就吸引企業投資方面提出多項建議。

招攬境外領先港企回流

建議包括:

第一,本港應發展工業能促進本港產業結構多元化,亦可創造大量優質的就業職位;「搶企業」的計劃也應就引入先進製造業的數量和質量設立績效指標,並將一些在特定行業內居領先地位的境外港資企業亦納入招攬的範圍。

第二, 在「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之下增設促進港資企業回流的「一站式」服務窗口和專案小組,以便為「回歸」的港資企業提供及時、貼身和適切的支援。

第三,綜觀淡馬錫、深創投等具代表性的海外主權基金或政府類創投基金,其共同成功經驗之一是注重投資對帶動自身內部產業發展的策略性作用,並在投資的具體產業方向上側重於具顛覆性技術的先進科技企業,當中新興製造業佔有相當的比重。

廠商會又建議,特區政府可將新成立的「未來基金」打造為引領本地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一項政策工具,透過規劃資金的投向、引入港資廠商的參股及對於投資標的設立「在地化」營運或本地產業聯繫的要求等,帶動香港本土製造業的投資增長,並從而營造產業集群效應以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前來落戶。

廠商會認為,對比海外經驗而言,特區政府提出的政策組合已初具「採眾家之長」的特點,包括由政府提供土地、財稅等多方面的實質利益讓渡作為誘因,建立專責的機構和團隊以提供貼身服務和全程支援,以及透過官方基金的投資開展介入性的「埋身」扶持等。不過,如何調動本地企業網絡為初來乍到的「過江龍」構建中下游產業配套,以及在吸引本地企業回流環節上挖潛發力,則仍是港版「搶企業」方略中有待深化的「短板」。

政策需顧及「經濟增長型」

另外,從促進產業和就業結構多元化、夯實本地經濟根基,以及為「北部都會區」發展賦能等角度看,如果能在港版「搶企業」政策中加入「經濟增長型」的目標,瞄準適合本地需要和經營環境的中小型外地企業發力,從而為增補香港經濟發展動能引進新的動力,相信亦具有重大的現實性意義。

廠商會提吸引企業投資建議

⑴發展工業能促進本港產業結構多元化,亦可創造大量優質職位;「搶企業」計劃應就引入先進製造業設立績效指標,並將一些特定行業居領先地位的境外港資企業納入招攬範圍。

⑵在「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之下增設促進港資企業回流的「一站式」服務窗口和專案小組。

⑶綜觀淡馬錫等具代表性的海外主權基金或政府類創投基金,其共同成功經驗之一是注重投資對帶動自身內部產業發展的策略性作用,並在投資的具體產業方向上側重於具顛覆性技術的先進科技企業,當中新興製造業佔有相當比重。

會計業盼加強培訓資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明日公布,國際註冊專業會計師公會昨日就預算案提出多項建議,主要涵蓋兩大範疇,包括未來技能發展、經濟增長及促進生產力,希望特區政府能協助提高香港和大灣區的生產力,並實現可持續增長。

國際註冊專業會計師公會由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和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攜手創立,雙方提出建議包括:

第一,極力善用持續進修基金(CEF),將其擴展至涵蓋全額報銷參加專業考試的學費和考試費,以提升未來所需的財務技能,有助確保企業能獲得取得成功所需的人才。

第二,引入技能和專業學徒制,作為持續進修基金(CEF)對專業資格全額資助的另一個方案,有助企業建立員工忠誠度、創造更大的價值,並增強勞動力市場。

允許海外網上進修減稅

第三,修訂進修稅收減免準則,提供海外網上進修選擇,積極鼓勵人才進修,為香港培養高技能勞動力。

研發計劃擴展至中小企

第四,將現有研發計劃擴展至中小型企業(SME),協助他們推動和提高企業績效,從而促進香港的經濟增長和提高生產力。

第五,促進認可管理會計專業人才,能有效提高政府和公共服務的效率。機構引入更多管理會計專業人才,有助公共服務確保能專注目標和呈報所期望實現的目標,並為納稅人創造價值。

第六,培養了解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相關項目的會計、財務和商業專業人才,以協助企業實現其ESG目標,並促進業務增長。

國際註冊專業會計師公會香港顧問委員會主席鍾煥東補充,若香港和大灣區持續作為世界一流的商業和人才中心,則必須投資於人才,以推動下一波創新、生產力和業務增長,進而推動全國經濟發展,否則就會面對落後於人的風險。為實現這個目標,關鍵是支持人才於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再學習和提高技能,於現今和未來的商業環境中繼續發揮所長。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