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西貢出名好山好水,孕育出多種野生動植物、海洋生物、甚至珊瑚等。原來數年前開始,更有香港漁民在白沙灣海域養殖珍珠貝,每年養殖數量達6萬隻!這次就來帶大家見識這個土產養珠場。
麻藍笏珍珠養殖場。(圖:橙新聞)
尋找西貢海中寶藏
自2014年起,香港珍珠養殖協會在西貢白沙灣的麻藍笏漁排附近,開展養殖珍珠計劃,至今已經成為全港最大規模的珍珠養殖場,每年平均養殖量達6萬隻之多。近年更積極舉辦「海上珍珠導賞工作坊」,讓更多人了解本地珍珠文化。
我們在白沙灣碼頭可以乘坐街渡,只需約5分鐘船程,便到達珍珠養殖場所在的漁排。
白沙灣街渡。(圖:橙新聞)
珍珠貝對海洋有貢獻
在漁排上工作的珍珠養殖員Steven Kong表示,香港的水質一向不差,尤其西貢水域更是理想孕育海洋生物的地方,所以早於50年代已經有本地的珍珠養殖業,可惜隨著都市發展令行業息微。
現時Steven每天負責照顧數以萬計的珍珠貝,需要定期為珍珠貝清潔外殼,免被附生物影響生長;又會為養夠2年的珍珠貝進行「插珠」工序,先用其他貝類的殼打磨成圓型珠核,再放入活生生的珍珠貝之中,以加快養出又圓又大的珍珠。
另外Steven亦要兼顧有關海洋生態的導賞工作,讓參觀人士了解珍珠對海洋環境的幫助:「珍珠貝會在養殖的過程中不停過濾海水,可以令水質變好,而且有助解決紅潮等環境災害。我從外國修畢海洋生物學回港之後,希望能對環境作出貢獻,才決定投身養殖珍珠業。」
珍珠養殖員Steven Kong。(圖:橙新聞)
親試取出珍珠 即製首飾
Steven首先簡介世界各地的珍珠業發展,再介紹這裡的養殖的品種——源自日本的Akoya馬氏珍珠貝。然後,他模擬養殖期間進行的「插珠手術」,又從海上撈起珍珠貝,讓我們親手嘗試為貝殼清潔、開貝及取出珍珠。
插珠用具。(圖:橙新聞)
親手開貝的過程,有點像開生蠔,同樣使用蠔刀就能輕易做到。而取珍珠就像「開盲盒」一樣,打開才會知道珍珠的數量、大小、顏色,過程充滿樂趣。
Steven表示通常「一蚌一珠」,能開出5至6毫米大小的香檳金色圓珠。好運的話,更有機會開出「孖珠」。在他示範開貝的時候,就成功從珍珠貝中找到2粒珍珠,一粒較圓,另一粒天然形成的,形狀稍為不規則。
簡單幾分鐘就能成功開貝。(圖:橙新聞)
把清潔好的貝殼和珍珠用淡水沖乾淨,便可風乾留念。養殖場還準備了過百件配飾可以任選,用自己開出來的珍珠即製首飾,如項鍊、手鐲、吊墜等。
珍珠首飾DIY。(圖:橙新聞)
製成品。(圖:橙新聞)
而珍珠貝的貝肉亦可以物盡其用,切成細件後,可以借用場內的魚杆釣魚。曾有來參觀團體釣走約60條魚!我們也沒有失威,釣到一條漁獲,可以帶回家「加餸」。
日落釣魚。(圖:橙新聞)
海上珍珠導賞工作坊
1. 珍珠小學堂:了解珍珠歷史及可持續發展的知識
2. 養殖教學:解構珍珠貝、示範插珠手術
3. 開貝:親手開貝取出珍珠
4. 珍珠首飾製作:過百種配件任選,即製飾物
5. 釣魚:用剩下的新鮮貝肉釣魚
詳情:香港珍珠養殖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