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荷李活233號風球」iisuArt Space首展
2022-10-11 12:10

【識港網訊】一束空間將於2022年10月13日至11月12日推出群展「荷李活233號風球」。展覽將展出生活在香港、內地與倫敦的青年藝術家陳元隆、叢文佳、Miki林嘉儀、管玉、楊婉等五位藝術家的逾20件繪畫作品,以及特邀藝術家黎薇的1件裝置作品。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俗稱「風球」。熱帶氣旋成因複雜且軌跡瞬息萬變,因此難以準確預測。相關資料顯示2020新紀元是極端氣候持續不斷以及環境惡化加劇的開端。本次展覽以虛擬氣候警示展開想像,呈現首場視覺藝術的風暴歷險。穿越「風眼」中心,從風起雲湧到狂風驟雨,再回歸風平浪靜,藝術家們嘗試從不同體驗,講述這趟奇遇歷程。

呼嘯而來的「風球」,席捲、肆虐、摧毀之後,萬象能否蘇醒更生?歷經混亂秩序、激烈碰撞之後,是否真的會出現新世界、新秩序?氣候變化與地球生物、人類社會活動之間的關係如何?歷經漫長疫情、自然災害、時代變革、科技智慧更新換代的「後人類」,如何對待賴以生存的環境及文明?藝術在混沌雜糅的時代,對人類的未來意識有何影響?

image.png

「No. X Storm Signal」

image.png

「No. X Storm Signal」效果圖

本次展覽的一件特別的櫥窗動力裝置作品——「No. X Storm Signal」,由特邀藝術家黎薇創作。藝術家按照1:10的建築比例以積木搭建了一棟位於香港九龍,建於1930年代(二戰前現代時期)的著名唐樓 ——「雷生春」。

這批積木的原料由一家即將被強拆的有近75年歷史的志記鎅木廠提供,老木料是半世紀前從香港中區警署樓群(現為大館)修繕時拆下來的。黎薇在考察建築時剛巧聽到本地一位年長的的士司機講述關於「雷生春」的傳說,這座城市的另類野史,令藝術家的此件作品多了幾分傳奇色彩。在特殊動力裝置的驅使下,這棟白色建築在強勁颱風來襲時的風雨飄搖感更為令人震撼不安。

「這次我搭建的積木建築就算是給香港這個城市增添一個佈景吧,也增添颱風吹襲下的另類佈景、傳說和野史。人類給自己建造城堡,也建造監獄。」——黎薇

風球登陸

陳元隆,1993年出生於湖南長沙,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獲學士學位,碩士就讀於倫敦藝術大學,現生活學習於倫敦。

image.png

《世界盡頭》

布面丙烯

80×60cm

2022

陳元隆

他為本次展覽帶來4幅/組作品,作品預見性出現的各種幾何體,恰巧呼應香港開埠後,天文台總部採用一套以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為信號的系統,向港內船隻發佈關於熱帶氣旋之情況及大約位置的消息。為風球來港提供某種預警,拉開展覽序幕。其中作品《蝴蝶效應》,更是為全球氣候危機帶來某種隱喻。

image.png

《蝴蝶效應》

木板丙烯

25×25cm

2022

陳元隆

他的作品亦探討環境對人的影響、生命科學、人與宇宙的關係。微觀與宏觀交融,理性與感性並存,冷峻與溫暖雜糅,秩序與混亂同生,親近與疏忽一體,籠罩層層疊疊不被輕易洞察的神秘氣息。

image.png

《風球》

布面丙烯

4件一組:180×130cm;24.5×43cm;245×31cm;20×30cm

2022

陳元隆

叢文佳,1994年出生,曾榮獲第三屆寶龍藝術大獎金獎,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油畫系獲碩士學位,現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博士在讀,師從龐茂琨教授。

她本次的參展作品,以反常態的寓言般敘事手法帶領觀眾進入一個童話世界。繃緊身體的黑貓警惕的眼神與它前方紅色感嘆號帶來一種戲劇般的緊張感,似乎在提醒人們有重大事件或者災難發生;一臉與世無爭的白鴿在露台上棲息,前方風平浪靜,鳥語花香,帶來烏托邦般的和平安詳的氣息。

image.png

《黑貓警長》

布面油畫

160x120cm

2021

叢文佳

image.png

《白鴿》

布面油畫

120x120cm

2021

叢文佳

兩張畫面之間,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風暴旅程,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而另一幅作品中,不知名的茶餐廳空無一人,人類消失了嗎?牆面掛畫裡的企鵝一臉茫然地站立在漫天風雪之中,孤獨地踏上遠行之旅。

image.png

《午後咖啡館》

布面油畫

160x120cm

2020

叢文佳

和諧的色系與絲綢般的光感使畫面尤為流暢,遠離紛擾喧囂的世界,也許是世外桃源,也許是我們在經歷各種變遷與動盪之後,所期待的和平世界。

image.png

《窗》

布面油畫

60x182cm

2018

叢文佳

Miki林嘉儀,是一位香港本土藝術家,她1993年出生於香港,2020年獲得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純藝術學士學位,主修繪畫。她獲得了香港教育局的才藝發展獎學金,作品入圍「The Signature Art Prize 2021」。

她的作品探索香港城市人居生活與城市、環境之間的關係,畫面混合不同的媒介和材料,進行實驗性的探索,常由點、線、幾何體,即興舞動色彩解構城市景觀,零碎標記與符號亦代表感受、環境中的聲音、氣味等。

image.png

《重建》

亞克力、綜合材料

26x38cm

2021

Miki

Miki描繪城市景觀源於一次在日本東京旅行,身在異鄉的她嘗試回憶香港的城市面貌,卻僅有些零碎模糊的印象,令她不禁反思自身對於香港這個城市的熟悉度。為了令失去的畫面恢復清晰,她決定以繪畫增強對這座她出生成長的城市的記憶,以新的視角給觀眾傳達關於香港的印記。

本次參展作品描繪了香港這座城市及生活在其中的人類在經歷強勁颱風來襲的狀態,藝術家的個體感受與客觀大環境相互交融滲透。是否在我們熟悉的景象之下,有一些新的發現?

image.png

《Storm》

亞克力、綜合材料

60×80cm×3

2022

Miki

管玉,1989年出生於山東青島,2011年獲得中國美術學院學士學位,2013年於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美術學院碩士學位畢業。

管玉本次參展的3幅作品畫面之中,動植物成了畫面中心焦點。據悉動植物比人類更先一步預知颱風來襲,人與動物可尋找到棲息之處,植物能預知風暴來臨卻無法躲避風險,顯然是大自然中最勇敢的物種。

image.png

《少年與火烈鳥》

布面丙烯

160x140cm

2018

管玉

畫面中,茂盛濃郁的植物極具生命力,攜帶著潮濕的熱帶氣息,撲面而來。人物被刻意隱藏其後,或者僅僅只是露出一雙手,在幕後操控一支不易控制的四處噴射的水管,水源的盡頭是哪兒?鳥籠的鳥兒成功越獄了嗎?少年獨坐在秘密花園裡,不知名的手,從暗處遞來一頂黃金王冠,他是否可以拒絕這種誘惑?幾隻粉色的火烈鳥在熱烈交談爭執,似乎它們也不知道故事結局;颶風般的威力席捲叢林法則遊戲,生態鏈永遠沒有起始,也沒有盡頭。

image.png

《水管鳥籠仙人掌》

布面丙烯

60x90cm×2

2017

管玉

管玉的作品散發著謎一般的詩性與劇場感,畫面似乎可以向其他空間無限延展,將人的視線帶到未知的遠方,或者引誘觀眾參與她的畫面故事的延續,從旁觀者繼而成為一位講述者。

目光落在英文字句上,也許與藝術家彼時心境心照不宣,但也許依然猜不透她的心思。畫面中的英文詞句本身像是藝術家心理能量結構的一種轉換,這些文字飽含一種紀念感。於觀者而言,在觀看當中所增加的轉譯,則引導了多意的空間。

image.png

《肉雞虎》

布面丙烯

60x90cm×2

2017

管玉

楊婉,2015年畢業於中央美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獲學士學位,2017年畢業於麻省藝術學院繪畫系,獲碩士學位。

「她創作了許多色彩明麗、豐富的抽象作品,對空間與色彩進行了超現實的描述,作品畫面被很多以曲線為主的形狀所分割,這些形狀被楊婉加入了立體的明暗變化,增加了體量感,各種冷暖色調的交匯給人視覺上一種宏大之感,給觀眾帶來直接的感官撞擊。」

image.png

《浪起前夕》

布面丙烯

80x80cm

2022

楊婉

楊婉本次參展的作品,屬於她較成熟的「海浪系列」,從颱風初始的風波浪起到颱風過後的尚有餘波的海面結束,碩大的魔幻太陽從海面升起,暖色光影與冷色海浪交織,搖曳多姿,有幾分暈浪感。而眼前這片大海,如同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切都是嶄新的。

image.png

《好大的太陽》

布面丙烯

120x120cm

2022

楊婉

參展藝術家

image.png

特邀藝術家

Lí Wei

黎薇

黎薇,1981年生於北京,200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黎薇的作品源於他對生活的深刻觀察,引發了他對生活及經歷不斷變化的周遭環境的反思,並對世界上更廣泛的社會文化和地緣政治結構提出質疑。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廣泛展出。

個展

2020 「童話」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2017 「道聼塗説」 & 「泉」瑞士文化基金會項目,Villa Sträuli,瑞士溫特圖爾

2017 「地窖與閣樓」Klein Sun畫廊,美國紐約

2016 「目前安全」巡迴展覽,Studio 9 ,香港;F2畫廊,法國巴黎;Primo Marella畫廊,ARTISSIMA,義大利都靈

2015 「Still Nobody Cares」ASIA NOW 特邀專案,A2Z畫廊,法國巴黎

2015 「Nobody Cares」紅磚美術館,中國北京

2014 「Peace」Primo Marella畫廊,義大利米蘭

2013 「感謝上帝」楊畫廊,中國北京

2013 「懺悔室」A2Z Art 畫廊,法國巴黎

2011 「英雄」今日美術館,中國北京

2009 「空心人」世紀翰墨畫廊,中國北京

主要群展

2021 「在小公雞嘯叫之前」Palazzo Sandretto 基金會,義大利瓜雷內

2020 「我是誰」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國王畫廊(德國柏林),中國北京

2019 「鏡子——對自我的映射」瑞特伯格博物館,瑞士蘇黎世

2018 「在日落後發生」Galerie Liusa Wang畫廊,法國巴黎

2015 「中國8-中國當代藝術」米爾海姆美術館,德國米爾海姆

2014 「Unlived by What is Seen」佩斯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常青畫廊,中國北京

2014 「曼徹斯特亞洲三年展——和諧社會」曼徹斯特大教堂,英國曼徹斯特

2013 「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外灘美術館,中國上海

2012 「見所未見——第四屆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中國廣州

image.png

Chen Yuan Long

陳元隆

1993生於長沙,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綜合繪畫系獲學士學位,碩士就讀於倫敦藝術大學,現生活學習於倫敦。陳元隆的作品是對理性與感性、空間與視覺等問題進行的探尋,以不同空間的交疊構成畫面,創造出獨特的幾何抽象形式繪畫。

陳元隆先以一種隨意的即興的表現主義的方法來構成畫面,再以理性的直線和幾何圖形對畫面進行切割,在不斷的修改、覆蓋、破壞中構成畫面,抽離擺脫了對具體形象的描述,尋求更為自由的表達方式,吸收並運用中國傳統水墨中的氣韻以及線條。畫面裡每一個色塊和線條順應著某種節奏,前後、虛實漸變和左右之間相互博弈,內部結構形成平衡,猶如複雜的建築結構,激起人們的想像開發無限連綿擴散的冥想空間。

重要展覽

2022 「Relevancy群展」AMP畫廊,英國倫敦

2022 「所向非象-陳元隆大粒雙個展」AWAKE藝術,中國深圳

2021 「非平行的Yuan宇宙-陳元隆,黃原雙個展」月湖時當代藝術中心,中國長沙

2021「青年藝術100」年度展,北京嘉德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2021 「元秩序-陳元隆個展」王+畫廊,中國深圳

image.png

《無題》

布面丙烯

159×120cm

2021

陳元隆

image.png

Cong Wen Jia

叢文佳

1994年出生的青年藝術家叢文佳曾榮獲第三屆寶龍藝術大獎金獎。她的創作旨在現實圖像中去想像和探索未知奇幻的世界,作品畫面純粹而自然,營造出一種灰色地帶般的模糊的氛圍感,透露出「沒有著落」的錯覺,並以這種「錯覺」糅合一切看似無關聯的圖像。與此同時,「光」作爲一個恒定的元素,持續出現在她的畫面中,以平靜而溫和的形象調和了畫面的情緒。

重要展覽

2022 全國新文藝群體美術作品展,中國重慶

2021 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中國廣州

2021 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中國上海

2021 藝術深圳,中國深圳

2020 百年夢圓2020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南京

2019 第三屆寶龍藝術大獎(美麗家園),中國上海

2018 第四屆吉林省油畫雙年展,中國長春

image.png

《好貓》

布面油畫

70x70cm

2021

叢文佳

image.png

Guan Yu

管玉

1989年出生於中國山東青島,2011年獲得中國美術學院學士學位,2013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美術學院碩士學位畢業。管玉的繪畫中習慣性的加入帶有詩意的文字,但是卻主動與畫面內容拉開一定的距離。在管玉畫面當中或多或少出現的英文,就成為兩種語言主體思維互相定位撕扯出來的某種思想結果。畫面中的英文詞句本身像是藝術家心理能量結構的一種轉換,這些文字飽含有一種紀念感。於觀者而言,在觀看當中所增加的轉譯,則引導了多意的空間。

重要展覽

2021 「一雙:新亞裔藝術家的雙重系統」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2020 「沒有爆米花:當電影成為素材」金鷹美術館特別專案,中國南京

2020 「愛人的形狀」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2019 「管玉:靜默如謎」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2018 「既視感:作為符指藝術的繪畫」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2018 「閒散者的廣場」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2017 「管玉:房間裡的大象」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中國北京

image.png

《觸不可及》

布面丙烯

40x40cm

2018

管玉

image.png

Miki Lam Ka Yee

林嘉儀

1993年出生於香港,於2020年獲得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純藝術學士學位,主修繪畫。她的作品在畫布上混合了不同的媒介和材料,用點、線和形式解構城市,從客觀抽象的角度描繪城市,而作品中的細節包含她的主觀感受和記憶,探索兩者之間的聯繫各種形式的城市人和城市景觀。她獲得了香港教育局的才藝發展獎學金,並接受了各種媒體的採訪。

現於JCCAC成立Nonstop Studio,與校友策劃展覽及藝術相關項目,旨在為新興藝術家提供更多曝光和展覽機會。作品入圍「The Signature Art Prize 2021」並與當地藝術總監合作。她的作品被不同國家的私人收藏家收藏。

重要展覽

2022 Affordable Art Fair,中國香港

2022「放在水杯中的筷子」聯展,L0藝廊,JCCAC

2022「節奏」二人展,大館Touch Gallery

2021「當下」靜紙JCCAC藝術節展,L0&1畫廊,JCCAC

2021「今見不見」聯展,Yrellag畫廊

2021 香港藝術展

2021「Flipside」聯展L1畫廊,JCCAC

2021「現在的連續時態」:來回首次個展,S510, A座,PMQ元創方

2020「新鮮趨勢2020」,香港大會堂一樓展覽廳

2020「二十二十屆BAFA畢業展」包畫廊,L4-5,香港藝術中心

2017《悟》香港藝術學校,L5,青年廣場

image.png

Yang Wan

楊婉

1992年出生於中國長春,2015年本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2017年碩士畢業於麻省藝術學院繪畫系。中央美院油畫系寫實繪畫訓練,讓楊婉養成主動觀察,從認識論的角度來思考觀察的對象。作品是藝術家精神身體的延伸,作品「意識中的海」系列流露出對自然凝刻時間,記錄一瞬光影的感受。比起極富戲劇性和敘事性的作品,她更偏好以單純的頃刻之間的浪漫俘獲觀者的心。

重要展覽

2020 「海洋冥想室」Plate Space,中國北京

2020 藝術廈門,中國廈門

2019 「加州陽光」ARTAND線上,中國北京

2019 「Murmur」ARTAND 線上,中國北京

2019 「TINY」STUDIO Gallery,美國三藩市

2019 「理想的邊界」英國大雅茅斯市源美術館,英國諾福克

2019 「ASYAAF」東大門設計廣場,韓國首爾

2019 「國際藝術書展」北京時代美術館,中國北京

2018 「夏日序曲」Bon Nene,美國三藩市

2018 「Halation」Bromfield畫廊,美國波士頓

2016 「千里之行」重慶美術館,中國重慶

image.png

《幻想香港》

布面丙烯

80×120cm

2022

楊婉

iisuArt Space小檔案

iisuArt Space (—束空間)是香港嶄新的多元當代藝術中心,是一個與藝術家、藏家共同成長的藝術空間,是藝術與生活的踐行者。

透過展覽、藝術活動及生活方式創意專案等多維度內容,搭建一個聚集藝術愛好者的社區聚落,促進藝術與大眾的交流互動;同時,以開放和國際化的視野,發掘傳播青年藝術新力量,於香港打造一座海內外雙向影響的橋樑。

地址:香港上環荷李活道233號201室

網站:www.iisuart.com

本文轉載自iisuArt一束微信公眾號,獲iisuArt一束授權。圖片來自參展藝術家、朱濤工作室。

圖:iisuArt一束微信公眾號

责任编辑:guo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