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最近有三部歷史研究著作都很有趣,皆以特定時代的小人物作為核心人物,展現他們所感知、理解或認識的社會與世界。魯西奇的《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以睡虎地秦墓11號主人的生平為坐標,通過作者對零散紛雜資料的整合與勾連,為我們重現這個比秦始皇大三歲的小吏在那個統一六國與秦早年的生活和所處的環境;北大教授羅新的《漫長的余生:一個北魏宮女和她的時代》以及湛旭斌的《活在洪武時代:朱元璋治下的小人物命運》,也都圍繞著具體的小人物,研究他們區別於傳統帝王將相的生活和對於自己以及所處社會的經驗與思想。
這種以小人物為研究核心的史學方法或許可以看作是對傳統主流研究的矯正,尤其對傳統圍繞著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生活和他們思想的關注。其實在上世紀末美國漢學家史景遷便曾通過清代地方縣誌和一些文學作品(如《聊齋誌異》)寫了《王氏之死》,研究一個山東剡城、淄川農民小婦王氏的生活與遭遇,而其目的便是為了探索在我們傳統關註的大歷史背後那些真實生活在其中的小人物的命運。
傳統的歷史書寫關注於建構“大傳統”中的人物和階層,並且認為是他們主宰和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文化與社會經濟的變化。但與“大傳統”共存且共振的“小傳統”中的人物卻始終被忽視,或被看做某些邊緣的角色,因此在各種主流歷史書寫與研究中往往缺席。
但伴隨着歷史研究範式和思想自身的變化而帶來的新視角,使得這些原本被忽視的人物能夠在日漸開放且更加豐富的歷史材料中被發掘,然後通過歷史研究者們的專業為其重新提供顯現的機會。而正是通過這些小人物的眼睛,我們才能看到更多新的東西,並且也正是這些更加平凡且日常的生活經驗和所思所想,才會讓現代人能夠真正地體驗到生活在“古代”或“帝制時期”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在魯西奇的《喜》中,喜這個秦吏過著平凡且艱苦的一生,他的生活並不特殊但具有普遍性,就如這部書宣傳語所說的“他出生,他受苦,他死去”。然而正是這樣普通的一生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共鳴,因為盡管時代變遷,但如何過好這平凡的生活卻是最永恒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