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塘朗山是什麽?
來源:晶報    2022-07-05 11:53
塘朗山,萬物共生,市民共享,寄托著深圳人的共同情感與歷史記憶,關聯一座城市的運程。如果從更宏大的角度來看,塘朗山是先行示範城市的生態名片。

【識港網訊】近年裏,有件事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麽從2005年就已劃入“基本生態控制線”內的塘朗山不斷地被蠶食、侵占、沖擊?有一種可能是:我們的一些規劃者沒有完全意識到塘朗山對深圳的意義。

在這裏,我談三點對塘朗山的認知,是個人之見,給大家參考:

一、塘朗山是深圳中心區域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與穩定基石;

二、塘朗山是深圳的生命方舟和物種基因庫;

三、塘朗山是寄托著深圳人共同情感與歷史記憶的“中央山”。

生態安全屏障

從深圳的衛星影像可以看出,灰色的已開發城區包圍著綠色的塘朗山未開發區域(含塘朗山、銀湖山、雞公嶺,本文提到的“塘朗山”均指以上範圍),塘朗山周邊是整個深圳的行政管理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與教育中心。

從《深圳山系圖》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塘朗山南部是市民中心、市政府;西部是聞名於世的粵海街道辦,聚集著一大批高新產業與企業總部;西北部是大學城,10余所國內一流的大學與研究生院依山而建;北部分布著華為、富士康這樣一些超級企業。

在人口高密度聚集、高強度開發、生態已極度脆弱的深圳市中心,塘朗山橫貫其中,叢林覆蓋,河流交匯,水庫星羅棋布,是深圳的生態安全屏障與生態穩定基石。

在城市空間上,塘朗山臺地丘陵的天然生境與人工營建的城區環境呼應協調,形成了多層次、多樣化、更適宜人居、更美觀的城市格局。

2022年3月,深圳發布了《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塘朗山脈是鏈接深圳東部與西部生態廊道的唯一通道。

在深圳42年發展歷程中,塘朗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如今的生態系統已極度脆弱,如果不停下對塘朗山的蠶食、侵占和沖擊,有可能導致深圳中心區域生態屏障的崩潰、生態基石的動搖,生態廊道的斷裂。

生命方舟和物種基因庫

延綿的塘朗山脈從西麗的紅花嶺出發,穿過整個深圳人口最密集、地均產出經濟價值最高的南山區和福田區,在北環大道和銀湖山、雞公嶺相連,橫陳在羅湖區北側,延伸到深圳水庫與梧桐山脈匯合。如果從空中俯瞰,塘朗山15公裏的狹長山脈,猶如一艘綠色的巨輪,漂浮在灰色的高樓大廈與縱橫的道路之中。

近海的濕潤氣候和充足日照給塘朗山營造了良好的生境,曾經是特區與非特區分界線的封閉區域給野生動植物留下了棲息地。

20多年裏,我和團隊在塘朗山記錄到了1000多種植物,2000多種昆蟲與節肢動物,上百種鳥兒,數十種兩棲爬行動物和哺乳類動物……在被城市稠密的道路網和高樓大廈包圍的塘朗山裏,發現豹貓的獨立種群,還曾引起國內數十家媒體的密集報道。

多樣的物種是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是深圳生態環境是否良好最直接的映照,多樣的生命是深圳無可估價的珍寶,也是深圳的形象名片。是否能保護好多樣生命寄居的塘朗山棲息地,關聯著深圳眼下和未來的福祉。

深圳的“中央山”

1985年2月,一條長84.6公裏、高2.8米的鐵絲網從塘朗山中部橫穿而過,向東一直延伸到大鵬半島的背仔角。這就是深圳歷史上的經濟特區管理線,俗稱“二線”。

在擁有主權的國土內部,在自己的城市中心,再設置一道戒備森嚴、崗樓林立的邊防線,不僅在當時的國內絕無僅有,在國際上也極為少見。特區管理線的建成,標誌著深圳進入兩關三證時代:“關內”“關外”“邊防通行證”“暫住證”“深圳特區T標身份證”成為深圳經濟特區史、移民史的特有印記。

塘朗山裏仍然保留著深圳最完整的“二線”巡邏道,鐵絲網、石板路、崗樓,是見證深圳改革開放歷程的重要歷史遺跡。

塘朗山還是什麽——塘朗山是深圳的“城市陽臺”:登高懷遠,可以把香港、深圳灣、珠江口和大半個深圳都收入眼底;塘朗山是深圳市民的運動場:最高點只有430米,緊靠不同的地鐵站,是深圳市民最便捷的登山、徒步、長跑的山嶺;塘朗山還是一座沒有圍墻穹頂的歷史、人文、自然博物館:長短不一,形式多樣的步道猶如參觀廊道,展示著深圳的自然與歷史景象;學者宋丁曾把塘朗山稱為“深圳人最熟悉的陌生地”,是深圳的“中央山”。

塘朗山,萬物共生,市民共享,寄托着深圳人的共同情感與歷史記憶,關聯一座城市的運程。如果從更宏大的角度來看,塘朗山與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深圳灣遙相呼應,是先行示範城市的生態名片。

我們期待的是,規劃者能意識到塘朗山對深圳的意義,有足夠的智慧、眼光和魄力,制定能讓塘朗山得到保護、休養生息和生態修復的策略。同時,也盡可能減少、停止對塘朗山的蠶食、侵占與沖擊。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