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粵港澳攜手共建世界級灣區
作者:唐子湉 吳哲   來源:南方日報    2022-05-05 16:32
厚積成勢,方能行遠。粵港澳三地攜手同行,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大灣區建設的宏偉藍圖加快變成美好現實。

 

【識港網訊】5月4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推出“澳門青年實習計劃”,面向澳門籍青年提供針對不同行業、專業的專項實習崗位,幫助他們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檔旨在獻禮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音樂節目《聲生不息·港樂季》甫一推出即風靡全網,正如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視頻致辭中所說:“借助‘唱響金曲’這道橋梁,對港樂經典進行創新表達,讓同根同脈的兩地人民,特別是年輕人,通過音樂對話,促進民心相通。”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証《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21年9月,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方案發布,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引擎。

厚積成勢,方能行遠。粵港澳三地攜手同行,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大灣區建設的宏偉藍圖加快變成美好現實。

  創新引領

  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

在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西部,4.5平方公裡的直灣島就坐落於此,北距香港南丫島20公裡,西北距澳門路環65公裡。在2019年發布的《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推進珠海直灣島LNG接收站建設。

如今,這一規劃順利落地。4月21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珠海基地、神箭航天新技術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與澳門天然氣有限公司簽訂項目合作協議,計劃總投資180億元。

“作為粵港澳三地共同參與建設的大型能源項目,這裡不僅將建設集液化天然氣接卸、儲運、輸配功能為一體的LNG接收站,還將建設3條連接直灣島至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的天然氣外輸高壓海底管道工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綠色清潔能源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點支撐。”項目投資單位澳門天然氣有限公司主席唐錫根說。

滄海橫流方顯本色。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帶來的種種沖擊,粵港澳三地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齊心協力共建世界級灣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勇毅前行。

發展是第一要務。今年一季度,廣東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7%。其中珠三角核心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9%,特別是深圳、東莞在疫情防控極大壓力下仍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正增長,支撐全省工業經濟。

人才是第一資源。廣東深入實施人才強省“五大工程”,全省研發人員超過110萬人,在粵外國人才佔全國約1/5,“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蟬聯全球第二位,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頗見成效。全省建成了“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體系,累計孵化港澳項目超過2300個、吸納港澳青年就業達3400余人,為創新人才提供沃土。

創新是第一動力。4月26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疫苗技術產業轉化中心在廣州揭牌,通過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和創新藥企的優勢互補,推動疫苗關鍵技術突破和創新疫苗產業化。截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布局2家國家實驗室、10家廣東省實驗室、3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20家香港、澳門聯合實驗室,聚集了眾多具備國際頂尖水平的國內外院士科學家以及港澳科研機構,粵港澳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集聚,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在3地共同努力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21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約2.4萬億元人民幣﹔進入世界500強企業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隨著粵港澳合作走向深入,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加快打造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軟”“硬”聯通

  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初夏時節,南粵大地建設熱火朝天。不久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貓道實現全線貫通——這是世界上海中的最高貓道,最高點距離海面約270米。碧波之上、藍天映襯,工作人員在進行貓道托滾及貓道門架安裝,為接下來伶仃洋大橋主纜架設做准備。深中通道通車后,由深圳到中山隻需30分鐘可直達。

珠江水奔流浩蕩,包括深中通道、獅子洋通道在內的4條通道正在火熱建設當中﹔從北向南,黃埔大橋、南沙大橋、廣深港高鐵、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依次屹立,跨越珠江兩岸。

“硬聯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如今,大灣區機場旅客吞吐能力超過2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而隨著蓮塘/香園圍口岸、新橫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繼開通,“一站式通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便利落實,實現了2/3出入境旅客通過自助方式通關、基本實現排隊不超過30分鐘。

“軟聯通”讓要素跨境流動更加暢通。廣東省著力推進“灣區通”工程,粵港澳3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不斷深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形成。

“這是V—Tax智能櫃台,足不出戶,即可辦理絕大多數以往必須到辦稅服務廳窗口辦理的涉稅費事項。”4月27日,在廣州南沙舉辦的“創業灣區稅收筑夢”創享灣稅務雲驛站開放日上,工作人員的介紹吸引了不少粵港澳創業青年駐足觀看。

目前,在粵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超過8.51萬人。而隨著職業資格認可、標准銜接范圍持續拓展,在醫師、教師、導游等8個領域,以單邊認可帶動雙向互認,已有3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注冊執業資格。

與此同時,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政策落實落地,累計超過1000人次的港澳居民報考,首批考取港澳居民已聘用到崗。

“隨著粵港澳3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不斷深化,大灣區為港澳青年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舞台。很高興能夠深度參與促進港澳企業與內地的交流,深化大灣區合作,促進3地民心相通。”在廣州市南沙區擔任公務員的香港籍青年黃釗逸說。

此外,粵港澳3地間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有序推進。“深港通”、債券“南向通”“跨境理財通”等措施落地實施,人民幣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香港、澳門居民通過代理見証開立內地銀行個人賬戶超18萬戶,拓展銀聯港澳版“雲閃付”APP、微信和支付寶香港電子錢包等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大灣區居民享受跨境金融服務更加便利。

  優質生活圈成型

  共繪同心圓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粵港澳大灣區著力推進民生合作,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加快形成。

3月31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正式開港,為大灣區人才提供安居落戶、子女入學、交流培訓、項目對接等全鏈條、一站式服務。

目前,港澳居民在大灣區民生領域的市民待遇已全面落實,港澳居民來粵生活發展更加便利。

在居住方面,廣東省便利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購房的政策落地實施,豁免提供相關証明,且可按規定使用港澳銀行跨境按揭購房。

“希望我們可以在廣州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真正在這裡落地安家。”在大灣區創業的“港夫廣妻”李劍禧和孫嘉晞分享了心願。

在教育方面,港澳居民及隨遷子女同等享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以及參加中高考的政策落地實施。

在醫療衛生方面,隨著“港澳藥械通”試點實施,大灣區內地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按規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

2021年4月,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進口的首個藥品運抵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並完成交接。1年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引進13種臨床急需進口藥品,以及4種進口醫療器械,為大灣區內產科、腫瘤科、骨科等患者帶來福音。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獨資醫療機構——珠海橫琴臻林綜合門診部獲得了執業登記証書,粵澳兩地共同推進醫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有效拓展澳門居民優質生活空間。

此外,隨著“灣區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累計達27.92萬人次。“足不出戶,使用境外銀聯信用卡幾分鐘就能辦妥社保費繳納。”澳門居民楊先生說。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粵港澳3地共克時艱,共同抗疫。廣東作為港澳物資供應的“大后方”,全力保障香港社會防疫所需﹔多支專業對口隊伍應香港特區政府請求,陸續赴港開展工作。

3月,深港跨境貨物運輸“香港側集中接駁”試運行。赴港司機、車輛及供港防疫抗疫、生活生產物資實現快速通關,供港物資“當日達”,為保障香港防疫抗疫、生活生產物資正常供應增添了新助力。

從東莞港到香港,“莞港水運專線”全力保障供港物資水上運輸服務。這條專線從2月22日首航以來,截至4月20日共運行了639個班次,完成進出口集裝箱3.6萬標箱,進出口貨物超30萬噸。

心相通,情相連。粵港澳3地攜手向前,共創世界級灣區大未來。

责任编辑:hu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