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今年以來,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前海法院」)身在香港的特邀調解員徐晶已經接收調解案件12件。記者昨日獲悉,疫情之下,前海法院發揮「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助力香港地區調解員線上工作常態化,説明當事人高效化解跨境糾紛。
近日,前海法院香港地區特邀調解員徐晶接收了一件涉港民間借貸糾紛,原告陳女士與被告之一的陳先生是內地居民,另一被告譚女士則是香港居民。因雙方是親戚,陳女士曾經代陳先生償還過121余萬元的借款,由譚女士為借款擔保。但借款到期後,陳先生並未還錢,雙方協商未果,陳女士訴至前海法院要求陳先生和譚女士償還借款。
徐晶通過「深融多元化平台」收到案件後,通常不會用香港電話直接撥打內地當事人手機進行聯繫,因為境外電話,很有可能被當事人誤認為是「電信詐騙」,不利於調解工作的開展。通過幾番周折,憑藉豐富的調解經驗,徐晶終於用微信聯絡到了三位當事人,多日溝通互動,當事人終於從不積極回應調解員,到配合調解員建立了調解群組。為了讓兩位元被告更加便利地獲取案件資料,徐晶悉心引導兩位被告註冊使用「深圳移動微法院」。被告之一的譚女士是香港居民,註冊的手續需要多幾步人工審核,也在徐晶的耐心指導下,完成了註冊手續,成功接收到案件資料。
通過前期的充分溝通,接下來的調解工作都水到渠成。根據雙方的意見,徐晶先草擬好了調解協定框架,供雙方參考討論,過程中譚女士覺得自己是債務擔保人,有很多疑慮和想法,徐晶又再度開展「背對背」調解,多次單獨溝通,消除了譚女士的疑慮。又通過幾輪群聊協調,當事人初步達成了調解協定。最後,徐晶協調當事人使用「深圳移動微法院」視頻調解,線上確認並簽署了調解協定。
近年來,前海法院專門成立多元化糾紛解決中心,組建國際化、專業化的調解力量,為跨境糾紛中的當事人指定港澳台地區調解員參與調解,打消港澳台地區當事人因法律、文化背景差異帶來的顧慮。疫情之下,前海法院廣泛運用線上調解,為港澳台地區的當事人和調解員省去了出行不便、費時費錢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