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熱話|荷蘭發警報提示「保持1.5米社交距離」
來源:橙新聞    2022-03-10 21:47
為有效應對緊急情況,全球各地不時推出或升級緊急警示系統,該系統在大規模的疫情危機下,更顯重要。雖然不少市民認為港府首發的警示是小題大做,但從另一角度來說,它在社會也引起了十分劇烈的反應,這個「Noise」真的很大!

【識港網訊】昨日傍晚,香港政府首度啟用於2020年實施的緊急警示系統,指伊利沙伯醫院即日起成為定點醫院,以接收確診患者及有生命危險的緊急病人為主,呼籲其他人士切勿前往。這則訊息伴隨震動及警報聲,令不少市民「嚇破膽」,戲謔以為俄軍要攻打香港,或車上有連環炸彈等。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回應,所有緊急警示都不會讓人有心理準備,雖然該警示「第一次使用社會有不同反應」,但仍是「值得去做,因能令全港市民適時掌握到情況」。

熱議背後,不妨了解一下港府緊急警示系統的運作機制。據政府資料,香港緊急警示系統採用區域廣播技術向接駁至流動網絡的手機發送實時電子信息,並按事件嚴重性分為「緊急警示」和「極度緊急警示」兩級。「在緊急情況下,例如極端天氣導致廣泛基建破壞、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大型公共衞生緊急情況等,政府部門可透過系統向公眾發送信息,提醒市民馬上採取應變措施。」可見政府認為昨日安排為大型公共衞生緊急情況,因此發出了「緊急警示」。

不同國家及地區對「緊急」情況有不同定義,例如有網民指出,日本只在重大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發生時才會發出緊急警報。到底緊急警報在什麼情況下會被使用?又曾出現過什麼重大事件?一起來看看各地的例子。

美國:總統級警報曾被美國人杯葛抵制

美國較早期的緊急警報系統簡稱EAS(Emergency Alert System),它是一個國家公共警報系統,於1997年1月1日開始運行。EAS允許美國總統在國家緊急情況下通過所有廣播和電視台向該國發表講話,但是由於美國的媒體無處不在,EAS有時並不是緊急消息的首選,如2001年的911襲擊事件便沒有採用。

2014年,新澤西州的EAS測試

無線緊急警報WEA(Wireless Emergency Alerts)在2012年應運而生。該系統可以透過手機信號塔廣播,將簡短緊急消息發送到目標區域中任何支持WEA的移動設備。WEA由取得授權的聯邦政府、州政府、部落或地區政府藉由FEMA的系統發送,資料顯示,自採用以來,WEA已被使用超過61,000次。

有趣的是,美國的警報系統曾面對與香港相似的情況。2016年,公共集體警報與警示系統(IPAWS,又稱「總統級警報」)正式立法,規定每三年便要執行一次全國性測試,透過WEA送出。2018年10月3日,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級警報」發送至美國境內兩億兩千五百萬支手機,涵蓋了大約75%民眾。伴隨震動和巨大警示聲響,訊息顯示:「這只是一個國家級無線緊急警報系統測試。您毋須採取任何行動。」

美國於2018年首發「總統級警報」,引起批評

本來只是一次例行的全國性測試,但由於訊息以時任總統特朗普的名義發出,而且不可拒收,美國人紛紛在社交平台批評自己被特朗普「綁架」,甚至猜想將來收到的緊急訊息會如特朗普在Twitter上的發言,擔心緊急警報被濫用,因此發起「#Godark103」活動,宣布自己將以關機的方式來抵制總統級警報,不少美國人亦響應。

日本:以為只有自然災害?核彈也是頭號大事

日本自然災害多,東京更是世界上自然災害風險第二高的城市,因此預警對市民來說十分重要。日本火災和災害管理局(FDMA)於2007年2月推出J-Alert,該系統旨在透過全國揚聲器、電視、廣播、電子郵件和手機廣播系統,直接向當地媒體和公民快速通報地震、惡劣天氣和其他危險等威脅和緊急情況。

除了地震預警、重大海嘯預警、火山噴發緊急預警、惡劣天氣(如暴雨、大雪、大風、暴風雪、海浪和風暴潮緊急警報)外,當局也曾發出特殊緊急威脅,例如2017年8月29日朝鮮發射導彈在日本上空發出的警報信息。

2017年8月29日,朝鮮發射導彈在日本上空發出的警報信息

由於J-Alert的重要性,日本各縣會定期進行系統演習,如2017年福岡市便曾演習應對朝鮮導彈危機。當時,有民間團體要求福岡市政府取消計劃,因為這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懼,但演習最終還是被啟動,鐵路公司列車緊急停止,居民也須在警報發布後,立即疏散到地下和其他地區。

另一方面,雖然日本人出名嚴謹,但J-Alert系統還是有誤報情況。同樣是備受核彈威脅的2018年,NHK電視台誤報「朝鮮可能發射了導彈」的J-Alert警報,令全國虛驚一場,電視台也馬上道歉。

NHK電視台因誤報而道歉

荷蘭:保持1.5米社交距離都要發警報

荷蘭採用的NL-Alert警報系統由海牙的國家危機中心(NCC)管理,它於2012年推出,可向特定區域的手機用戶發送消息,至2020年已覆蓋全國1,420萬人口(佔總人口逾九成)。NL-Alert主要用於警示危險和危及生命的情況,例如大火、恐怖襲擊、流行病或惡劣天氣等等。在新冠疫情期間,政府曾發出關於警報通知,指示公眾如何降低感染COVID-19的機率,例如非必要盡量減少外出、與他人保持1.5米的社交距離等。

NL-Alert的訊息同樣伴隨著巨大的警報聲,如果香港人收到的僅是「保持1.5米的社交距離」的警報,相信反應會十分大!這一點,荷蘭人似乎比較寬容,還呼籲大家一定要遵守。

在荷蘭,提示公眾保持1.5米社交距離也要發警報  圖:Veronica2710@Twitter、NHK、Wikimedia Commons

 

英國:因為疫症,終於引入緊急警報

緊急警報系統早於世界多國採用,但是,原來英國在2020年前都沒有相應系統。在疫情初期,英國政府須依靠手機運營商向公眾發出緊急警報,後來政府認為這樣效率較低,且會帶來單個電話網路的負擔,因此開始與移動網絡合作開發Cell Broadcast的緊急警報系統,透過小區廣播技術發出警示。

據指,用戶將被通知的事件類型包括嚴重的洪水、火災、爆炸、恐怖事件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有關測試於去年夏天開始。官方網站顯示,緊急警報預計將於2022年初推出。「如果附近有生命危險,緊急警報會向您發出警告。在緊急情況下,您的手機或平板電腦將收到警報,並提供有關如何保持安全的建議。」

為有效應對緊急情況,全球各地不時推出或升級緊急警示系統,該系統在大規模的疫情危機下,更顯重要。雖然不少市民認為港府首發的警示是小題大做,但從另一角度來說,它在社會也引起了十分劇烈的反應,這個「Noise」真的很大!

原文鏈接:https://www.orangenews.hk/culture/1140557/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