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張愛玲的服裝癮:依戀旗袍
來源:橙新聞    2022-02-24 23:48
張愛玲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再沒有心肝的女人,說起她「去年夏天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識港網訊】張愛玲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再沒有心肝的女人,說起她「去年夏天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一句話說到女人骨子裏,再沒有心肝的女人,對穿過的衣裳,也有一份發自內心的依戀——「依」字應該將「人」字旁去掉,改成「衣」,依戀在張愛玲眼中就是衣戀、戀衣。

臨水照花人——織錦緞夾袍

張愛玲三個字現在多半不是名詞,而是形容詞,形容一種生活品位與時尚。張愛玲的背後是上海灘,是老爺車、藤木椅、青花瓷、織錦緞、紳士懷錶、手搖唱機、周璇的歌,還有昏黃的汽燈、微甜的紅酒——織錦緞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看過一張張愛玲的著名照片, 她手叉細腰斜視天空,一副目中無人的姿態,上身那件就是織錦緞面料,只是不能稱為袍, 而是夾襖。那是一九五四年,她在香港,正打算前往美國——

上海的一個時裝設計師邵艾水為了再現這件織錦緞夾襖實在花盡心思,他唯一的參照物就是這幅照片,照片是黑白的,如何還原成彩色讓他一籌莫展,先是以為淺綠配紫紅,怎麼看也不協調。最後他在書上發現,張愛玲喜歡大紅、蔥綠、檸檬黃、士林藍——這幾種顏色中最有可能是蔥綠。張愛玲在《更衣記》中描述了十九世紀流行的「雲肩背心」,盤着大雲頭的黑緞寬鑲。邵艾水最終認定,這件衣服就是蔥綠織錦緞加黑緞寬鑲。最後的成衣就蔥綠織錦布料,有如意和壽字圖案——蔥綠的顏色有些暗,正好襯托了這位「臨水照花人」。

織錦緞是絲綢的一種,蠶食桑葉吐出千絲萬縷,千絲萬縷織成香水錦緞,春水一般柔滑,春雨一樣微涼,女人無法不愛。張愛玲在文中頻頻提及:「荀太太一身織錦緞絲棉袍穿在身上,一匝一匝,像盤着條彩鱗大蟒蛇——別人是鵝行鴨步,她就是個鴛鴦——鵝蛋臉紅紅的,像鹹鴨蛋殼裏透出蛋黃的紅影子。」

張愛玲說:「⋯⋯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着的一種袖珍戲劇。」「⋯⋯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裏。」張愛玲非常喜歡旗袍,織錦緞的夾袍是旗袍的一種,她有各式各樣的旗袍:織錦緞的旗袍傳統而華貴;稀紡旗袍,輕盈而嫵媚;鏤金碎花旗袍,華麗而高雅;黑平緞高領無袖旗袍,淒美哀愁不失神秘。她穿旗袍的形象已深深地烙印在中國人的記憶之中,宛若時光的花,永不凋謝。

張愛玲小時最喜歡六月六曬衣裳,說那是一件輝煌而熱鬧的事,人在竹竿與竹竿之間慢慢走過,兩邊是綾羅綢緞的牆壁—應該有一道牆是織錦緞的吧?「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宮室裏發掘出的甬道。你把額角貼在織金的花繡上。太陽在這裏的時候,將金錢曬得滾燙, 然而現在已經冷了。」——張愛玲文字本身也好像一匹織錦緞夾袍,看着花團錦簇、繁華熱鬧,觸手撫摸,卻是一片冰涼。

婉妙複雜的調和——擬古式齊膝夾襖

張愛玲走紅上海灘時,到處以奇裝炫人。有一次,為《傾城之戀》改編為舞台劇之事, 她去見老闆周劍雲,穿的是自己設計的服裝,就是一襲擬古式齊膝夾襖,超級的寬身大袖,水紅綢子,用特別寬的黑緞鑲邊,右襟下有一朵舒卷的雲頭——也許是如意。長袍短套,罩在旗袍外面。《流言》裏附刊的相片之一,就是這種款式。周劍雲是當時明星影片公司三巨頭之一,交際場上見多識廣,那天面對張愛玲,也顯得有些拘謹,大概是張愛玲顯赫的文名和外表,給他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張愛玲這張着擬古式齊膝夾襖的照片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據說原照背面有她題寫的一行字: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然而現在還是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我應當是快樂的——可以想見,穿擬古式衣裳的張愛玲心裏好比是清如水明如鏡的秋天,是快樂而愉悅的。身在民國時代,她好像對民國服裝並不傾心,更眷戀古人穿衣, 說那是「婉妙複雜的調和」,「色澤的調和,中國人新從西洋學到了對照與和諧兩條規矩,紅綠對照,有一種可喜的刺激性,可是太直率的對照,大紅大綠,就像聖誕樹似的,缺少回味。現代的中國人往往說從前的人不懂配色,古人的對照不是絕對的,而是參差的對照,譬如說,寶藍配蘋果綠,松花色配大紅——我們已經忘記了從前所知道的」。

張愛玲之所以為張愛玲,就在於她肯定不會滿足於空談,她要付諸行動,也只有這樣的女人才不管不顧地穿着擬古式齊膝夾襖去見人。胡蘭成的侄女青雲到了八十多歲還記得張愛玲:「她人不漂亮,鞋子是半隻黑半隻黃,喜歡穿古朝衣裳,總歸跟人家兩樣子。」別的作家寫人物衣着,往往粗針大線,只求達意。張愛玲決不肯馬虎,力求細緻準確,有時候讀她的小說,就好像在看服裝秀,每一個太太小姐出場,都帶出一片錦繡——其實她自己一生彷彿都在服裝走秀,弄堂裏的小裁縫顯然不能滿足她,「我們的裁縫是沒有主意的,公眾的幻想往往不謀而合,裁縫只有追隨的份兒。」

也許就為了改變這現狀,她和炎櫻一起謀劃着替人設計時裝,廣告在一家雜誌上刊登出來了:「炎櫻與張愛玲合辦炎櫻時裝設計,大衣、旗袍、背心、襖褲、西式衣裙。電話時間:三八一三五,下午三時至八時。」不知道這念頭是張愛玲一時興起,還是經過周密計劃,找上門的顧客不多,都設計了什麼樣的時裝現在也不得而知。估計一些客戶一聽張愛玲大名就有點望而卻步,誰敢穿着前清老樣子襖褲和一襲擬古式齊膝夾襖走上繁華摩登的霞飛路啊?畢竟張愛玲只有一個,也只能出一個。

有生命的衣裳——矮領子布旗袍

小裁縫的手藝無法滿足張愛玲的服裝癮,她只能親手製作服裝來表達自己的主張——在香港讀書時,她連連得了幾個獎學金,省下點錢,便自選衣料,自己設計。這件衣服她弟弟張子靜曾見過,是一件矮領子布旗袍,大紅底子,上面印着一朵一朵藍的白的大花,穿的時候要像套汗衫一樣鑽進去,兩邊沒有紐扣,領子下還打着一個結,袖子短到肩膀,長度只及膝蓋。張子靜問她是不是香港最新的樣子,張愛玲笑道:我還嫌這樣子不夠特別呢!

張愛玲因為打仗放棄讀書從香港回來,張子靜明顯感覺到她變得很洋氣,標誌之一, 就是這件她親手製作的矮領子布旗袍——說到底,在所有服裝中,旗袍還是張愛玲的最愛。小的時候她就癡迷華服,彷彿天生如此——多半還是受家庭和母親的影響,《對照記》裏有她多幀童年照片,每一張都衣着得體精緻,色彩永遠那麼和諧,這背後若沒有一位講情調、有品位的大人,那是不可思議的。

記得一張她坐在古銅色籐椅上的照片,麵團似的,微微笑着,一身淡藍色的薄綢連衣裙,領口和袖口都一色純白,白襪黑鞋,臉上有腮紅,像電影裏小童星似的。後來她飛快地長大,衣服更多了,因此總是嫌日子過得太快了:突然又長高了一大截子,新做的外套不能穿。蔥綠織錦的,一次也沒上身,已經不能穿了,以後一想到那件衣服她就很傷心,認為是終身的遺憾。在張愛玲眼裏,衣裳是有生命的,曾和自己肉體相連、肌膚相親,貼心貼肺,是另一個自己,情如姐妹——

她最愛的只能是旗袍,古典又現代,時尚又保守——在滿清的時候,旗袍主要用於宮廷,皇太后、皇后用明黃色朝袍,貴妃、妃用金黃色,到嬪就只能穿秋香色。領托、袖口、側襬、下襬的鑲滾花邊道數有「十八鑲」之稱,發展到極致的,可以連旗袍本來的面目都看不出——袖口內綴接可以拆換的華麗袖頭,袖頭還要鑲滾繁多的花邊,乍看上去似乎穿了好幾件考究的衣服。總之就是不擇手段把面子撐足,而人體曲線則全然不管不顧。

張愛玲說:「在滿清三百年的統治下,女人竟沒什麼時裝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樣的衣服而不覺得厭煩——削肩、細腰、平胸,薄而小的標準美女在這一層層衣衫的重壓下失蹤。」——失蹤的美女在張愛玲時代又找回來了,從政治層面到衣服層面,中國都發生了徹底的轉變,旗袍褪去了服裝制度的假皮,鑲滾簡單了,色澤也淡雅起來。剛擺脫封建的中國女性,在沉睡了三百年以後猛然清醒過來,細腰曼妙、曲線玲瓏,一如風吹依依楊柳、雨濕灼灼桃花——於是我們看到,張愛玲、阮玲玉們身着旗袍蝴蝶般翩翩淡入老上海浮華風情。

張愛玲有很多旗袍,購買的、自製的,高領子的、矮領子的,緊身的、直筒的——她名字中間有一個愛字,其實也可以這樣說:張愛玲的愛就是對文字的愛,對旗袍的愛。

圖:香港三聯《霓裳・張愛玲》、CFP

《霓裳・張愛玲》(增訂版)

作者:陶方宣

出版社:香港三聯

出版日期:2022年1月

原文鏈接:https://www.orangenews.hk/culture/1138969/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