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集思港議】私立醫院不能獨善其身 積極融入抗疫大局
作者:劉勇飛   來源:識港網    2022-02-20 18:40
獅子山下,每一個生活在香港的人都是一整個抗疫共同體的一員,目前疫情持續惡化,即使私立醫院繼續拒絕接診新冠病人,但長遠來看相信肯定難以明哲保身。總結而言,身處香港的每一個人、每一間機構都是「抗疫命運共同體」,無論是出於人道的關懷,還是較長期的利弊計算,香港的私立醫院應該要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只有更積極地融入抗疫大局,只有幫助黎民百姓,我們才能一起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懇請私立醫院積極和主動參與抗疫作出奉獻!

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感染數字屢創新高,由於染疫病人數量龐大,而香港抗疫救治的醫療工作主要由公營醫療服務系統負責,醫療服務系統已經不勝負荷並已處於崩潰狀態。其實,香港亦有13間私立醫院,但私院在這場疫情當前卻袖手旁觀,甚至有私院公開表明不接受新冠患者,這種做法令人感到私院只顧維護一己之私,完全無視疫情嚴峻和市民疾苦之痛。

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自此以後,特區政府開始突破以往的思維框框,嘗試最大限度地運用目前的資源去對抗疫情,包括開始主動和積極聯絡私立醫院參與抗疫救治的醫療工作,截至昨天(19日)為止,終於有3間私院願意接受非疫者,緩解公營醫療服務體系非新冠疫情類疾病的醫治壓力,但仍有一些私立醫院以無相關培訓人員與條件為藉口,抵觸運用自身資源去直接解決新冠疫情問題。

自2019年疫情爆發尤其是第五波疫情以來,香港的醫療服務系統一直備受挑戰,惟私立醫院的資源卻遲遲未能參與到港人抗疫中,分析過後反映了一些私營醫院在抗疫中的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過於自私與短視。部分私立醫院公開表明不會接受新冠疫者,現時雖然確實存在人員培訓與硬件方面的一些客觀缺失,但部分培訓與服務其實在短期能彌補,從而分擔抗疫壓力。部分私立醫院以為拒絕接診,就可以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與疫情絕緣的孤島,根本是天真的想法。香港各區都已經爆疫,連豪宅區也即是私立醫院主要客源的地區未能倖免。

第二是重視金錢效益、忽視人道關懷。平時私立醫院固然可以從金錢效益的角度去衡量自身提供的服務,高素質的醫生、先進的醫療設施和高醫療水平應當換取高額的收入,這無可厚非,但現在緊急時刻,出於人道考慮,是否可以提供一部分較為低廉的服務,來幫助港人渡過難關?

第三是未能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參與抗疫。目前大量露天的候診人員暴露出對病床資源的迫切需求,而根據根據政府衞生署私營醫療機構規管辦公室的統計顯示,私營醫院掌握不少的病床資源,是否已經全部得到有效的協調與運用,是否真的不剩病床可以幫助抗疫,這需要打一個問號。經統計,本港共有13間私立醫院,合共超過5000個病床位置,詳細情況如下:

在這緊急關頭,針對私營醫院的獨特性,提供三個建議以解決燃眉之急。第一個建議是私營醫院分擔部分新冠的免費檢測任務或以社區檢測中心的收費標準提供檢測服務。私營醫院應該提供免費或者240元社區檢測中心的收費標準去開設服務,以私營醫院醫護人員的能力和質素,經過短時間的訓練完全可以做到提供合格的檢測服務。政府與香港各界人士也可通過捐款的方式來鼓勵私營醫院提供合理的檢測服務,例如:昨天李嘉誠基金已向私院捐出3000萬元。

第二個建議是組建新冠重症緊急治療室,分流重症患者。私營醫院的醫生質素較高,甚至比公立醫院更高,也有較好的醫療條件來對付急性重症引發的併發症。輕症患者固然可以分流到近日撰文建議的一些社區會堂與室內運動場進行隔離處理,但現時仍難以處理的一個問題是重症的患者,沒有一定標準的醫療設備,難以救治。尤其是身體虛弱的老人與幼童,自身抵抗免疫力差,必須藉助高水平的技術設施才能進行。重症患者往往需要爭分奪秒的醫治,片刻也等不得。

第三個建議是私營醫院醫護組建在線諮詢平台。現時大量的居家檢疫人士,僅靠政府設立的熱線難以完全有效地回應市民關於醫學方面的疑問與要求。事實上,最近不少媒體報道都已經呈現政府熱線忙線無人接聽的問題,而私立醫院醫生是否可以構建在線的諮詢平台或電話熱線,來幫助居家檢疫人士,處理一些醫學方面的疑問。政府也可考慮給提供此類服務的私立醫院提供本年度的稅收優惠。

獅子山下,每一個生活在香港的人都是一整個抗疫共同體的一員,目前疫情持續惡化,即使私立醫院繼續拒絕接診新冠病人,但長遠來看相信肯定難以明哲保身。總結而言,身處香港的每一個人、每一間機構都是「抗疫命運共同體」,無論是出於人道的關懷,還是較長期的利弊計算,香港的私立醫院應該要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只有更積極地融入抗疫大局,只有幫助黎民百姓,我們才能一起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懇請私立醫院積極和主動參與抗疫作出奉獻!

原文刊於點新聞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