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廣州遵循「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生態優化、人才支撐」全鏈條創新發展規律,按照「尖端引領、協同融合、開放共享、體制突破」的思路,大手筆引進「大院大所大裝置大平台」,着力構建以明珠科學園為主陣地、以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前沿研究戰略支撐、以4個省實驗室為原始創新主平台、以多個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為技術供給主平台的「1+4+4+N」高端戰略創新平台體系。
為灣區注入創新「源頭活水」
以明珠科學園為主陣地,建成空間布局相對集中、科研資源共建共享、學科領域交叉融合、科研人才高度集聚的科教融合新區,打造上天(空間科技)、入地(地球科學)、下海(國際海洋科學)的原始創新策源地,支撐南沙科學城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目前,已明確入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端研發及重大創新平台等15個項目,一期土地平整已完工,正在推進一期首批項目相關建設工作。
圍繞深海、深地、深空等科技前沿領域,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啟動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智能化動態寬域高超聲速風洞、極端海洋動態過程多尺度自主觀測科考設施、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等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注入原始創新「源頭活水」,搶佔深海生態領域、空天往返和臨近空間技術領域國際領跑地位,開啟極端環境下海洋科考新模式,推動細胞治療新一代醫療技術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相關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科技基礎。
實現成果轉化制度創新
立足國際化、高起點,加快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4個省實驗室建設。出台《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創新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實現經費使用、成果轉化等制度創新。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多個單位參與建設,匯聚16個院士團隊的47個高層次科研隊伍,實現廣州市科研經費首次跨境撥付香港。
推動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建設
引進中國科學院系統高水平研究院、復旦大學等國家級大院大所和頂尖高校落戶,積極推進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等10餘家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建設。其中,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等6家已獲省級高水平創新研究院認定(佔全省的75%)和定向支持,共獲省財政資助2.38億元。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研發非接觸式多體徵監測系統部署至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並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應用推廣;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在疫情暴發初期迅速啟動檢測試劑盒研發並進入國家藥監局快速審批,在武漢疫區的定點收治醫院開展臨床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