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於去年初推出,當中建議包括建設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機場為主幹的世界級機場群,提升各大機場之間的連通及互動性,有效利用區內的運輸資源來優化客運及貨運分流,落實各機場協同聯運,促進“大灣區”航空產業的發展。
目前,大灣區的五大機場雖已建立了定期溝通協調機制,但礙於定位分工、海關監管、安檢互認、運行標準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它們在客貨運輸方面合作進展緩慢。然而,隨著國家科技不斷在創新,大灣區建設不斷地進步,這些問題可迎刃而解,但這需要區內機場的緊密協作,例如引入互聯互通的創新管理模式、智慧化的城(區)際物流營運等。
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協同發展
針對上述需求,筆者認為大灣區建設可以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重點推動珠三角東西岸的航空產業協同發展。就此,筆者建議:
一、積極推動兩地機場間客貨運的聯運。珠海機場目前沒有國際航班,而香港機場在客運及貨運無論在管理或服務質素均達國際水準。正因如此,筆者認為珠海與香港機場的無縫聯運會為珠海機場帶來更多國際客、貨流。
在客運方面,依靠香港的國際交通樞紐優勢,香港機場可以作為珠海機場客運的出境口岸,承接途經珠海機場的出境旅客。這樣安排可以避免兩地機場重複建設和分工重疊,例如珠海機場可以充當香港機場的第四跑道,提升香港與內地城市的連接。再者,珠海作為全國最準時的機場之一,也可以協助分流香港機場的VIP公務客機及通用航空旅客需求。
在貨運方面,珠海機場及機場高速沿途的保稅物流設施可以紓緩香港機場的貨運壓力,從而解決香港航空貨運土地不足的問題。國外發往內地的貨物可以在香港機場一次通關,並通過港珠澳大橋運往珠海集散中心分流,然後繼續發往國內目的地。
二、利用數位化和智慧化手段,實現粵港澳三地機場聯運的高效無縫銜接。目前,兩地機場之間的高速公路已經打聯,為跨境交通一體化向前跨了一大步。筆者認為“大灣區”內政府下一步應善用數位化和智慧化技術優化現有設施(例如港珠澳大橋)、提高“大灣區”的商業吸引力,為旅客和貨物在兩地機場之間的中轉及轉乘提供更便捷及安全的服務。
智慧物流平臺突破行政壁壘
三、為加快建設“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筆者進一步建議粵、港、澳政府聯合組織一個以各地機場主導及各產學研界為核心的創新及科技應用研發中心,針對三地之間公路交通(包括港珠澳大橋)進行數位化和智慧化運營和管理,充分利用物聯網等現代訊息傳感和通訊技術、精准定位技術、視頻智慧監控技術、區塊鏈加密共用技術等,對穿梭三地的客運和貨運車輛進行全程跟蹤、精准預測、動態配置、智慧調度、即時反應。
同時在現有交通運輸管理平臺和機場訊息平臺的基礎上,建設大灣區智慧物流平臺以突破訊息共用的行政和機制壁壘,通過技術手段和機制創新切實推動香港及珠海機場之間的安檢互認,落實一體化聯運措施。
四、借助香港機場的便利,提升協同創新驅動能力。大灣區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粵港澳的跨境跨體制合作。港珠澳大橋通車為區域內航空業的協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筆者建議“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積極鼓勵及推動香港和珠海兩地機場,利用各自的優勢,以科技及體制創新為驅動,打造試點和示範點,包括物聯網驅動智慧機場、一體化多式聯運、綠色交通和物流,以及高增值服務等,帶動區內相關產業發展,並利用香港機場的國際影響力走向世界。
最後,從另一角度看,香港及珠海兩地機場的功能整合,將能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先進技術,優化大橋的通行能力,以及彰顯大橋對帶動“大灣區”的人流、物流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