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當公義成為奢侈品,香港,何以為家?
作者:一予   來源:識港網    2020-04-28 17:18
當民意不斷被騎劫,當理性失去存在空間,當正義成為奢侈品,香港,何以為家?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通過小男孩贊恩之口,反思敘利亞戰爭帶給世界的動盪,帶給人民的貧困和流離失所。影片聚焦「無處安放的信仰,無處停泊的靈魂」,讓人無不動容。同樣,在經歷了9個月的修例風波,4個月的新冠疫情衝擊之後,香港堪比另一個火藥桶,雖不至於烽火連天,但已然是滿目瘡痍。這邊廂,反對派不顧疫情,騎劫民眾,吹號集結「太古城集會」「五一大遊行」。那邊廂,香港商圈食肆再現倒閉潮,失業率上升至4.2%,創9年新高。有貧窮大叔哀嚎,「有手有腳,任勞任怨,怎麼會睡大街? 」面對底層打工仔,沉默的大多數,香港,何以為家?

無獨有偶,「將軍澳連儂牆斬人案」24日宣判,主審法官郭偉健在判案時斥責示威者影響民生,行為與極端主義及恐怖主義無異,認為若非社會有這種不尋常情況,案中被告不會犯案。于情,郭官明白被告因經濟壓力下,一時情緒失控犯案,又形容被告因社會活動導致「滿身鮮血,奄奄一息」;于法,郭官宣佈鑒於被告坦白認罪,並須照顧家人,酌情減刑,共判處入獄45個月。于理,郭官形容示威者堵路、「私了」等行為是「醜惡罪行」,指「香港從去年六月起經已變成不安全的地方「。郭偉健還誠請示威者想想「參與社運初心」。面對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的當下,香港,何以為家?

司法機構27日下午在網站上載有關書面判辭,判刑理由總共22頁,分103段,內容詳盡細緻。將一起刑事案件放到香港社會的大背景下,放到法理情的天平中來衡量,郭官的判決可謂有理有據。然而,事情並沒有因此劃上圓滿的句號。郭偉健的言論打中示威泛暴者的七寸,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引起泛民主派窮追猛打,黃之鋒在其臉書中批評郭偉健判辭「完全違反法官中立原則」,更呼籲網民支持「連登仔」發起一人一信,投訴郭官五宗罪。也許是因言獲罪,郭偉健27日中午原定要在區院處理一宗涉及修例的案件,但突然「被換走」,把案件交由區院首席法官高勁修親自處理。面對「黃絲」的種種壓力,法院臨陣換將,這何嘗不是一種另一種形式的「霸權」。又或者法院本身就有「黃絲」傾向,這一點從「七警案」上訴失敗可見一斑。當民意不斷被騎劫,當理性失去生存空間,當公義成為奢侈品,香港,何以為家?

略知常識的人都應該懂得,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及賴以成功的基石,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抱持政治偏見,不應該有黃藍之分,而應該秉持公平公正的執法原則。是時候找回法律的初心了,架起公平公義的天平,而不是築起思想的藩籬。

本網評論員:一予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