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站在深圳北站東廣場極目遠眺,只見高樓林立,匯隆商務中心、匯德大廈、紅山六九七九商業中心等標誌性建築鱗次櫛比,創想大廈等工地建設如火如荼。北站樞紐摩肩接踵,人員往來意氣風發,這裏每一處角落,都能讓人真實感受到龍華人奮進的力量和創業創新的火熱氛圍。
作為深圳產業大區,龍華區經過多年發展積澱,工業基礎雄厚。截至2018年底,龍華區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79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37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34家,民營經濟、創新產業成為龍華經濟發展最活躍因素和重要支柱。
爭當尖兵、走在前列,必須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推動制造大區向制造強區、經濟強區、科技創新強區闊步前行。走在“先行示範區”的前列,爭當“先行示範區”的尖兵,已經成為龍華區的集體意識。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凝聚最優創新資源、吸納最優產業要素,如何營造最優營商環境,就成為關乎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購置區屬產業用房向“天空”要空間,十大舉措加持政務服務改革,在全市率先打造產業政策查詢平臺……夯基壘臺,立梁架柱,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舉措在龍華區紮實推進。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創新資源加速聚集,高端人才集結進駐,龍華,成為創新創業者放飛夢想的最佳“風口”。
政務服務“龍華模式”
讓創新創業更順暢
2018年10月22日,國務院官網專門刊載龍華區“三位一體”政務服務經驗做法。由此,政務服務“龍華模式”徐徐掀開“蓋頭”,展現麗質。
政務服務“龍華模式”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從2017年龍華區成立開局之年起,龍華區政務服務部門聞雞起舞,日夜兼程,真抓實幹,使政務服務一系列成果切切實實惠及最廣大的企業和市民。
2017年,龍華區在全市率先構建“三級一體化”管理的政務服務“龍華模式”,全區行政服務大廳窗口人員由區直部門統一管理、統一待遇、統一身份、統一調配,機制創新促成管理和服務創新,構建起全新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管理機制方面,按照地域劃分將全區330余名綜合窗口人員分為7個大組,實現精細化網格式管理。原來的“1+6+50”區、街道、社區大廳體系轉變為“1×57”的快速傳導管理模式,通過雙重管理,形成服務合力。同時窗口人員實行應急調配和長期調配機制,解決季節、政策、區位等因素導致不同大廳間業務量冷熱不均問題,真正做到全區政務服務資源“一盤棋”。政務服務“龍華模式”帶來了一系列改革成效:全區行政服務大廳綜合窗口人員減員34%,窗口數減少39%,服務效能增長64%。2018年三級行政服務大廳業務受理量同比增長26.6%;辦事群眾平均等候時間縮減至15分鐘內。
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企業四處找”為“部門協同辦”…… 龍華區以政務服務改革為突破口,著力提高了政務服務質量與實效,優化了營商環境,釋放了創業創新活力,全面提高群眾對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的實時切身體驗,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加順暢。
要“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走“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必由之路。在深圳市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背景下,“互聯網+政務服務”自然成為龍華區政務改革的 “重頭戲”。
2019年,龍華區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轄區居民實際辦事需求,以深耕“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為主要抓手,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效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惠企便民,打造“多渠道、無差別、精準化、高品質、有溫度”的政務服務“新格局”。
著眼“事項改革”推行“不見面審批”。持續推進事項標準化,推出10個一站式“主題辦”服務、101個“容缺受理”事項、257個“不見面”審批事項,研究梳理出45項可實現“秒批”事項;推動全區637項政務服務事項承諾辦理時限在法定辦理時限基礎上壓縮了50%,累計壓縮辦理時限12000余個工作日;推進108項事項實現即來即辦,100%證照結果郵寄送達,100%事項的跑動次數不超過1次。
實現符合條件的行政許可服務事項 100%可網上辦理、100%按時辦結。打造一站式全鏈條服務。實現深圳掌上政務預約系統對接,群眾可自主預約到龍華區行政服務大廳辦理業務的時間,進一步縮減等候時間。
推動水、電、氣全面進駐三級行政服務大廳,社保業務進駐區街道兩級行政服務大廳,醫保業務進駐6個街道行政服務大廳全覆蓋。
著力優化企業服務措施。引進“銀政通”服務和“民政E線通”服務,開設“專窗、專人、專線、專辦”的“四專”企業服務新模式,為全區740余家重點企業提供綠色通道服務。
高標準落實“深圳90”改革,形成專項問題龍華解決方案,實現“占用、挖掘道路審批”事項辦理時限縮減50%以上。
構建多元便捷辦理體系。完善“自助辦”,全區共建成投入使用13個24小時便民自助服務區、20個社區配置政務自助終端設備,提供三大類共計66項自助服務;做強“分廳辦”,引進“政務+稅務”模式,可辦理涵蓋區、街道、社區三級共363項業務;推行“區內通辦”,區內通辦事項達到134項,全城通辦事項246項,實現政務服務跨區域、跨層級協同辦理。
打通社保服務“最後一公裏”。2019年6月起,龍華區率先實現第一批52項社保業務進駐區、街道行政服務大廳,並在全區各醫院、大型企業園區、社區等區域鋪設118臺社保自助服務終端機,方便企業和群眾就近辦理社保業務。
用最優服務助推最優發展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龍華區上半年經濟數據依然亮眼:全區前十大行業“六升四降”,百強企業產值同比增長8.7%,非富士康百強企業產值同比增長21.3%,拉動全區工業增長5.9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
熟悉龍華區區情的人們知道,超級“巨無霸”企業富士康對龍華區的經濟數據有決定性影響,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富士康數據”的增減更多與全球市場相關連,只解讀數據,往往會誤讀龍華區的經濟活力。將“非富士康百強企業”單列,更能真實體現龍華區的經濟發展質量和速度:“非富士康百強企業產值同比增長21.3%”,體現的是龍華區龍頭企業引領發展的良好態勢。
龍頭企業的發展,得益於龍華區對重點企業的“星級服務”措施。年初,龍華區出台了2019年掛點服務企業及園區專項活動方案,區領導帶頭掛點重點企業和園區,街道、部門領導都有掛點“責任區域”,將四類百強企業納入掛點範圍,進行重點跟蹤服務;開設重點企業“綠色通道”辦事專窗,已覆蓋650余家總部企業、行業百強等重點企業;據最新統計,區、街道、部門掛點責任部門目前已走訪調研企業273家次,第一時間應答企業訴求,包括:推進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督促欠款單位盡快償還欠款;舉辦銀企對接會,設立融資服務站,開發“金融超市”平臺,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召開擬上市企業座談會,指導服務企業,提升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等等。
為突破產業發展空間不足瓶頸限制,拓展一批優質產業空間,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龍華區區級財政拿出“真金白銀”回購匯隆商務中心、匯德大廈、紅山六九七九商業中心共計3棟區屬產業用房,用以吸納總部企業、深港企業、科技創新孵化機構等重點產業發展。3棟區屬產業用房均位於北站片區,其中,匯隆商務中心實際可使用面積8萬余平方米;匯德大廈實際可使用面積6萬余平方米;紅山六九七九商業中心實際可使用面積3萬余平方米。近日,區委決定區總部企業大廈將以周邊甲級寫字樓30%的價格租賃給優質總部企業,助力企業抱團發展。3棟區屬產業用房投入使用,借助深圳北站地理及交通優勢,對接高鐵沿線資源,可為全區總部企業、深港企業、科技創新孵化機構等重點產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強化龍華區總部經濟、國際商務、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等核心功能,助力“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頭是購置空間,另一頭騰挪用地,目的只有一個:全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今年4月30日,隨著福城街道完成九龍山“最後一拆”,2.18平方公裏的九龍山智能科技城核心區域土地整備範圍全部清拆完畢,九龍山頂級智慧園區建設進入倒計時。作為深圳市第二批新興產業集聚區的九龍山智能科技城正蓄勢待發,將打造為全市產業規模超千億元聚集區,預計年產值達2000億元~3000億元,是龍華區最重要經濟增長極。九龍山智能科技城總規劃面積9.81平方公裏,可釋放建設用地756公頃,建築總規模可達1481萬平方米。這片“寶地”也因“連片、2平方公裏以上、產業用地”三大特點,被稱為全市“最後一塊處女地”。
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讓民營企業輕裝上陣。為穩定產業用房租金水平,龍華區出臺規範產業用房租賃市場穩定租金水平的實施方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推進工業園區轉供電設備規範管理,龍華區出臺政策推動轉供電設備計量點改造和結算戶變更,實現抄表到企業;龍華區加大產業資金扶持力度,修訂總部企業、節能減排扶持等企業扶持政策,提高扶持標準、優化審批流程,有效減輕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據統計,龍華區上半年累計撥付產業、科技、人才等專項資金近9億元,受益企業逾千家,其中中小企業達155家。“減稅降費”成效顯著,2019年1-6月屬期新增減稅政策合計減稅35.66億元。
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構成,龍華區落實最嚴格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動將保護關口前移,先後在科技企業集聚的錦繡科學園、寶能科技園、銀星科技園和大浪時尚創意小鎮設立知識產權檢察室,簽訂“1+13”知識產權保護清單,以點帶面實現轄區知識產權檢察保護全覆蓋,用法治力量構築龍華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積極推進“平安龍華”建設,建立產權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嚴格深入推進“執行轉破產”,推進“基本解決執行難”,全力以赴創造安心穩定的創業環境。
狠抓社會信用建設。區發改局將信用建設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工作,起草了《龍華區2019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點工作方案》《龍華區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加快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格局。以深圳北站為試點,啟動“深圳信用之窗”誠信示範項目,依托車站、社區等各類場景,開展“信易+”活動,增強信用體系建設的社會感知度,營造誠信經營氛圍,助力企業騰飛。
不斷創新完善服務企業制度。上線全國首創的龍華區產業政策查詢平台,為企業提供政策查詢-項目匹配-資金申報全鏈條服務。深入重點園區、街道開展政策宣講,組織專題培訓會,全面推廣產業政策查詢平台,確保轄區企業知曉、會用、用好各類產業政策。
實施產業扶持資金制度,精準推動轄區傳統產業集體轉型升級,為服裝、瓷器、紅木家具制造等傳統制造業不斷註入創意設計的因子集結轉型,邁向高端。其中,大浪時尚小鎮已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作為全國特色小鎮產業轉型經典案例,其經驗獲全國推廣。
目前,時尚創意產業已列為龍華區實體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大浪時尚小鎮對產業發展出臺30余條政策措施,涵蓋人才補貼、住房優惠、企業獎勵等方面,整體扶持力度處在全國前列,有力推動小鎮產業由“服裝制造”邁向“時尚創意”。目前,大浪時尚小鎮規劃面積11.97平方公裏,累計完成投資超百億元,入駐時尚企業及配套企業513家,包括瑪絲菲爾、卡爾丹頓、影兒、歌力思、拉珂蒂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2018年小鎮企業實現年產值約150億元,占全國一類商場服裝類銷售額近三成,形成“全國女裝看深圳、深圳女裝看大浪”的產業格局。
建設“產業創新主力區”
構築“夢創舞台”
今年8月9日,市工信局公布《2019年度市重大工業項目名錄》,此次名錄項目有29個,龍華區入選7個,列全市各區之首。用數據說話,展示出龍華區凝聚創新資源的絕對優勢。
近年來,龍華區委、區政府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標準規劃建設梅觀科技創新產業走廊,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力打造深圳市產業創新主力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主動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最大限度集聚創新資源,為深圳加快建設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貢獻龍華力量。
事實上,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等國家重大戰略規劃的核心區域,龍華區主動對接深圳創新發展“十大行動計劃”,大力培育新動能,加快建設產業創新主力區,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增長點和第一大支柱產業。
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精彩體現了龍華區打造全市產業創新主力區的實力和魄力,然而,更多精彩還在數據之外:
創新產業加速集結。國內規模最大液晶顯示器及液晶顯示模塊制造商之一——天馬微電子進駐龍華,將在民治建設新型顯示產業總部及研發基地,領跑全球顯示器領域。龍華區招商推介團隊頻繁出動,前往各地開展招商投資推介活動。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有20個以上的重點優質企業項目落戶龍華,總註冊資本超17億元。引進的重點優質企業(項目)包括以泰衡諾(傳音)、富士康工業互聯、九陽家電為代表的綜合性總部企業3家;以深國際現代物流、影怡商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項目10家;以天馬微電子、晶泰科技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企業28家;引進培育神目科技、豪恩集團、樂聚機器人創新型企業3家,為龍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2019年,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及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帶來的實際影響,龍華區加強與高端科研機構合作,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多方位引進高端研究機構、創新載體、人才團隊,不斷提升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能力,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主要表現在:
基礎研究機構建設提速。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深圳京魯計算科學應用研究院、深圳羅茲曼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深圳市智合先進材料應用技術研究院、深圳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研究院(龍華)已先後落戶龍華。目前,龍華區累計擁有省、市、區各類研發機構12家,其中市級重點基礎研究機構3家;全區加大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力度,對人才和團隊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場地、資金、住房等問題,專人服務,各部門合力解決。目前,累計引進省市創新創業團隊20個,累計建有院士工作站4個;鼓勵創新載體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創新載體,鼓勵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創新載體,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上半年新增省級創新載體23家,累計擁有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和技術中心等國家、省、市、區多層次創新載體共121家。
大力實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重點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實施國高培育計劃以來,龍華區國高企業從2016年的1188家增至2234家,實現2年翻番,總量位居全市第三,預計今年國高企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大力支持孵化載體建設,全區累計擁有國家、省、市、區多層次孵化載體65家;推動惠企政策落到實處, 2019年,圍繞國高企業培育、人才團隊引進、企業研發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孵化載體、科技金融等主題,相關部門舉辦了惠企政策宣講和培訓活動28場。營造創新創業社會氛圍,區相關部門聯合龍華區產業園區促進會、龍華區科技產業創新協會、龍華區創新創業促進會、深圳市航空航天產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共同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
人才“軟環境”成聚才留才“硬優勢”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龍華高質量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中軸新城征途中,表面上是經濟和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龍華區正奮力構築人才磁場,加速各類人才聚集。”區委書記杜玲表示,龍華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重大機遇,以更加優越的政策、更加優美的環境、更加貼心的服務,努力營造識才愛才、引才聚才、留才厚才的濃厚氛圍。同時,熱忱希望海內外英才,積極參與龍華新一輪開發建設,與龍華共同成長、共創輝煌。
2014年,龍華區全面啟動“龍舞華章計劃”,高層次人才引進增量5年跑出近14倍加速度,基礎性人才引進增量5年增長了18倍,為龍華跨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第一資源”。近幾年,也湧現了一批對龍華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
今年4月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期間,龍華區舉辦首屆“突出貢獻人才”頒獎活動,向李軍等7人頒發“突出貢獻人才”個人獎,向深圳中科飛測智能制造高精度自動化檢測團隊等3個團隊頒發“突出貢獻人才”團隊獎……通過對在龍華做出突出貢獻、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才和團隊進行表彰,識才愛才、引才聚才、留才厚才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人才是第一資源,“禮遇人才”是龍華傳統。如何讓人才“願意來、肯留下、能發展”,關鍵在於能否為人才營造良好的城市“軟環境”。
用最優資源禮遇人才。去年10月,龍華區一次性集中交付千套人才公寓,並將民治片區寸土寸金的兩幅地塊,作為人才安居項目集中開工。用最好的地塊建人才安居房,表達的是龍華區“用最好的資源禮遇人才”的理念。已簽約入駐寶能科技園的高層次人才代表解明博士,對龍華區的人才環境由衷贊嘆。解明博士坦言,選擇龍華的最重要因素是龍華區對人才安居和創業的各種大手筆扶持:“力度表達的是態度,令人感動。”
目前,龍華區正在加速推進的三大“人才工程”還包括:“人才街區”工程,構建集“公共服務、產業集聚、創業孵化、人才安居、投資融資”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為人才提供一站式、多元化、全鏈條的加速服務,打造聚才“最強磁場”;“人才大數據”工程,圍繞龍華區重大戰略實施、產業發展和用人單位需求,構建人才大數據平臺,實現精準攬才、科學評價和主動服務。4月份,在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首度發布人才大數據平台階段性成果,獲得廣泛好評;“人才綠道”工程,選取環城綠道首段建設,集聚人才要素、嵌入人才內涵,打造尊重、服務、激勵人才的永久陣地。現已完成全段綠道初步設計工作,有序推進人才廣場、人才驛站建設。
打造人才工作特色品牌。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人才驛站,對接港澳人才機構和人才資源,匯聚灣區專業人才,構建人才服務和人才集聚的綜合性平臺;營造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的“龍華效應”,成功舉辦首屆龍華區“突出貢獻人才”頒獎活動、第六屆百名博士龍華行等品牌活動,在電視、紙媒、新媒體等平台高頻度開展人才宣傳,全面展示龍華的優越環境和創新活力。
為人才創新創業打造良好“生態體系”。去年,龍華區發布了“人才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人才和團隊創業扶持政策”。其中,對人才和團隊“最高2800萬元”的扶持力度成為各大媒體平臺的“刷屏”新聞。事實上,仔細品味龍華區對於各級各類人才傾心幫扶的人才生態,這樣的扶持力度並不突兀。
近年來,龍華區立足產才融合,服務中心大局,以人才政策持續完善、政治引領持續推進、人才引進持續發力“三個持續”促進人才工作基礎更牢、空間更寬、成效更實。
龍華區人才生態呈現出明顯的“龍華特色”:龍華區是制造業大區,不僅僅需要高端研發人才,同時需要更大數量的管理、技能人才支持高端制造和制造業升級。龍華區針對產業需求,構建了廣泛涵蓋高端、中端、基礎人才的“金字塔”形人才政策體系,分層分類在獎勵補貼、住房安居、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今年以來,龍華區加快制定出臺各領域人才專項政策,逐步完善“3+8+N”的人才政策體系。
4月份,修訂並出台了《深圳市龍華區高層次人才確認管理辦法》《深圳市龍華區高層次人才綜合保障實施辦法》。制定印發《深圳市龍華區技能人才扶持辦法(試行)》《深圳市龍華區文化體育名家工作室扶持辦法(試行)》等專項領域人才政策。6月份,制定印發《深圳市龍華區高層次人才綜合保障實施辦法操作規程》《深圳市龍華區高層次人才評審實施細則(試行)》《深圳市龍華區高層次人才確認管理辦法操作規程》。7月份,修訂完善《深圳市龍華區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通過不斷修改完善並出臺系列人才政策,既為各領域人才引進、培育和評價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撐,又保障了高層次人才在醫療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就業、學習研修等方面的各項需求,建立符合龍華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政策體系,真正發揮人才政策“指揮棒”作用,吸引更多“高精尖缺”人才來龍華創新創業。
生態越來越好,人才蜂擁而至。高層次人才引進“雙提升”。上半年,龍華區新引進院士2名,新引進和認定高層次人才129名。截至目前,龍華區引進高層次人才數量共計1074名,超65%集中在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時尚創意等領域。基礎性人才引進實現新突破。新引進技術技能等基礎性人才超過12000名。公共事業人才引進實現新增長。截至目前,累計引進教育系統高層次人才66名(今年新增14名),醫療衛生系統高層次人才55名(今年新增7名),高水平醫學團隊12個。
龍華區是深圳產業大區,產業工人約130萬人,占比超90%。龍華區的人才關懷不僅僅只盯著高端人才,同時關註著數量龐大的普通外來建設者。這些普通外來建設者大部分8小時之內在園區,8小時之外在社區。平安、和諧、方便、溫暖的社會氛圍就成為營商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外來人口社會治理改革,2017年將“產業工人參與型治理模式創建”確立為區重點改革項目。2018年至今又創新開展“ 外來人口融合共治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觀瀾街道新瀾社區創新打造6支特色服務小隊,至今累計開展活動21期,排除隱患點1096處,服務社區居民6萬余人次。民治街道在4個社區成立13個共治聯盟,協商解決民生難題60余件。據統計,目前龍華區各項產業工人參與型組織的參與人數達3萬余人,各項治理服務參與人數達50萬余人次/年。
城中村治理,龍華貫徹“標準+”整治理念,註入品位、文化等特色元素,在去年完成首批136個城中村的治理後,今年第二批136個城中村陸續步上治理軌道。
實施“城市提質”營造“詩和遠方”
白天看波斯菊、粉草芭蕉,花海鋪地,湖光山色。夜晚,在熒光“星空綠道”穿行,星空、星河、星雲、漩渦躍入眼簾,不時“邂逅”螢火蟲……這一幕幕畫面並非是5A級景區特有,只是“龍華環城綠道”其中幾處景致。
作為龍華區重點民生建設項目之一,環城綠道規劃全長135公裏,其中新建綠道96公裏。全線將經過7個森林郊野公園、40個城市公園、16座水庫。除了主線呈一個大的環線,支線綠道也將在生態資源密集的片區形成小的環線,把龍華區環城綠道打造成“大環套小環”的綠道格局。
“大手筆”興建環城綠道只是龍華區實施“城市提質”補齊民生短板,向“民生高地”進軍的一個縮影。
“公園之城”逐步建成。目前,全區公園共有132座。今年以來,加快推進12個公園建設提升。其中,白石龍音樂公園完工並對外開放,包含北站中心公園、民法公園等5個公園正在施工。高標準打造國際一流“龍華綠環”。目前,全區綠道共有240.816公裏。環城綠道啟動段38公裏全線貫通並對外開放,力爭2021年全線貫通。
推進優質教育大提升。2019年,龍華區加快學校建設項目推進,創新形式解決學位缺口,招生合計解決3.6萬個義務教育學位,通過采用借址辦學、租賃物業辦學、推進易建學校、挖潛擴班等多種途徑,短時間累計解決公辦學位1.2萬個左右;領先全市推動5G+智能教育,推進未來學校建設。上半年新增幼兒園20所、幼兒學位7050個。推進時尚設計學院規劃建設,加快填補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的空白。成立民治中學教育集團,增強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力,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
健康服務日新月異。有序推進市新華醫院、市第二兒童醫院、區綜合醫院等3家醫院新建項目,以及市人民醫院龍華分院、區人民醫院、區中心醫院等3家醫院改擴建項目。區高層次醫學團隊——德國漢諾威醫科大學康復醫院古藤博納教授團隊項目6月中旬在區中心醫院揭牌。
保障房建設力度不減。上半年籌建開工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752套,超額完成第一、二季度任務安排。探索建立10種房源籌集渠道,扭轉區保障性住房供不應求現狀。
加快織密交通網。地鐵4號線北延段長湖站至觀瀾站區間左線順利貫通,預計2020年底開通試運營。深圳地鐵6號線翰銀區間右線暗挖隧道順利貫通,預計2020年通車。推動18、21、22、25、27號線等5條線納入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構建港深莞軌道交通網絡。
水汙染治理紮實推進。今年3月底,龍華區水汙染治理項目集中開工。今年計劃完成10大類、99項任務,總投資31.6億元。截至8月中旬,已完成投資22.296億元,投資完成率70.56%。
文化產業漸入佳境,文化活動精彩紛呈。龍華區以“文心龍韻、博薈華章”為主題,以“1個主會場+10個分會場+15個活動點”陣容亮相2019年文博盛會,全面彰顯龍華文化產業“實力、特色、成果”。在這裏,人文底蘊深厚,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時尚文化薈萃交融,有龍舟文化藝術節、國際網球公開賽、國際象棋等級賽、國際版畫雙年展、中國女裝設計大賽一系列常設節慶與賽事。在這裏,高端文體資源日益集聚,深圳市美術館新館和深圳市第二圖書館預計今年10月開工建設。通過一系列創新的發展理念、獨特的文化品牌、強勁的產業實力、豐富的惠民活動,龍華區正奮力打造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新高地。
站在2019年新歷史節點上,圍繞龍華區的發展目標,龍華區正在制訂更精細的指標體系。按照組團集聚、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思路,全面加快推進“三城兩鎮一中心”開發建設,未來形成總面積超50平方公裏、產值超3200億元的新增長極。
不僅如此,龍華區是深圳中軸新城,南聯香港,北接東莞,是深圳南聯北拓、連貫西東的重要通道,對深圳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發展能級、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意義重大。龍華區深入落實中軸提升戰略,加快推動梅觀科技創新產業走廊規劃建設,合理布局科技產業創新項目,加快釋放沿線1.2平方公裏土地。以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依托龍華制造業雄厚基礎,從南至北布局“國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區”“國家級智能制造示範區”和“深圳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形成一條縱貫龍華南北、多軸復合的優質科技創新產業帶。
一列列高鐵從深圳北站呼嘯而出,汽笛聲激蕩人心;一棟棟摩天大樓在北站商務中心區向上生長,“龍華高度”不斷刷新。在龍華這幅坐標圖上,隨著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全面鋪開,最美中軸新城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