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 So鍾愛盂蘭勝會有多個非遺項目。香港商報記者 崔俊良攝
Stella對在機場展出她的作品感到十分雀躍!
【識港網訊】
漫畫藝術家蘇敏怡(Stella So)近年愛上描繪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她的“愛”很不簡單,如死跟搭棚師傅11日以研究搭棚技術、目不轉睛看燈籠紮作4小時、連看經師唱經3天、走訪多場盂蘭勝會,也學人沖沖奶茶。其研究精神堪比學者。她說,要這樣做,因為其非遺畫作講求程序、規則、結構,會呈現中間細節,她不想講錯,因此要花很多時間研究後才下筆,“這些東西是會留給後世人睇的!”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現展出
在赤鱲角機場地面運輸中心,正展出Stella So的作品,名為《妙繪‧香港非遺》,它是《藝術、文化與音樂巡禮在機場2018》的其中一個展項,展出20個非遺項目插畫如“港式奶茶製作技藝”、“戲棚搭建技藝”、“長洲太平清醮”、“中秋節——大坑舞火龍”、“香港潮人盂蘭勝會”、“紮作技藝”等,展期至11月11日。早前走訪看了一回,對其活潑鮮明、趣味十足的插畫留下深刻印象,可說活現了香港獨特的傳統及地道人文風貌。
Stella So與非遺結緣,始於2015年香港潮屬社團總會舉辦首屆盂蘭文化節,她畫了好幾幅插圖,放大了放在展覽區,與圖片及文字一併道出盂蘭節的文化精髓。翌年,還出版了《盂蘭的故事》插畫書。她亦與一些單位合作推廣非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去年出版的《香港非遺便覽與實踐》,她便負責描繪該8項非遺(宗族口述傳說、嘆歌、大聖劈掛拳、漁民、茶粿、奶茶製作技藝、花燈紮作技藝及剪紙技藝)。她同時應政府非遺辦事處邀請,繪製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見表)所涵蓋的20個項目插圖,今次機場展出的就是這20份作品,不過是放大了的。Stella說,對於能在機場展出這麼大型作品,讓旅客認識香港的地道文化,感到很興奮!
跟著搭棚師傅11天作紀錄
回想自己繪製非遺插畫的歷程,她說是用“research”態度去做,一如做大學論文。“每一種非遺都有長遠傳承,好有歷史功架,被人提拔不簡單。我好驚講錯,所謂『識少少扮代表』,講錯咗,在老前輩面前好醜啊!”她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但是現世人看,也可留傳下去,給後世人看,所以不能錯,要精確描繪非遺的內容。
這種態度,驅使Stella用上很多時間去觀摩非遺的過程,如今年的盂蘭節,去了多場盂蘭勝會,邊看邊寫下筆記及插畫草稿。說到最深刻的“研究”,要數看搭棚技藝,“大約2、3年前,近天後誕的農曆二三月,跟著一個師傅11天,記錄怎樣搭棚,跟他們一樣,朝8時半開工,晚6時收工,有人問我係咪監工,更有人以為老闆娘係我阿媽。”記者聽到這裏已笑翻天,但表情鬼靈精的Stella繼續嚴肅地說:“我要睇做嘢過程,因為這樣才可了解技巧、次序、傳承等問題,如佢哋會搵穩陣地方開始搭,如石屎角落,落腳會快些,會著白飯魚開工,因為夠軟可啜實竹,腳又要有力,搭時,一人在下面遞竹,兩人在上面拍拖更搭。”
最愛是盂蘭勝會眾多非遺
一卷尺就可度出搭棚基地大小,知道用多少竹,這些神乎其技,都是經驗累積而來,Stella對之嘆服不已!但她小時候並不知道非遺是什麼東西,“初小前住在茶果嶺,近天後廟,望落樓下,有時會見到舞龍、舞獅、舞麒麟,話天後廟靈驗,慶祝,我就覺得好神奇!”長大後明白了,近十年對非遺的理解更多些。
投資大量時間研究非遺,她終於找到自己的最愛,就是盂蘭勝會,因為裏面每一樣東西都已是非遺,如搭棚、紙紮、經師、潮州祭品、潮劇,她並計劃繪製第二本盂蘭插畫書,“我好想畫經師,但要睇多些。”她為了有更好的掌握,啟發靈感,在盂蘭勝會舉行時,連續3天聽經師唱經,她亦會帶備《盂蘭的故事》插畫書,送贈予盂蘭勝會有關負責人,“去三角碼頭盂蘭勝會時,就拿此書去結緣,請他們指正。”
而她喜愛經師的程度,已到達欲成為一員的地步,“我不是全職搵食,想做 part-ime(兼職),只係想學到嘢,有心幫人,佢哋啲經師乜人都有,部分係大陸人,部分係香港人,亦有師太,有女人做的。”Stella一臉認真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