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基層醫療署昨日公布社區藥物名冊的運作機制,「社區藥房計劃」預計明年第四季推行,先在東區、油尖旺、沙田、元朗四區試行,每區有四至五間藥房,計劃2027年底擴至全港18區。社區藥物名冊分為三個層級類別,涵蓋超過100項藥物,包括止痛藥、止瀉藥,由政府提供資助,病人實際支付的共付額費用將於明年下半年公布,確保費用比市場價格便宜。
設三類別 長遠達400項藥物
醫務衞生局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張偉麟表示,社區藥物名冊推出初期,將以「慢病共治計劃」的藥物名單為基礎,涵蓋超過100項藥物,並由醫院管理局統籌採購,確保藥物的品質與安全。張偉麟指,當局會根據病人的需要逐步擴展,長遠可望涵蓋多達200至400項藥物,政府亦會不時審視名冊的藥物名單,為未來納入新藥預留彈性,以配合社會需要。
社區藥物名冊涵蓋基層醫療常用藥物,包括預防性藥物、慢性疾病管理藥物及治療偶發性疾病所需藥物。張偉麟表示,名冊設有三個層級類別,各層級藥物的納入機制、使用範圍和共付模式各有不同。
第一層以非專利藥物為主,例如止痛藥、止瀉藥,預計佔名冊全部藥物超過八成,並按藥項及配發期計費,每個配發期收取固定費用。第二層涵蓋個別專利藥物和指定藥物類別,如針對糖尿病等慢性病藥物,按照藥項及藥量計費,費用低於市場價但高於醫管局採購價。第三層則為特別藥物類別,則視乎前兩層機制運行成熟並收集意見後再納入。
社區藥物名冊的藥物應用預計明年下半年推行,「相信市民可以較市價低出不少的價格買藥。」張偉麟表示,名冊主要受惠對象為參加了基層醫療健康計劃的市民,屆時參與政府基層醫療健康計劃,例如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市民,可通過計劃內的醫生或參與社區藥房計劃的社區藥房,根據醫生處方,按共付模式獲配發名冊內的基層醫療藥物。
基層醫療署推指引 建清晰框架
基層醫療署並推出《基層醫療社區藥房指引》,為社區藥房及其藥劑師服務準則建立清晰框架。指引作為社區藥房計劃的標準基礎,涵蓋社區藥房四大範疇,分別為運作及管理人員標準、處所要求、日常運作程序和服務範疇。首階段社區藥房計劃(社區)將於本季度進行招標,並於明年第四季起分階段推行。投標者必須是註冊藥房,在人手、儲存環境、工作流程、電腦系統等方面須符合標準。
在社區藥房計劃「社區」服務模式下,符合參與藥物重配服務的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病人,求診後可先領取首8周的藥物,然後病人可聯絡自行選定的社區藥房預約覆配藥物,每次取8周藥物。費用與醫管局藥物收費一致。局方希望透過該計劃,加強病人準確用藥,避免貯存過量藥物,從而減低風險和可能造成的浪費。
香港肝臟移植協會會長黃龍輝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表示,在社區藥房計劃下,病人看診後無需每次都到醫院取藥,可憑處方就近到社區藥房內配藥,節省路程。他關注社區藥房在各區的具體地點,是否鄰近地鐵站或巴士站。他舉例在東區,居住杏花邨的病人若住所附近沒有社區藥房,最近的一間是位於西灣河,而且遠離公共交通站,病人覆配藥物時便不夠方便。
安全管理|院舍病人定期獲發藥物 免過量貯存
基層醫療署預計明年第四季起分階段推行社區藥房計劃,計劃設有「社區」和「院舍」兩種服務模式。在「院舍」服務模式下,居住在安老及殘疾院舍的醫管局病人,會定期獲配發醫管局處方藥物,改善目前院舍由職員每日整理和分發藥物的情況,以加強病人準確用藥,減低過量貯存藥物的風險。政府預計,2027年第一季開始分階段推行社區藥房計劃「院舍」服務模式。
醫務衞生局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張偉麟昨日表示,政府將於明年第一季及第四季,分兩批次推出社區藥房計劃(院舍)招標書,每批次擬選2至3間藥房參與。第一批藥房預計於2027年首季啟動服務,初步預計每間藥房可服務多間院舍,覆蓋院友數量按藥房規模,從數百人至數千人不等,最終覆蓋規模待招標後確認。
張偉麟指出,目前院舍常需為院友一次性領取半年藥物,部分院友因患多種慢性病,可能需要同時服用8至10種藥物,院舍需承擔大量藥物儲存、分揀和派藥工作,壓力較大。社區藥房計劃將透過電子處方,由社區藥房直接將藥物配送到院舍,並配套電腦系統,核對院友身份、服藥時間、藥物類別和劑量,協助院舍精準派藥。
參與計劃的社區藥房也會按病人或院舍的實際需要,提供多項專業藥劑增值服務。除一般藥物諮詢和輔導、藥物整合、藥物安全信息外,社區藥房計劃(社區)的藥房可提供藥物管理、慢性疾病管理、戒煙及推廣口腔健康;社區藥房計劃(院舍)則包括建立藥物派發系統、院舍藥物管理及庫存、健康教育及員工培訓等增值服務,確保派藥安全準確和加強院舍的藥物安全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