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自從去年大熊貓「盈盈」誕下一對港產龍鳳胎「加加」和「得得」,加上中央再贈港一對大熊貓「安安」、「可可」後,令全城掀起一片大熊貓熱潮,相關經濟效益在香港海洋公園的業績上可見一斑。園方昨日向立法會提交2024/25財政年度(至今年6月30日止)的業績年報,受物業、機器及設備減值撥回等因素拖累,整體錄得2.747億元虧損,但單計海洋公園業務的話,算得上「旺丁旺財」,總入場人次按年升10%;大熊貓相關周邊商品收入明顯增加,帶動收入按年升9%,相關知識產權(IP)產品由不足200款倍增至逾600款,銷售額及付費活動等園內消費亦錄得雙位數增長,合共貢獻近3億元。有旅遊界建議,在大熊貓IP成功的基礎上再把握機遇,深化熊貓經濟的產業鏈,以及打造更多具本土特色的文化IP,形成多元化的旅遊吸引力。
根據海洋公園提交立法會的業績年報顯示,較能反映核心業務經營狀況的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於期內轉虧為盈,由上一個年度虧損1,720萬元變為錄得4,240萬元盈餘,差額達5,960萬元,主要得益於一對龍鳳胎熊貓帶來的熱潮及IP品牌收入,亦令銀行結餘及現金結算增長3,710萬元至近17億元。
海洋公園公司董事局主席龐建貽表示,上個財政年度於營運、保育和教育範疇皆取得重要突破,園內6隻大熊貓為保育和教育工作帶來槓桿效益,亦讓公園連繫更廣泛受眾及為業務增長創造前所未有的機遇。
大熊貓主題商品增至逾600個
據文件顯示,大熊貓主題商品存貨單位數目由200個跳升至逾600個,銷售額佔年度紀念品零售銷售額39%;與24個授權夥伴合作推出多款產品,各式各樣聯乘商品總銷售額達1,983萬元。海洋公園行政總裁黃嗣輝指出,隨着自家IP品牌「Panda Friends」誕生,再配合創意商品及沉浸式體驗,自1999年起,累計有5,500萬訪客人次入園觀看大熊貓。
文件指出,年內海洋公園及水上樂園合共錄得346萬人次入場,按年升10%,其中本地訪客升9%至221萬人次,非本地訪客更升12%至125萬人次。對於不少人專程入園觀看大熊貓龍鳳胎,黃嗣輝指每日於「專享早場」探望家姐「加加」及細佬「得得」者中,不少屬外籍人士,雖然每人收費1,500元仍十分受歡迎,「每日40個名額大多接待逾半,期內為樂園帶來400萬元收入。」園方正擴建大熊貓展館,作為「加加」及「得得」長大獨立後的居所。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大熊貓龍鳳胎出生後,海洋公園已成為不少旅客必到的旅遊景點,以日本及東南亞國家的旅客較多,相信待大熊貓龍鳳胎的紀錄片於明年上映後,會令熱潮持續升溫。海洋公園積極透過大熊貓品牌提升收入,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建議香港特區政府與海洋公園牽頭並提供支援,讓海洋公園與市場合作,共同打造熊貓品牌及產品開發,讓熊貓IP深入各區並成為香港品牌,以熊貓IP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會務總幹事林志忠指出,海洋公園有關大熊貓的銷售業績,足以正面展示出市民和旅客對熊貓的熱愛,期望園方能善用祖國贈送的珍貴禮物,開發更多創新商品。除了海洋公園外,各界亦應積極把握熊貓熱潮,建議其他旅遊景點參考其成功經驗,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化IP,「例如舞火龍及長洲大平清醮等具有香港特色的文化元素,都可開發成鮮明的動畫人物,讓海外旅客通過這些IP了解香港文化,同時吸引他們購買相關周邊產品。」他期望,熊貓熱潮在吸引旅客「旺丁」的同時,亦能真正實現「旺財」的目標,開拓更廣闊的經濟發展空間。

水上樂園錄1.4億虧損 議員建議交康文署管理
海洋公園截至今年6月30日的2024/25財政年度,整體虧損2.747億元,較上一個年度虧損多超過2億元。分拆海洋公園及水上樂園兩盤數的話,海洋公園2024/25年度錄得經營盈餘1.907億元,但因為水上樂園的經營虧損高達1.483億元,拖累整體業績。園方披露,水上樂園上年度首次在非夏季關閉7個月以節省成本,全年度錄得25萬人次訪客,僅為政府早年估算140萬人次的17.9%。園方又解釋,水上樂園現時面對不少挑戰,包括疫後市民及旅客的入場意慾減低、秋冬天溫度較低影響入場、 大灣區內類似設施的激烈競爭等,園方會檢視營運模式,並且會研究長遠發展方向。有議員認為,水上樂園耗資40億元興建,現時卻成為沉重負擔,應考慮「止血」。
根據海洋公園提交立法會的業績報告顯示,總收入按年增長9%至約12.881億元。經營盈餘轉虧為盈,錄得超過4,200萬元。不過,由於物業、機器及設備減值撥回較上一年度減少超過2億元,導致虧損擴大。財務表現方面,海洋公園錄得經營盈餘逾1.9億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4%,但政府提供4年、每年2.8億元的保育及教育補助,將於2025/26年度屆滿,園方會繼續以平衡收支為目標,積極研究及採取開源節流措施。
龐建貽盼熊貓館擴建趕及後年完工
針對水上樂園的經營虧損高企,海洋公園表示,園方會繼續檢視水上樂園的營運模式,研究長遠發展方向。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直言,水上樂園距離賺錢仍「好遠」,尚未找到解決方案。
他表示,園內三代同堂的六隻大熊貓為保育及教育工作帶來槓桿效益,推動公園品牌與營運表現同步提升,公園計劃於2028年開放「歷險主題園區」,引入笨豬跳及巨型飛索等新設施,並在2027年50周年前完成大熊貓展館擴建及多項新項目。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海洋公園的虧損情況只屬「虛驚一場」,因為超過2億元的虧損,主要來自海洋公園的資產估值,較重要的是經營狀況;海洋公園由去年度錄得經營虧損約1,700萬元,到今年度錄得4,200萬元盈餘,已由負變正,他向海洋公園給予高分,相信公園不用再到立法會申請注資。
不過,田北辰表示,水上樂園虧蝕超過1.4億元,如果加上政府2.8億元的保育及教育補助屆滿,海洋公園會將在經營上錄得更大虧損。他認為,最重要是政府如何看待海洋公園,明年之後是否再繼續給予經濟支持,「很多香港人都對海洋公園有情意結。」他建議考慮將水上樂園交予康文署管理,或改建為滑雪場,減少持續虧損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