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近日,菲沙研究所發布《世界經濟自由度2025年度報告》,香港繼續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顯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市場優勢。在國際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香港以具前瞻性的立法舉措鞏固獨特優勢地位。
今年5月,立法會正式通過《2024年公司(修訂)(第2號)條例草案》,在香港引入公司遷冊機制,核心優勢在於平衡「法人身份連續性」與「稅務確定性」。企業在遷冊過程中無須中斷原有法人身份,可繼續履行既有合約與權利義務,有效避免過往因註冊地變更所引發的業務重置成本。
放寬需75%股東投票通過安排
在具體規範層面,立法過程充分體現了對市場實務的重視。針對業界反映的75%股東批准門檻問題,最終方案放寬了需要75%股東投票通過的具體安排,容許現場大會或者書面授權投票等靈活安排。此舉尤其便利股權結構複雜或者分散的企業完成遷冊事宜的行政安排。同時,明確要求企業合規遷出法律意見書須於申請前35日內出具,及要求企業有能力償付短期(12個月內到期)的債務,細化規定均提升了制度的可操作性與預期性。
從國際協作角度觀察,香港政府已積極與多個傳統離岸司法管轄區展開對話。據悉,百慕達等地區正推進將香港納入其認可遷冊目的地名單,此舉將進一步簡化企業從這些地區遷冊來港的行政程序,形成制度協同效應。
在稅務處理方面,對遷冊前未在香港經營業務的企業提供過渡性稅務安排,並在《稅務條例》中確立遷冊公司屬於「在香港註冊成立」的法律定義,從而使其自再註冊日起符合香港稅務居民資格,並可享受全面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的稅務優惠。
實施全球最低稅和香港最低補足稅
另外,企業需要關注的是,今年在香港開始實施的全球最低稅和香港最低補足稅,可能對遷冊企業產生深遠影響,建議有意遷冊的企業盡早啟動合規準備與稅務影響分析,以實現平穩過渡。
新遷冊機制不僅為企業提供更具彈性的組織架構選擇,也與香港發展總部經濟的戰略方向高度契合,企業宜把握機遇,結合自身發展策略,在專業機構的協助下穩步推進遷冊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