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2025施政報告|綜援長者獲資助入住粵安老院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9-18 10:25

【識港網訊】面對人口老化,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施政報告宣布推出11項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包括增設三間長者鄰舍中心、長者社區券與長者院舍券加碼。特區政府優化大灣區養老安排,今年底前推出試驗計劃,資助赴粵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安老院。

政府繼續精準扶貧,包括增設六個社區客廳,令社區客廳總數增至15個,預計可惠及約7000個劏房戶,服務超過140萬人次。

李家超表示,新增的三間長者鄰舍中心,加強在地區為長者提供支援,料每年可服務約3000名長者。政府亦會以試行方式,將政府新建的福利項目設施出租,讓服務營辦機構有更大彈性提供不同資助模式的長者日間護理及支援服務。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會增加4000張,達至16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增加1000張,達至總數7000張。

消息人士表示,新增的三個鄰舍中心選址在大埔西沙、安達臣、啟德,預計明年提供服務。而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將採用「公建民營」模式,由私營機構自負盈虧營運,目前已有兩個試點,分別位於將軍澳日出康城、啟德天璽·天,預計明年開始招標,相信「公建民營」模式可激活私營市場力量,帶來更多創新的長者服務。

 

廣東照顧計劃院舍增至24家

優化大灣區養老安排方面,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安老院,每名合資格長者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名額1000個。由10月起,參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內地安老院,將由15家增至24家,覆蓋城市新增珠海、惠州,令覆蓋城市增至八個。

特區政府今年底前推出為期兩年的試行安排,分擔參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香港長者,在國家基本醫療保障政策下須自付的部分醫療開支。消息人士透露,計劃年底開始增加醫保額度,包括1萬元的門診額度及3萬元的住院額度,方便香港長者在內地養老。

就精準扶貧,政府將試行為離開綜援計劃並符合資格領取在職家庭津貼的住戶,提供有時限現金獎勵,鼓勵他們自力更生。另外,政府會推出共建關愛社會資助計劃,推動支援公益事業的家族辦公室提供資源,推行惠澤弱勢社群的項目,並在2026年年中發表《香港精準扶貧工作成果報告》。

 

團結基金:贊成鼓勵跨境養老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表示,贊成政府為長者探索更多跨境養老的選擇,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現時在深圳以外地區的院舍入住率偏低,截至2024年,廣州、佛山、中山和肇慶僅介乎3%至17%。他認為政府可因應長者的實際需求,將資源更多投放於院舍以外的選擇,實踐跨境居家安老。

 

設社會高齡化對策組 推動銀髮經濟

為應對社會高齡化挑戰,政府會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由政務司副司長帶領各政策局制訂對策,除了涵蓋安老、醫療、房屋、文化康樂、樂齡科技等,亦會考慮推動銀髮經濟進一步發展,並會諮詢安老事務委員會,在明年提交報告。

長者因身體狀況關係或生活習慣,在消費上有着與一般消費者不同的需要,在飲食、個人衞生、健康護理等方面,都有龐大的消費潛力。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已於5月公布30項措施,冀通過展覽及零售優惠、電子商貿、「銀髮高峰會」、推廣長者飲食及保障年長消費者權益等方式,多方面促進銀色消費。政府會聯同香港工業總會制訂「銀色Q嘜」,以及與業界進一步研究就銀色產品制訂更多大灣區標準,便利業界為長者提供更多選擇。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表示,政府成立「工作組」,體現正視高齡化議題的複雜性。他建議工作組加強跨部門協作,並在制定政策時積極採納長者意見,以切合實際需求。在推動銀髮經濟方面,他呼籲政府系統化界定服務與產品範疇,並探索「長期護理保險」等金融工具,以釋放市場消費潛力,從而將高齡化轉化為發展動力。

社聯行政總裁陳文宜期望,工作組成立後,應探討如何與社會各界共議共創,重點關注樂齡科技發展及應用、社會參與、銀髮經濟、加強基層醫療與社區支援系統、大灣區養老和相關福利、醫療及復康等安排。

11項加強照顧長者措施

居家安老

•增加4000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至總數16000張

•新增西沙、安達臣、啟德3個長者鄰舍中心,預計每年可服務3000人

•試行「公建民營」模式,提供不同資助模式的長者日間護理及支援服務

•優化「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為出院後有需要的長者提供社會福利支援服務

加強院舍照顧服務

•增加約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

•增加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至總數7000張

•資助院舍現職合資格的保健員修讀護理保健師專業文憑課程

優化大灣區養老安排

•每月資助合資格赴粵養老長者5000元,共1000名

•10月起擴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增加9家內地安老院,新增珠海、惠州2個城市

•年底推出醫保資助,分擔參與「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者在國家基本醫保下自負的部分開支

•廣東及福建省養老之長者,政府可將援助款直接匯入其內地銀行賬戶內

資料來源: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

支援照顧者 為300高危戶裝意外偵測系統

照顧者是長者和殘疾人士的重要支撐,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為照顧者提供適當支援能減輕他們的身心壓力,讓他們能更有心力照料長者和殘疾人士。政府將預留每年5億元經常開支,推出一系列加強支援措施,預計25/26年度為300戶高風險住戶安裝智能偵測系統。

擴數據平台 連結更多部門機構

現行對照顧者的支援措施,包括向低收入家庭的照顧者發放津貼;加強暫託服務,讓照顧者有喘息空間;設立24小時由社工接聽電話的熱線;推出一站式資訊平台,以及大規模公眾宣傳和教育活動。李家超指出,政府會預留每年5億元的經常開支,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強支援照顧者,包括政府已建立首階段的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初步連結社署、醫管局和房委會的數據,並會逐步連結更多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數據,擴展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

政府消息人士指,有關開支除了會用於識別社區中欠缺支援的高風險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獨老或雙老住戶等之外,亦會增加現有的服務量,以及加強轉介等。當社署從醫管局得悉有高風險照顧者入院後,會有人員主動接觸及支援他們的「被照顧者」,並按他們的需要提供緊急支援。

政府亦會繼續推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3年,邀請關愛隊主動關懷及探訪相關的高風險家庭,並協助獲關愛隊轉介的住戶按需要安裝及使用「平安鐘」服務,並計劃在25/26年度為300戶高風險住戶安裝智能意外偵測系統。

消息人士透露,智能意外偵測系統將在公屋及居屋安裝,當有關人士於家中發生意外時,便可透過系統偵測,情況有如以往的智能水錶,透過偵測住戶的用水量有否異常,例如長者或殘疾人士在洗澡時暈倒,便會觸發偵測系統,屆時系統會通知照顧者,若聯繫不上照顧者便會直接向有關部門求助。由於每戶家庭的私隱方面接受程度不同,消息人士指,該系統的安裝亦須視乎各戶用家的接受程度。

此外,繼續推行「與照顧者同行」計劃,並培訓前線物業管理人員,為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協助,為期3年;亦會優化現有照顧者資訊網的AI聊天機械人功能。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支持政府建立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他表示,數據平台未來應參考新加坡護聯中心的服務模式,增設社福服務資料庫及電子轉介機制,根據照顧者的需求與背景,精準匹配暫託服務、心理輔導及緊急支援,構建更全面的照顧者支援平台。此外,他建議探討職場支援政策措施,進一步緩解照顧者壓力。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