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從軍營到地方,他們始終未改軍人本色。在廣東,一大批退役軍人正活躍在基層治理一線,憑借獨特的組織優勢與專業能力,成爲化解矛盾糾紛、凝聚社區共識、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力量。
他們不僅延續着部隊的紀律意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爲民服務情懷,更在應急搶險、國防教育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使命擔當。廣東退役軍人正在用實際行動,爲基層善治注入正能量。
「鐵腳闆」走出群衆路線新實踐
「什麽時候能解決一下大塘片區的灌溉水塘漏水問題?」「鄰裏間的道路糾紛需要幫忙調處。」在河源市紫金縣鳳安鎮的禾坪上,十幾張小闆凳圍成一圈,鎮裏的退役軍人正拿着筆記本認真記錄村民們的訴求。這樣的場景,如今已成爲紫金縣各個村子的常态。
爲推進退役軍人賦能基層治理,河源市紫金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創新推出「禾坪說事‘兵’先行」活動,搭建起包括縣鎮兩級人大代表、縣級政協委員以及黨員代表、退役軍人、法律顧問等在内的「評理說事團」,每月在一個村(社區)的禾坪零距離了解社情民意,着力解決退役軍人的急難愁盼與涉及村民利益的民生難題。
随着「禾坪說事‘兵’先行」活動的開展,退役軍人志願者作爲「評理說事團」的成員,成了禾坪上的新主角,群衆信賴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在紫金逐漸形成。
從田間地頭到企業車間,退役軍人的身影活躍在基層治理第一線。同樣在東莞,「飛哥調解室」也成爲群衆口中的「暖心站」。
「感謝‘飛哥調解室’,用心幫助我們和企業溝通協調。我想向你們說一聲謝謝!」東莞市松山湖生态園片區黨委的熱線接到一通特别的感謝電話。原來,此前「飛哥調解室」成功調解4起矛盾糾紛,調解金額達27萬元。而這個感謝電話,正來自于其中一名涉事家屬。
退役軍人李榮飛退役後主動下沉到松山湖生态園片區,爲群衆排解糾紛。他負責的「飛哥調解室」,是松山湖首個個人調解品牌工作室。「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的服務理念,讓退役軍人成爲基層矛盾化解的生力軍。
廣東持續加強老班長工作室、心理輔導室、法律援助室等陣地建設,建強老兵網格員、調解員、平安志願者隊伍,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爲基層社會治理和志願服務聚力賦能。目前,我省共建立「老班長工作室」3540個、組建老班長隊伍7048人,4000餘名退役軍人加入思政指導員隊伍,在化解鄰裏糾紛、纾解社會矛盾、守護一方平安的「新戰場」上,續寫着爲民服務的動人篇章。
全省組建38支退役軍人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
「軍裝雖脫,軍魂猶在。」除了基層調解,退役軍人在應急搶險、國防教育等領域同樣勇擔重任。
在中山大學的分享會上,省老兵宣講團成員、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劉坤德講述了他作爲基建工程兵,投身深圳建設勇做「拓荒牛」的故事。
肇慶邀請一等功臣、最美退役軍人、優秀退役軍人組建起60支「兵講團」,依托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國防教育基地、青少年軍校等國防和雙擁宣傳教育陣地,常态化開展「鐵軍講堂」宣講活動,推動國防雙擁宣傳教育走深走實。
從國防軍事到紅色故事,從高校機關到社區街道,廣東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退役軍人志願服務」新模式,組建「老兵永遠跟黨走——老兵宣講團」等宣傳隊伍,廣泛宣傳革命傳統和紅色文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發揮弘揚紅色基因作用。這群退役老兵爲大家帶來一場場既接地氣,又走在前沿,更富有「軍味」的宣講活動。
從國防教育的理論課堂到應急搶險的實踐戰場,廣東退役軍人完美诠釋了「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使命擔當。
「看到群衆都安全,再累也值得!」此前,肇慶市懷集縣受台風「蝴蝶」影響,部分街區出現積水導緻群衆被困。佛山市南獅退役軍人志願救援隊聞「汛」而動,派出14名專業救援隊員、3輛救援車和3艘沖鋒舟前往支援,及時發現并轉運被困人員。
一次次急難險重的任務中,總不乏退役軍人應急救援志願隊伍的身影。廣東不斷完善選拔、培訓、激勵、保障機制,讓退役軍人在基層治理中更好發揮作用,打造退役軍人參與治理的廣東品牌。其中,廣東将開展應急救援志願服務作爲重中之重,培育了可調度、成規模的38支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
「這些隊伍配備了專業及通用救援裝備,包括地震雷達生命探測儀、水下推進器、水下機器人、沖鋒舟、橡皮艇、救生衣等,可有效應對各類應急救援場景。」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共有專業應急救援骨幹力量6197人,共持有1650項救援資質,爲應急救援工作的高效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