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這場抗戰不僅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篇章,為人類和平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在長達14年的艱苦抗戰中,展現了不屈不撓的精神,憑藉全國上下一心對抗侵略者的頑強意志,最終取得偉大勝利,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香港在抗日戰爭中擔當重要角色。國難當前,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堅持抵抗日軍侵略,積極營救受困的文化人士和盟軍成員,貢獻良多。同時,香港亦是重要的資金和物資中轉站,為全國抗戰提供重要的物質支持。這些事跡展現香港市民與祖國同胞同仇敵愾、奮戰到底的決心,以及血濃於水的愛國情懷。
樹立正確歷史觀 多元全面涵蓋抗戰史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抗戰史就是一部最好的愛國主義教材。教育局非常重視歷史教育,希望年輕一代學好歷史,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培養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責任感和歸屬感,傳承愛國基因。
目前,小學人文科、中學中國歷史科和歷史科課程均涵蓋相關內容。適逢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教育局與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共同籌辦「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專題展覽及研習計劃」,為師生提供展覽導賞和體驗活動。同時推展「從戰爭到和平:近代中國歷史給我的人生課」學與教系列,包括「AI抗戰志士」到校巡展支援服務,結合三位老兵的參戰經歷及人工智能技術,讓師生與虛擬老兵互動交流,學習正確價值觀和態度;舉辦「畫說抗戰——全港中學生創作比賽」,加深學生對抗戰歷史和香港抗戰遺址的認識。另與港大電子學習發展實驗室合辦「歷史科電子閱讀獎勵計劃」,並與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合辦「學博多材——新手策展人培訓班」,促進學生學習抗戰歷史。
內地交流方面,教育局積極在內地交流及考察行程中加入「紅色資源」,豐富學生體驗。我們將舉辦一系列以「抗戰勝利80周年」為主題的學生內地考察,參訪點包括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及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讓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將課堂所學歷史知識轉化為具體感悟。
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局勢,盼望同學以正確的歷史觀為基礎,全面了解抗戰歷史,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明白國家走向富強的艱辛歷程,體會國家和香港血脈相連的關係,增強民族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從先賢先烈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中,學習勇於承擔和堅毅不屈的精神,好好裝備自己,成為維護國家主權、世界和平的貢獻者,為建設和諧、包容、和平友愛的世界努力奮鬥。
良好的歷史教育,教師專業能力至關重要。教育局持續舉辦抗戰歷史教育的專業活動,支援中國歷史教育。今年我們與大學合辦了研討會或講座,包括與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合辦「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學術研討會」,並與嶺大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合辦講座,介紹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貢獻。又帶領教師到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烏蛟騰烈士紀念園、東江縱隊在大灣區的根據地等地,親身體會抗戰精神及東江縱隊的貢獻。
推動抗戰教育 厚植家國情懷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廣大香港同胞素有愛國愛港光榮傳統,這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教育局特別重視愛國主義教育,致力引導我們年輕一代建立以愛國愛港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價值觀,並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持續優化課程,製作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舉辦不同的教師培訓活動,支持學校在課堂內外推行國民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觀念,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近年,教育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果有目共睹,並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我多次出席相關活動及到校參觀時,看到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民教育活動,例如歷史展覽、交流團、講座及比賽等,活動豐富多元。同學展現出對國情知識的濃厚興趣,熱愛中華文化,自然流露出愛國情懷,並從學習中得到成長,體現愛國主義教育細水長流。
回顧歷史,我們銘記先輩的犧牲與貢獻;展望未來,我們肩負培養新一代的使命。教育局將繼續與社會各界攜手同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和抗戰歷史教育,培養年輕一代成為愛國愛港的棟樑,為國家和香港貢獻力量。
(作者為教育局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