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維護和平彰顯擔當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9-03 10:16

【識港網訊】今天上午,全世界目光聚焦中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發表重要講話並檢閱部隊。此次閱兵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征程的首次閱兵,是人民軍隊奮進建軍百年的嶄新亮相,是對80年前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先賢先烈的致敬,更是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捍衛戰後國際秩序和世界和平的時代昭示。

1945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中國等9個國家代表注視下,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在場見證的大公報記者朱啟平寫下《落日》一文,記錄了這「簡單、莊嚴、肅穆,永誌不忘」的一幕。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為了這一天,中國人民歷經14年浴血奮戰,以傷亡超過3500萬人的巨大代價,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捍衛了人類正義與和平的偉大事業,昭彰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真理。

「一寸山河一寸血」。1931年「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端,由此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國難當頭,無數愛國同胞前仆後繼,與侵略者殊死搏鬥,展現了偉大的抗戰精神,這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香港抗戰是全國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為內地抗戰輸送大批人力物資及進行宣傳工作,到日軍入侵後東江縱隊的英勇戰鬥;從普通人的捐款捐物,到青年人義無反顧奔赴前線,參加八路軍、新四軍,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港澳同胞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榮辱與共的歷史印記,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始終鐫刻在民族記憶之中。

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首次取得反擊外來侵略的全面勝利,洗刷了之前屢戰屢敗的屈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當年中國積貧積弱,之所以能以弱勝強,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發揮了中流砥柱的關鍵作用。抗日戰爭勝利極大喚醒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信,成為中華民族從災難深重走向偉大復興的轉折點。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奮發圖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如今,中國已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工業體系最齊全的製造業強國以及創新大國,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是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奇跡。中國走出了一條既發展自己又造福世界的現代化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進程。

在今日的閱兵式上,人民軍隊新一代武器裝備集中亮相,新型坦克、艦載機、殲擊機、導彈、空中系列無人智能和反無人裝備以及網電作戰等新型力量依次閃亮登場。先進的裝備、強大的軍容,展示了軍兵種結構的嶄新格局和能打勝仗的實力底氣,體現了維護和平的強大能力。支撐起中國強大軍力、雄壯軍威的背後,是中國經濟、科技全面發展,綜合國力持續增強。

今日的天安門是國際矚目的焦點,全世界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將有更直觀、更深切的體會。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的高質量發展為其他國家提供巨大市場和更多機遇,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注入新動力。中國沒有「霸權」的基因,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發展。

剛剛結束的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再次體現了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堪稱新型國家關係的典範。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就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五項倡議,為建立更公正合理的國際關係貢獻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今年五月底,國際調解院公約簽署儀式在香港舉行,32個國家代表簽約成為創始成員國,致力於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際爭端,成為促進和平發展的一種制度創新。可以說,中國的發展每往前推進一步,世界和平發展就多了一分希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為了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反響非常熱烈,體現了「愛國者治港」下的新風貌。今日的閱兵式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相信教育界、學校會組織同學們觀看,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親眼見證國家的強盛,必然會激起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對國家的歸屬感。

歷史昭示未來。共同銘記抗戰歷史,是要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從中汲取開創未來的智慧和力量。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任重道遠。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成為綜合國力和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進入「一國兩制」實踐新階段的香港來說,將香港建設得更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就是香港的責任所在、使命擔當。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