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筆刀為槍,丹青鑄魂。8月25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人民必勝─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通過300餘件經典美術作品和新創作品,濃墨重彩呈現了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雄壯史詩。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本次展覽聚焦「人民必勝」主題,以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為線索,分為序篇、國難當頭、浴血奮戰、偉大勝利、走向復興5個篇章。通過一件件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等作品,深情禮讚偉大抗戰精神,激勵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推出《黃河大合唱》數字化互動體驗
中國美術館館長潘義奎在開幕式上表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烽煙中,一代美術家以筆刀為武器,吶喊抗爭、凝聚民心、鼓舞戰鬥,在民族危亡時刻築起堅不可摧的精神長城。和平歲月裏,美術家們懷着濃厚家國情懷,持續在抗戰主題上用心用力,讓偉大抗戰精神愈發煥發光彩。
展覽期間,中國美術館還將推出《黃河大合唱》數字化互動體驗,並開展形式多樣的公共教育活動。
走進展覽正廳,在「人民必勝」的碩大豎排金字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巨型雕塑《人民英雄紀念碑──抗日游擊戰》。雕塑上,既有戰士,也有百姓,他們有的持槍,有的握鏟,紛紛凝視前方,勇毅而行,生動展現出中國軍民協力抗日的堅定樣貌。
慢行展廳間,一幅七頭獅子傲立山巔的畫作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這就是徐悲鴻的名作《會師東京》。1942年前後正值抗日戰爭關鍵時期,徐悲鴻一直密切關注戰局,並希望通過畫作表達對抗戰的支持。
如果說徐悲鴻的作品表達了「抗戰必勝」的信念,那麼,展覽現場齊白石的作品則體現出國人對「和平美好」的期盼。
與徐悲鴻作品相距不遠,記者還看到了齊白石92歲高齡時創作的《和平萬年》。畫面中,碩大的荷花、簡約的花瓶、生機勃勃的萬年青,共同構成諧音「荷、瓶、萬年」。
展覽現場還有另一幅齊白石的和平主題作品。與《和平萬年》相比,這幅名為《和平頌》的作品更加群星璀璨。這幅長398厘米、高201厘米的巨製由齊白石、陳半丁、何香凝等十餘位藝術家共同創作完成,並由郭沫若題寫畫名,形成「書畫合璧」的布局。這幅作品以15隻白鴿為主體,背景搭配古松柏、牡丹、翠竹等元素,設色鮮明,氣韻不凡,透過藝術家畫筆表現了中華民族珍愛和平的心願。

《怒吼吧!中國》直抵人心

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可謂「大小各異」「精彩紛呈」。一方面,現場呈現了許多大部頭的畫作、雕塑,帶來十分震撼的觀感。另一方面,也有許多小而精的藝術佳作,讓人過目不忘、直抵人心。
展覽現場,一組三幅巨型油畫《黃河大合唱──流亡·奮起·抗爭》佔據了展廳一整側面。作品以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為靈感來源,將音樂中的敘事張力轉化為視覺藝術語言,通過描繪黃河的象徵意象,映射中國革命歷程中人民的精神覺醒與鬥爭實踐。畫面以「流亡」「奮起」「抗爭」為敘事線索,通過人物群像與自然景觀的結合,使黃河的洶湧波濤與人物動態形成呼應,既象徵中華民族的苦難與堅韌,也隱喻革命力量的匯聚與昇華。
在展廳入口處,記者還看到了版畫家李樺的代表作《怒吼吧!中國》。這件創作於1935年的作品雖然篇幅很小,但卻以高度簡潔的藝術手法,塑造出一位飽受戰爭摧殘,但並未放棄反抗的人物,讓人們彷彿聽到了那來自靈魂深處的無盡吶喊。
長城黃河成熱門創作主題

此次展出的作品不僅有烽火年代的力作,也有當代美術家演繹抗戰歷史的精品。油畫家靳尚誼的《陝北高原》就吸引了很多觀眾。整幅作品氣勢磅礴、用色渾厚,既展現了黃土梁峁的荒涼景象與獨特美感,又生動表達出黃河兒女深切的家國情懷。
除了黃河,長城也是美術家們青睞的典型意象。展覽現場,記者就看到了兩件同主題的長城作品。其中一件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創作的《烽火長城》。這幅油畫作品以寫意的手法,從粗糲雄渾之處着手,以「塊狀」視效生動展現了長城的傲然風骨。另一件則是中國美術館館長潘義奎的作品《長城》。在這件作品中,畫家以強烈的紅日之光進行濃烈的渲染,使長城呈現紅黃交織的主體色調,更加凸顯出「紅日之下,中華崛起」的深刻意涵。
大閱兵畫作反響熱烈

展覽現場還展出了多幅當代題材的作品。由藝術家陳堅創作的水彩畫《二○一五年九月三日大閱兵》感染了許多現場觀眾。這幅作品以天安門城樓前為背景,路面上行進着裝備車輛,天空中的機群噴出彩虹尾煙,彷彿讓人們回到了十年前的那一幕。今年,大閱兵也將隆重登場。因此,這件作品也帶有更多歷史與現實相交織的色彩。
除了人氣極旺的大閱兵作品,油畫《遼寧號航母》《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C919大飛機》等作品,也都以強烈的現實主義情懷、昂揚向上的筆觸、多彩絢爛的用色,展現了當代中國蓬勃發展、日新月異的國家風貌。
中國畫《高鐵進山啦》展現了尤為溫情的一面。畫面中,五個小童嬉戲相逐,他們的背後是巍峨的大山,也有疾馳的高鐵,驕陽下,孩子們笑容燦爛,滾動着鐵圈,跳躍向前。這幅作品既生動展現了當代中國快速發展的面貌,更像是對革命先烈的高聲回應──今日之中國,山河燦爛;今日之盛世,如您所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