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高等教育高水平發展,配合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的願景,令教育機構的相關配套也成為拉動經濟結構轉型的新動力。透過拆牆鬆綁鼓勵市場把商廈改裝為學生宿舍的城中學舍計劃,折射出傳統商業地產轉向人才發展服務的趨勢。該計劃今日(21日)推出滿一個月,持續引起市場回響,負責的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及教育局回覆香港文匯報指出,該計劃的政策方針是以清晰、易於遵循、合規,且具成本效益框架運作,各發展商/營辦商需要每年提交審核報告,確保改裝的宿舍符合要求。有立法會議員形容計劃是一舉三得,查詢反應熱烈;教育界則指計劃是推進高教產業的關鍵,並可鞏固國際人才高地的地位。
就城中學舍計劃的具體運作,發展局及教育局綜合回覆指,會透過計劃支持發展商/營辦商及專上院校,以靈活方式營運,回應市場對學生宿舍的需求,包括可靈活合作及讓不同背景的合資格學生租用。自計劃推出後,當局一直與有興趣參與的發展商/營辦商聯繫並回應查詢,並會繼續提供適切協助,適時檢視計劃的落實情況及成效。

非本地生宿位料缺7萬
在監管方面,兩局指計劃下的發展商/營辦商須每年向教育局提交經核證的審核報告,提供學生宿位入住的統計數字,並證明報告期內相關資格準則已予遵從等。事實上,計劃推出一個月以來,雖仍未有合資格學生宿舍名單獲審批發布,但已牽動業界的積極反應,有物業代理主動標榜「受惠於城中學舍計劃」為賣盤特色,亦有院校及發展商近期接連推出多個宿舍相關項目(見附表)。
「現時八大宿位約4.4萬個,算上正在興建中的約5萬個,當中只有約兩成供非本地生使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周文港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目前非本地生人數約7.9萬人,加上預計人數會持續增加,預料非本地生宿位缺口未來兩三年或高達7萬個。
周文港認為,該計劃有三大目標,一方面增加學生宿位,「在一個安全、符合學習主題、能夠提供群育生活、有足夠支援情況下照顧非本地生的住宿需要。」另因應本港近年商廈過剩的問題,讓合資格的建築物通過改裝後獲得善用,成為本港打造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的重要基礎。此外,因應大量非本地生的居住需要,導致鄰近大學的私宅租金不斷上漲,「而這會為一般本地租戶帶來影響,所以計劃也是希望發揮引流作用,以緩和私樓租金升幅」,他形容整項計劃是一舉三得。
私營性質租金不設限
計劃下的學生宿舍屬自資和私營性質,局方將不會就租金水平設限。「目前大學內的宿舍,普遍約1萬元一個學期,即大約四五個月,多數不包水電煤,樓宇質素或較私營差一點,而計劃下的宿舍屬私營,在要收回成本並有盈利前提下,有心理準備會比大學宿舍貴。」據他所知計劃的查詢反應熱烈,相信計劃項目落成量的多寡,會是影響租金價格的關鍵。
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認為,住宿是非本地學生一直要面對的痛點和難點問題,以他所知來港學生普遍支持城中學舍計劃,期望計劃能盡快為他們提供「平、靚、正」的住宿空間。不過他亦認為,除了計劃中的商廈及酒店改建,還應再考慮不同舉措,如近日香港中文大學和發展商合推的轉賣為租的宿舍嘗試等,只要能穩定發展,價格合理且能保障供應,也值得鼓勵。
助擦亮「留學香港」招牌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提供足夠學生宿位是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重要基礎,「當前香港傳統優勢產業正面臨挑戰,發展高教產業正適合現時環境。」他表示,香港坐擁五所世界百強大學,香港大學更是躍升至全球第十一的歷史高位,未來大有機會打入十大,「而且人才和資源靈活變通,一向都是香港的強項」,而計劃正有助未來進一步推廣「留學香港」,發揮優勢。
教育界倡設扣分制 嚴重違規宿生交校方
城中學舍計劃下的學生宿舍,要求學生租戶達九成以上,其餘則容許與合資格院校有關的人員入住。發展局及教育局回覆香港文匯報指,為了確保計劃中的學生宿舍質素和宜居性,會要求必須設有效出入管理,例如透過人面識別系統或門匙卡,才可進入學生宿舍範圍。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周文港表示,計劃中宿舍可租予學生、舍監、訪問學者等,也未有設男女分層/分棟等安排,管制相對寬鬆。因應過去大學宿舍曾爆出涉風化醜聞或男女生間不當行為,他認為私營學生宿舍的真正消費對象是家長,「家長對子女的安全、品格發展較關心,假如發展商想要做好業務,應當就這些問題作好把關。」他表示,相比現時學生自行在外合租,計劃中的宿位至少可讓家長知悉子女基本狀況而相對安心。惟他指出,當局可考慮在不影響業界靈活發展下推出行政管理指引,予業界參考。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出,即使計劃中的宿舍屬私營,但始終絕大多數住戶是學生,可考慮引入扣分制度,個別嚴重行為個案也應交由大學教務委員會處理。他並期望政府設委員會,定期派員巡查宿舍營運,「隨着非本地生人數持續增加,可預見學生宿舍規模愈做愈大,所以更應看緊一些,否則一旦發生事情,或會影響香港高教界的聲譽,往後做再多宣傳都彌補不來。」
港漂生:政府認證自然信心足
城中學舍計劃設有專屬網頁,將更新並公布合資格及已獲所需發展許可的學生宿舍名單。多名港漂學生對計劃表示期待,因為目前坊間租務市場不但「房少價高」,初來港的學生也會因不熟悉市況和手續,有機會遭不良中介欺騙,相信該計劃不但提供更多宿位,還因獲政府認證的「頭銜」可確保住宿條件與質素,大大保障了非本地生的安全和利益。
「香港的大學普遍讓本科生校內住宿最少一年,我就讀的香港中大地方最多可住三年,但新學年我已經大四了,所以整個暑假都在煩惱住房問題。」中大港漂學生余佳一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心儀東鐵沿線的租盤,亦有查詢酒店包月價格,「比較好一點的房,月租約1.5萬到2萬元不等,酒店價格也有點負擔不起。」他也有考慮過深圳口岸附近租房以跨境上學,目前仍在物色當中。
「居住環境有所保障」
余佳一認為,香港租房訊息未夠透明,加上非本地學生在港人生路不熟,「沒有一個很直接的渠道,讓我們知道哪裏有房租,就只能找中介,有機會遇上收費很高,或被欺騙情況。」他曾聽聞,有學生原與中介談好房間傢具全包,但簽約後卻全都搬走;亦有朋友所居房間的樓上樓下都是色情場所,感覺治安欠佳。他相信,城中學舍計劃能解決有關問題,「如果是政府或校方負責的計劃,有這名號打出來,我們肯定更加放心!」
嶺南大學港漂畢業生李小姐指出,非本地學生自行租房,或有機會因不了解行情被中介蒙騙,或迫不得已接受較差環境,「如沒有現場看房,只通過照片、視頻信息來判斷,容易有視角扭曲、P圖等問題」,而且屋苑周邊條件亦未必有清晰說明,只模糊說「交通便利」、「距離某某大學×分鐘」等。至於房內設施一旦失靈,要經中介聯繫房東再處理,往往很花時間。她認為,計劃中的學生宿舍有統一公開監管,讓居住環境有所保障,長遠也能為租務市場作好榜樣,減少劣質居所,幫助非本地學生更好融入及享受香港學習與生活。
本身也是港漂的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表示,過去有非本地生曾遇到假網站、黑中介、假二房東等詐騙,亦有與房東發生金錢糾紛,損失錢財甚或被趕出住所等,城中學舍計劃的政府認證宿位,有望避免學生利益受損,同時可幫助大學解決宿位不足難題,並為商界帶來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