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7月1日,深圳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正式「點亮」。這座以國際化、樞紐型、全天候、未來感為核心特質的創新載體,坐落於前海青年夢工場二期5號樓,建築面積超6000平方米,通過打造未來感的空間智能體,構建前沿學術交流中心,搭建全球人才匯聚交流平台,助力前海加速邁向全球人才與科技創新的發展高地,向全球人才展示深圳乃至大灣區創新、開放、活力、包容的國際化形象。
以「國際化」突破地域邊界
搭建全球人才匯聚交流新平台
探訪交流中心,從下至上依次分布着AI+智能空間、「圓夢空間」路演區、「學術磁場」研討空間、「雲端藝廊」空中科技藝術走廊等,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作為國際化智慧碰撞與資源交匯的核心平台。其中,「學術磁場」構建了前沿學術交流中心,支持國際互聯網訪問,配套虛擬學術數字圖書館,無縫對接全球學術數據庫,為科技企業及人才提供思想碰撞、創新交流、實現夢想的平台。「浮盒子」空間打造國際學術報告廳與國際人才會客廳,可舉辦科創發布會、前沿學術論壇、國際學術會議等多業態活動。同時,項目將邀請院士大咖對最新熱點學術研究定期「開播」,匯聚全球學術智慧,激發前沿創新靈感。
此外,「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將創新傳統政務服務模式,以「人才會客廳」理念提供一站式國際人才服務,從簽證辦理到跨境政策的VR演示,構建全周期服務閉環,為每一位來到前海的國際人才提供就業、創業、生活等全鏈條、全場景的配套服務。
以「全天候」打破時間限制
構建前瞻性智能交互及運營體驗
當「AI「賦能建築,會帶來怎樣的場景創新?
在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通過運用AI人工智能技術,「鴻蒙生態」深度賦能,構建全方位智能交互體系,打造空間智能體統一管理平台,賦予樓宇24小時自主運營能力,通過部署多種智能系統和機器人實現智慧聯動。
「AI+智能工業」下,這座樓宇更顯「智慧」:AI導覽系統為訪客提供精準引導,咖啡機器人提供便捷飲品服務,樓宇在全天不同時段都能高效運轉,為人才提供優質的體驗。為便利獲取學術資源和滿足學術研究需求,推動實現國際學術會議實時AI翻譯、AI解析、AI答疑、AI提煉等功能,提供24小時會議開放服務,搭建全時學術服務體系。
以「樞紐型」鏈接全球資源
搭建產學研深度融合與深港聯動引擎
圍繞國際、學術、開放等關鍵詞,該中心將助力前海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力的科創開放環境。
在充分發揮市場活力方面,中心聯合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鵬城實驗室、愛思唯爾、波士頓諮詢、B站等合作方舉辦高質量活動,搭建創新科技產學研深度融合新引擎。同時,學術合夥人聯盟將聚合眾多國際院士、港澳高校及頂尖機構,通過「院士高峰論壇」「產學研融合計劃」等機制,推動人工智能、海洋經濟、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成果轉化。
前海夢工場是前海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項目深度聯動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在中心三樓「深港合作成果展」系統呈現深港青年創新創業軌跡與成果,鼓勵更多深港青年堅定創新發展之路。
以「未來感」重構創新邊界
打造觸手可及的科技交互奇點
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建築以深灰金屬線條和紅色幾何體碰撞,超未來感邂逅硬朗工業風,科技脈絡與自然生態交織,立體空間被賦予全新敘事。樓頂特別設計360度戶外環形光電玻璃「城市看台」,是全國範圍內大規格光電玻璃的首次應用,搭配富有科技感的光影效果,打造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視頻展示空間。
在中心二樓,deepseek本地部署打造「探索之門」,以「AI+智能工業、AI+未來生活為主題,打造沉浸式機器人展示與互動體驗空間。同時,「AI+藝術體驗」以AI源頭「神經網絡」為主題,通過動態光影、AI繪畫生成等互動裝置,讓觀眾感受AI在藝術創作中的無限潛力。
這裏,層層有驚喜,步步是科技,科技與人才共生,智慧和建築融合,項目整體建設成為充滿未來感的「空間智能體」,構建科技與人才共生空間。
這座集國際化、樞紐型、全天候、未來感於一體的國際人才創新交流中心,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創新,更是人才生態與創新模式的全新探索。邀請全球「追光者」「思想者」「生活家」共赴未來之約,在這裏,科技與人才的碰撞將持續書寫深圳作為全球創新高地的無限可能。未來,將持續釋放對人才「磁吸力」,深化深港合作,推動科技創新,為深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