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5月12日下午,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不到兩小時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下稱「南沙金融30條」)。未來將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設力度,進一步強化南沙對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的支撐作用,將南沙建設成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金融創新功能的承載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重要節點。文件強調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快建設期現貨、保險等領域跨境規則銜接機制,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推出與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種等。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稱,「南沙金融30條」在貿易保護對國際形式產生動盪的當下發布,從宏觀層面具備為中國對外開放表明態度的作用。
聚焦「科技敘事」 為新興產業輸血
通過梳理「南沙金融30條」發現,政策從七個層面全方位覆蓋南沙的開發與開放。其中,完善創新創業金融服務,加強金融對「科技敘事」的支持力度,支持南沙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建設等內容被放在了開篇位置。恰好與南沙近年來重點發展的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不謀而合,同時也與南沙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的目標相契合。
布局灣區跨境資管中心 發展投顧業務
「南沙金融30條」明確,將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南沙)跨境資管中心。業內人士認為南沙建設跨境資管中心,能夠發揮自貿區稅收、國家級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政策、跨境資金流動便利等政策優勢,利於吸引港粵資管機構集聚,構建完善的資管產業鏈和生態環境。易方達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公司將依託「南沙金融30條」政策紅利開展投顧服務,爭取早日在南沙設立財富子公司,助力推動廣州投顧產業發展。

在「南沙金融30條」中,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是關鍵着力點。廣州期貨交易所這一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成為重要支點。「南沙金融30條」提到,構建便利內外聯動的期現貨市場交易規則。
「2021年廣州期貨交易所在南沙正式掛牌成立,通過過去四年的發展不難看出,廣州期貨交易所更注重商品期貨,恰好可以與香港的金融期貨形成互補。」林江認為,「南沙金融30條」中提出的一系列期貨新模式和產品探索,正是在積極推動穗港聯動期現貨交易規則。
「大灣區擁有豐富的實體經濟和先進製造業產業鏈,對原材料的需求大。通過期貨交易規則探索,可以讓更多灣區乃至中國企業參與到國際衍生品市場中,參與度越高,影響力越大,從而逐步掌握期貨產品的定價權。」林江指出,掌握越多期貨產品話語權,也將有利於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
「南沙金融30條」還提到,構建便利開展跨境保險業務的交易規則。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教授彭浩然認為,目前內地與港澳的保險市場在產品形態、法律體系、監管理念、服務質量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異。「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構建便利開展跨境保險業務的交易規則,能夠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