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以「海上生明月 九天攬星河」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昨日在上海市舉辦。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號任務合作項目遴選結果。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1個國際組織的10個項目入選,其中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開展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項目。
國家航天局邀泰國為航天日主賓國
本次主場活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航天局、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為慶祝中泰建交50周年,中國國家航天局邀請泰國作為今年航天日的主賓國。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了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國際借用申請結果、嫦娥八號任務合作項目遴選結果等多個航天領域重大信息,現場與來自5個國家的5家機構簽署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借用協議》。
嫦娥八號任務計劃於2029年前後發射,將着陸在月球南極附近萊布尼茨─貝塔高原,與在此之前實施的嫦娥七號任務共同開展科學探測和資源開發利用驗證試驗,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奠定基礎。2023年10月,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嫦娥八號任務國際合作機遇公告,開放200千克載荷資源用於國際合作。此後共收到41份合作意向。中國國家航天局按照科學目標,以更豐富、工程技術更創新、合作層級更多元的原則,組織專家進行遴選,將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1個國際組織的14個項目集成為最終入選的10個項目。
入選項目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開展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巴基斯坦空間與外大氣層研究委員會和國際車輛地面力學學會共同參與的「巴基斯坦月球車」;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的「挑戰性環境智能探索機器人」;南非射電天文台、秘魯國家空間活動與發展委員會聯合開展的「射電天文學陣列」;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弗拉斯卡蒂國家實驗室的「激光角反射器陣列」;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的「月球等離子體─塵埃外層敏感儀」和「月球離子和高能中性粒子分析儀」;泰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部,泰國國家天文研究所研製的「月球中子分析儀」;巴林國家空間科學局、埃及航天局合作的「月表可見光和紅外視像系統」;伊朗航天局研製的「月球電位監測儀」。
力爭月球探測領域獲新發現新突破
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單忠德表示,將與國際夥伴協同推進嫦娥八號項目合作,力爭在月球探測領域取得更多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突破,共同增進人類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