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劇《不盡長江滾滾來》製作團隊。
【識港網訊】11月8日是中國第24個記者節。8日起,以著名記者范長江為原型的三集廣播連續劇《不盡長江滾滾來》將在全國近300家廣播電台同步播出。該劇改編自范長江的生平故事,聚焦范長江從1935年到1941年在內蒙古和重慶兩地的新聞採訪實踐與革命探索歷程,展現范長江在中國革命重大歷史節點發揮的重要作用。借助聲音的藝術,廣播劇力圖呈現這位「新聞巨人」求真相、尋真理、傳真知的追求、風骨和氣質,同時展現了他從「自由民主戰士」向「共產主義戰士」的轉變。
2000年,國務院將當年范長江創建「中國青年記者協會」的日子——11月8日定為「中國記者節」。第24個中國記者節來臨前夕,11月7日,廣播劇《不盡長江滾滾來》全國首播式暨「長江自有後來人」記者節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
輝煌一生鑄就「三個第一」
作為首部以范長江為原型的廣播劇,《不盡長江滾滾來》再現了范長江人生中的「三個第一」──第一個在國內報紙上公開報道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個向國統區人民報道「西安事變」真相;第一個以國統區記者身份進入延安採訪毛澤東。
這三集廣播劇主要記述了從1935年到1941年,范長江作為《大公報》記者,赴四川實地採訪國民黨對紅軍的圍剿、綏遠抗戰情況、西安事變、拜見周恩來、赴延安採訪毛澤東、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以及在上海、重慶等地組織中國青年記者協會、從事抗戰新聞宣傳等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范長江從一個熱愛國家和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新聞記者,最終成為一名共產黨人,完成了從「自由民主戰士」向「共產主義戰士」的轉變。
在活動現場,主創人員表示,《不盡長江滾滾來》以聲音的藝術,呈現了范長江求真相、尋真理、傳真知的追求、風骨和氣質。「長江一支筆,勝過百萬兵」,這是世人對范長江的褒獎。他一生追求真理,清廉做人,為中國新聞事業鞠躬盡瘁,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
中國記協黨組成員、國內部主任殷陸君在現場致辭時表示,在《大公報》工作期間,范長江寫下了大量直面現實、反映社會、體貼民生的新聞作品,洋溢着職業精神和職業情懷。他的一生是為新中國新聞事業嘔心瀝血、不懈奮鬥的一生。
范長江之子任總顧問
《不盡長江滾滾來》特聘范長江之子范蘇蘇為總顧問,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聯合出品。11月7日,該廣播劇將在學習強國總平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雲聽客戶端播出。11月8日,全國近300家廣播電台將同步播出。
中國記協、中國新聞史學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北京新聞中心、在京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獎者代表、聯合出品單位、聯合製作單位、主創團隊代表等50餘人出席了首播式。
《不盡長江滾滾來》故事梗概
第一集
•1935年,26歲的范長江排除萬難,爭取到《大公報》的支持,開啟西部考察計劃,一路追蹤紅軍步伐,也在追逐真理的路上找到了人生的方向。1936年,他所寫的一系列報道集結成《中國的西北角》一書,轟動大江南北。
第二集
•1936年10月,范長江奔赴綏遠採訪,日本侵略者準備向綏東進犯。綏遠大捷後兩個月,西安事變爆發,范長江趕赴西安採訪,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到延安與毛澤東徹夜長談。西安事變的相關報道見諸《大公報》,毛澤東看到報道非常高興,特意給范長江寫信致意。
第三集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范長江在胡愈之和夏衍的協助下,聯合一批有識青年於1937年11月8日成立「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也是現在中國記協的前身。「青記」的口號迅速響徹大江南北:團結廣大新聞工作者同億萬人民一起,同日本侵略者戰鬥到底。
尾 聲
•在周恩來的介紹下,范長江加入中國共產黨。皖南事變後,「青記」被迫停止工作。但兩千多名會員在不同的崗位上不懈鬥爭,一直堅持到新中國成立。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11月8日為中國記者節。以「范長江」命名的新聞獎是中國新聞界最高獎。
范長江
互相成就|大文集團獲贈廣播劇音頻製品
一百二十多年來,《大公報》名記者編輯輩出,在這些人物中,范長江的名字格外響亮。深入西北邊塞,直擊西安事變,毅然進入延安,直至後來成為新中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范長江在《大公報》成就了個人事業的首次巔峰,而《大公報》也因范長江的報道收穫了廣泛讚譽。在7日的活動現場,主創團隊還向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捐贈了廣播劇《不盡長江滾滾來》音頻製品。
《大公報》對范長江的支持是全方位的。這既體現為《大公報》報格對范長江從業精神的深刻影響,也體現在《大公報》同事與范長江的默契配合上。比如,當年著名的《大公報》「一支筆」王芸生就對范長江有過很大的幫助。二人合作的快訊既是當時新聞界的一樁奇觀,更是《大公報》史上的一段佳話。
范長江之子范蘇蘇說,范長江拚盡全力,用一篇篇報道踐行着《大公報》「文章報國」的精神理念:「我父親在大公報工作四年,幾乎一直在一線跑新聞,僅僅戰地通訊就寫了二十多萬字。」《大公報》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報館同仁們對民族前途的不斷思考,以及他們內部那種互相砥礪、彼此支持的氛圍,對父親的一生都產生着深遠的影響,成為他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