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布蘭登·莫里斯《牧羊人1號》內地受追捧
來源:大公文汇    2023-11-06 15:44

布蘭登‧莫里斯簽售會現場。

【識港網訊】2094年,四名宇航員乘坐「牧羊人1號」飛船在太空中旅行了整整20年,在一群半自動無人機的幫助下,他們對黑洞進行了一次獨特的觀察。在旅途中,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娜意外死亡,其餘三名宇航員試圖解開同伴遇害的謎團,卻意外發現了巨大的秘密……這是德國科幻作家布蘭登·莫里斯全新力作《牧羊人1號》裏的情節。《牧羊人1號》2021年一出版便登上亞馬遜科幻類暢銷書排行榜。前不久,其簡體中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

布蘭登‧莫里斯的《牧羊人1號》。(受訪者供圖)
在早前於成都舉行的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期間,布蘭登·莫里斯不僅在大會上分享他的「科幻世界」,還帶着他的《牧羊人1號》走進當地大學、書店與讀者見面,受到年輕讀者追捧。「這本書涉及很多物理知識,其核心理念是希望讀者從中有所收穫,拓寬眼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布蘭登·莫里斯表示,書中涉及量子力學、太陽透鏡、太空飛船等硬科幻內容,精彩的看點頗多。

硬核科學理論融入小說

在布蘭登筆下,「牧羊人1號」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最快、效率最高的宇宙飛船。2079年,在NASA、α – Ω公司與以色列國防部的三方合作下,四位宇航員乘坐着它從地球出發,在太空中航行了二十年。牧羊人1號計劃飛出太陽系,透過太陽透鏡看向宇宙深處,從而見證宇宙的起源。在這趟探索之旅中,飛船上的指揮官,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娜第一個接近了這一終極命題的答案,卻意外死亡。其餘三位宇航員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一邊努力繼續執行着航行任務,一邊試圖破解同伴遇害的謎團,卻逐漸陷入了更大的漩渦之中。隨着謎題一點點被揭曉開來,最終的真相遠超每個人的想像。

上世紀五十年代,「硬科幻」概念在美國科幻作家的提倡下誕生,指的是那些科學的細節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故事,並且作者對於這些細節能夠準確把握,同時不辭辛勞地把它們解釋清楚。《牧羊人1號》毫無疑問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這個太空題材故事中的技術理論極其縝密。書中的後記這樣寫道:「書中涉及到的太陽透鏡、量子傳輸等技術都有現實的技術支撐,並且在不遠的將來有可能實現。」同時,作者還專門寫了一章非常硬核的量子物理學講義,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科學技術。

布蘭登·莫里斯本身就是物理學家、太空專家,著有二十多部太空背景的硬科幻小說,作品銷售量超過百萬冊,是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火星協會成員。「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俄羅斯宇航員登月,看到那些做試驗的小車子在月球上移動,感覺非常神奇。」布蘭登介紹,1966年他出生於東德,從小便對太空充滿嚮往,夢想有朝一日成為一名宇航員。雖然長大後未能如願,但他卻利用自身在物理和航天方面的優勢寫起了科幻小說,以此來彌補未能上天的遺憾。「我就是一個困在地球上的宇航員。……在寫作之前,我會先去一些宇航基地考察,了解宇航員的日常工作、心理狀態等。」布蘭登說,中國宇航員探月也成為他筆下重要素材之一,這讓他的作品越來越國際化。如今,他依然對太空充滿嚮往,期待在未來10年或者50年內,人們能通過商業的方式到太空旅遊。

科技與人物輝映

長期以來,不少硬科幻作品存在「着重科技奇觀描寫而輕人物塑造」的弊病。雖然《牧羊人1號》穿插着大量硬核物理學知識,但是依然有出彩的故事走向與人物塑造。故事開篇不久,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娜意外死亡,隨着時間線的不斷推進,作者巧妙地讓故事在太空中與地球上來回穿插:飛船上的人有的離奇去世,有的記憶出現混亂;地球上的人既應付着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麻煩,又在接近真相的過程中遇到更大的麻煩。兩條故事線交替進行,多個敘述視角來回切換,謎團被一個接一個解開。此外,書中幾位女性角色也十分出彩,克里斯蒂娜和地球上擔任太空艙指揮官的瑞吉兒此前雖然無交集,但卻有一種特別的親近感。冥冥之中,瑞吉兒彷彿覺得克里斯蒂娜便是自己的複製品。寥寥幾筆,瑞吉兒的背景與性格便躍然紙上。另一位女科學家拉施米教授雖着墨不多,卻展現了一個既博學睿智又人情通達的角色。

「女性大約佔到總人口的一半,女性扮演的角色跟男性一樣重要。」布蘭登說,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有血有肉、個性十足,看上去更完整,也更適應讀者的多元化。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曾有一句經典名言:「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位內地資深評論家這樣寫道:布蘭登·莫里斯的《牧羊人1號》不同於一些硬科幻作品中所展示的絕對零度、道德意義消亡的宇宙觀,其筆下「充滿量子力學與天文學的硬核科幻故事」裏,宇宙的零度與道德的溫情和諧共存。在太空中與地球上的主角們經歷了重重冒險、破解了種種疑團之後,最終走向了一個樂觀溫情的美好結局。

责任编辑:lsx